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农是如何成为G20指定鸡肉供应商的?
9月5日,来自20个国家的首脑齐聚西子湖畔。“G20峰会”让这个钟灵毓秀的古城,吸引全世界的目光。这是建国以来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会议。峰会成功的背后,是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协作付出。这份付出,光荣而自豪。圣农有幸参与其中,成为本次峰会指定的鸡肉供应商。
被G20峰会指定为供应商,需要做些什么?圣农的答案是:“一颗平常心”。
这并不是圣农第一次为重大活动供应鸡肉。
早在2008年4月,圣农就已经通过最严苛的考验,成为北京奥运会的鸡肉供应商。
接下来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5年全国青年运动会,圣农无一缺席。
2011-2015年,圣农更是连续五年被中国食品安全年会评为“中国食品安全十强企业”。
一次次的信任,锤炼着圣农的这颗平常心。把G20峰会的餐桌,当成圣农普通顾客的餐桌;在品质面前,人人平等,这便是圣农平常心的真谛。
圣农是中国最大的鸡肉制品企业,年产肉鸡3.51亿羽,可创业33年来却没有发生一起质量问题。这靠的是“三宝”——环境、产业链和国际化。
第一宝:环境——青山绿水出好鸡
1983年,圣农诞生在福建省光泽县一座小山村里。这里地处武夷山脉北麓、闽江源头,青山环抱、草木丛生。直到今天,圣农的大型饲养场都建在这偏僻的山坳里。在这里,圣农肉鸡喝的是天然深井水,呼吸的是富含负离子的空气,吃得香睡得好,自然身体强壮。
养鸡时最大的污染来自鸡粪,但在圣农,这可是能发电的好燃料。如今,以鸡粪发电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圣新股份”已在新三板上市,成为国内最大的生物能发电企业。
圣农在光泽的生产基地,同时也是当地的一处风景。春暖花开之际,不少游客驱车光泽踏青赏花,到处都可以看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幕:一边是生态县郁郁葱葱的山林和清澈纯净的闽江,一边是蒸蒸日上的中国最大肉鸡生产、食品加工集团……这是圣农在发展同时斥资8亿元打造的成果。
第二宝:产业链——链条完整可追溯
圣农创始人傅光明是位“一根筋”的“鸡痴”。正是他当年那股“不养好鸡不回头”的“痴劲”,让今天的圣农拥有了全国最完整的鸡肉垂直产业链。
从鸡饲料加工、种鸡养殖、种蛋孵化,到肉鸡饲养、肉鸡加工、食品深加工,再到产品销售、快餐连锁,如今的圣农是一个拥有400多个生产基地,3万余名员工的企业。从祖代种鸡养殖到把鸡端上餐桌,全球也只有圣农一家企业可以做到。
完整的产业链,带来了严密控制品质的条件,圣农借此实现了养殖、兽药、宰杀三道食品安全关键工序的可追溯性,建立了三级检测系统,构建完善的食品质量安全体系。
第三宝:国际化——角力全球有资本
早在2009年,圣农就取得对日出口资质,2013年又成为中国首家获得瑞士SGS(瑞士通用公行证)颁发的global gap(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的企业,这意味着圣农获得全球通行的“护照”。
圣农致力于建立世界级全食品产业集群。2014年,世界最大的投资公司KKR出资4亿美元,认购圣农发展2亿股定向增发股。KKR的青睐,让圣农拥有了角力国际市场的能力与资本。圣农连续五年在全球600多家肉鸡供应商的审核排名中独占鳌头,为中国食品品牌赢得殊荣。
圣农的“平常心”意味着它不搞双重标准,无论内销还是出口,无论接待的是贵宾还是普通的食客,圣农信奉食品安全的铁律丝毫未变。圣农的标准是被国际先进国家认可的标准,它的产品自然能通行全球。圣农能走进中国、日本、瑞士等国家的寻常百姓的餐桌,自然也能走进G20峰会、奥运会、世博会等盛会的餐桌。
这“三宝”,虽是获得平常心的法宝,却也只是工具。它们共同源自圣农恪守的一句“心法”,那就是诚信。
创始人傅光明常常说,“企业两条命,一条是品质,一条是诚信。企业不讲诚信和品质,那是谋财害命,谋别人的财害自己的命。”
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这才是圣农的鸡肉能够端上G20峰会餐桌的“不二法门”。
上一篇: 相聚VIV China 2016,圣琪•蓝赛再出发
下一篇: 正邦科技:四季度主要出于为提升应对周期底部的主动性而进行的产能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