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闫之春:改变定价机制才能避免猪价波动,提高效率拒进口肉于门外

闫之春:改变定价机制才能避免猪价波动,提高效率拒进口肉于门外

    展望未来是最困难的工作,新希望六和首席科学家闫之春表示,对5-10年行业前景的展望,本质上是预测养殖公司当前对行业变化的愿景,及减群、维持、扩长的决策。


    首届南农中美猪业高峰论坛上,闫之春分享了他对中国愿景展望的一些看法。他认为远景展望,需要科学的社会经济学工具作为依据。归根结底仍然是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影响价格以及养殖决策。而引导行业变化的驱动因素和限制因素又在影响供需趋势。

    从上表可以看出,生产成本及效率对供应端(猪场)有很大影响,而法规(包括环保、食品安全、动物福利及税收)则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限制生产者福利增长的原因有投入品,饲料、土地、劳动力、资本、动保制品等;法规政策;消费习惯,动物福利、素食;科技;疫情以及品种改良进程。这些也是猪场应该关注的问题。

    上图是近年中国猪胴体价格与同期欧盟、美国的差异。(统一折算成单位胴体重量人民币价格)红色是欧盟,蓝色是美国,而绿色是中国。

    而在全球猪肉贸易中,欧洲和美国是主要出口国,中国猪肉产量随大,出口量非常少,2015年只占到3.5%,相比2014年还缩减了9.75%。

    2016年中国进口猪肉量预计增加120%,达到230万吨。其中欧盟依然是最主要的进口来源。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作为猪肉纯进口国、主要猪肉进口国。进入WTO之后,中国对进口猪肉限制松绑。猪肉进口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生产成本和效率,而消费习惯的影响正渐次式微。
 
    影响我国养猪生产未来的有哪些核心要素呢?

    我国活大猪市场定价机制仍然是现货市场、眼观评分为主的定价机制。交易仍然是通过猪贩子/中间商为主的渠道交易,远期合同极为少见,尚无期货市场。现货市场不缺乏价格发现机制,猪贩子也给养猪人提供便利,然而负面影响是长期的。这样的市场机制导致价格波动频繁且剧烈,优质猪没有获得优价,没有逐群/逐头优质优价。只有对大猪销售优质优价,逐头定价才能激发育种改良的积极性。

    与先进养猪国家相比,我们目前仍在大量运输活大猪,而不是冰鲜肉。实践证明,排酸的冰鲜肉不仅不影响中式猪肉烹饪,而且可以让食品安全更有保障。不断发展的冰鲜肉冷链运输,必将迅速改变我国的养猪地理,从当前城市畜牧业、销区养殖业,过渡到资源优势区养猪。

    而这种资源优势区指的是综合平衡的资源。饲料优势不仅限于主产区,还包括饲料原料进口便利的地区;土地资源的可获得性,粪肥利用,便于实现规模效益的地区;临近规模屠宰加工厂,也将成为中国养猪业的需求。政府规定的养殖区和符合市场规律的优势养殖区,还将进行一番博弈。

    闫之春认为,种猪改良、集约化设施应用、规模饲养技术将促进行业领导者出现。当前我国最突出的的问题是种质改良和规模养殖的设施和方法,种猪选育技术方面,尽管各种小型猪场数众多,但在严格按照科学规范操作方面,亟待改进。

    以1200纯种大白场场内选育关键选种点决策方法,需要测定多少头公猪为例。

    闫之春讲到设施规划、建设和使用,两个猪场同样图纸,做出来的环境却完全不同。我们可以把猪舍建的漂亮整洁,但运行新型猪舍,需要的还要更多,比如设计参数的技术人才等。

    如图所见,同样建设的猪场在实际运营中,天花板的隔热效果完全不同。

上一篇: 甘肃景泰盐碱地养殖鱼虾获成功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