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迎着春天的阳光,小草顽强的生命再现勃勃生机,贵州草业的发展,又迎来新的机遇。
2011年2月28日,来自省草地站、省草种场和省草业所的30多名草业专家齐聚省草业所,就贵州草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问题开展交流座谈。
座谈会由莫本田副所长主持,罗京焰站长、杨飞场长、蔡一鸣所长、周玉锋书记、省科学院张赐安主任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罗京焰站长总结了贵州草业发展的历程,1978年,农业部开始对南方草地实施草地畜牧业综合开发项目,1980年在贵州威宁进行大面积飞播建植人工草地,至此拉开了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的序幕。此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草地农业系统项目、国家“六五”到“九五”草地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生态重建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实施,为南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并提出了可借鉴的饲养经验与技术体系。2000年之后,新的一轮草地生畜牧业建设拉开帷幕,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贵州草业蓬勃发展。说到此处,罗站长动情的说“一草一木总关情”。30年来,贵州草业工作者通过不断的追求、不懈的努力,探索、奋斗了30年,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在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新形势下,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科研、示范、推广有机结合,建立联动有效机制,为贵州草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莫本田副所长介绍了我所草业科研取得的进展,近年来审定新品种12个,其中国家品种6个,涉及3科7属,填补我省在羊茅属、雀麦属、黑麦属、芸苔属、虉草属等5个属的育种空白;首次在美国基因数据库注册登记6个地方草种抗逆基因,获国家专利10项、商标1个;审定发布草种及牧草生产技术省级地方标准6套;制作新品种实用技术专题片4部;发表论文157篇、专著1部。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贵州省成果转化二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以及一系列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种草养畜、石漠化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累计推广176万亩,技术培训25000人(次),实现效益10多亿元,对推动我省生态畜牧业发展、促进粮食安全和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科技支撑作用。
座谈会围绕“怎样探索和优化贵州草业经济的发展”、“贵州草业发展中应着力抓好哪些环节”、“如何建立科研、示范、推广有机结合联动有效机制”及“贵州草业的特色、定位于发展方向”等四个主题开展广泛交流。专家们各抒己见,有的从贵州草业生态建设的角度提出科学整合资源的建议,有的从长期从事某一草业前沿领域的研究分析草业科技手段的作用,有的从示范推广工作中剖析影响贵州草业发展的瓶颈,王元素副站长就贵州草业起步早、起点高、有成果、有成效等特点、区域定位与发展和大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座谈会气氛热烈,并达成进一步加强沟通、联动的共识。在今后发展中,要进一步凝练目标,形成合力,集中力量解决科研、示范、推广中的问题,把相关的力量凝聚、调动、组织起来,解决贵州人工草地重建轻管、本土优良品种推广力度不够、草畜不配套等关键技术问题。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的探索和创新,把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共同推动贵州草业发展,为促进贵州生态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