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襄阳正大产业融合——种饲结合2000吨玉米收购正式启动
2016年8月30日下午,襄阳正大产业融合-种饲结合2000吨“正大12号”玉米基地收货、采购启动仪式在正大桑田宜城市种植基地隆重举行。
正大种业王富杰资深总裁、湖北湖南区采购总监钟林、正大桑田总部技术总监周建强、正大种业总经理纪涛、襄阳正大桑田总经理李治安、周永顺资深副董事长助理王璟等来自种子、种植、饲料原料采购板块的领导和同事出席本次活动。
湖北区产业融合是周永顺资深副董事长践行正大集团“从土壤到餐桌”,做全程安全可追溯食品理念的重要一环。周董提出,我们要以种植业为纽带,把上游的政府政策、农资供应、金融服务,中游的种植主体及下游的销售渠道,全部整合到一个平台上。
目前,正大集团在襄阳已经有了种子公司、种植公司、饲料公司、养殖公司、食品公司和现代农业投资公司,农业全产业链的格局已经形成。此次,种饲结合2000吨玉米回购,正大种植公司采用正大种业的优质玉米品种‘正大12号’,玉米由正大饲料成功收购,这标志着襄阳正大在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实现集团食品原料可回查、可追溯的理念也有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正大12号’玉米种是襄阳正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优质玉米新品种,目前已经推广到全国十多个省区,深受玉米种植区农民喜爱。此次,正大桑田在宜城基地种植的本品种玉米,颗粒饱满,色泽亮丽,黄曲霉素低,经饲料品管一检测,就达标了,是值得信赖的好品种”,襄阳正大种业总经理纪涛说。
黄曲霉素含量是决定玉米能否被饲料原料回收的关键指标,若毒素超标,将对饲料品质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在玉米原料采购环节,正大饲料品管人员把关严格。襄阳正大桑田总经理李治安说:“黄曲霉素一般是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产生的,但是在玉米的收割、仓储环节,如果控制不到位,也极其容易诱发黄曲霉素,致使玉米品质不达标。所以我们在玉米收割的过程中即时烘干,避免黄曲霉素的产生。”
种植业是正大集团正在发展的新事业,目前在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多采用“1+N”模式,通过“核心自种+模式带动”的方式,联合社会资源共同发展。宜城市楚城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正大桑田在本地的合作伙伴,双方密切合作,优势互补。楚城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与正大桑田采取生产过程部分托管的方式进行合作,正大桑田负责流转土地,生产过程由我们托管经营,正大获得保底收益,超额部分按比例分红。既发挥了正大的品牌产业优势,又发挥了我们的企业本地优势”。
宜城楚城农机合作社是当地一家大型的农业生产资料提供商,可为种植户提供机耕、机收、施肥、植保、粮食烘干、仓储、保鲜等服务。正大种植在襄阳的发展多是与这样的企业合作,整合社会资源,利用其固有设备、技术和经验。
在发展玉米原料种植的同时,正大桑田也在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瓜蒌、决明子等都是经济附加值很高的中药材,宜城本地适合大面积种植。今年,我们与正大桑田合作种了400亩瓜蒌,还有部分决明子,你看长势多好”。楚城合作社工作人员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和楚城大力合作,发展更多的特色种植,像决明子、紫甘蓝等,增加经济效益”,襄阳正大桑田李治安总经理介绍说。
从1995年4月27日,正大集团落户襄阳以来,襄阳正大已经从一家饲料生产企业,成长为一家集作物育种、饲料生产销售、畜禽养殖、屠宰与熟食加工、分销物流与终端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采取“种(子)种(植)结合、种饲结合、种养结合和种食结合”的方式,以种植业为纽带,真正实现种子、种植、饲料、养殖、食品各板块的融合,不仅是践行正大集团“从土壤到餐桌”理念的伟大创举,更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要举措。
产业融合的大旗已经在襄阳展开,相信襄阳正大的创举,必定能够为正大集团农牧食品产业链的发展起到一个好头,增添一份光彩。
上一篇: 正大猪九宝荣获“规模化猪场优选产品价值体系”奖
下一篇: 正邦科技:四季度主要出于为提升应对周期底部的主动性而进行的产能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