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企业资讯
首页>企业资讯>瑞普生物召开仔猪腹泻高峰论坛暨腹泻二联苗上市发布会

瑞普生物召开仔猪腹泻高峰论坛暨腹泻二联苗上市发布会

    八月之尾,秋季将至,疾病潜伏,伺机而动。近几年来,造成养猪业重大损失的仔猪低日龄腹泻尤为引人关注,疫苗仍是防控该病的高效策略之一,不少企业纷纷开发腹泻疫苗产品以适应防控需求。2016年8月31日,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普生物”)在天津总部,召开仔猪腹泻高峰论坛暨瑞普生物腹泻二联苗上市发布会。会议诚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规模猪场、行业协会、经销商以及专家共计近500人,共同探讨解决仔猪腹泻的有效方案。


    瑞普生物总裁李守军致辞表示,当前行业存在着生产效率低、资源消费大;疾病防控水平参差不齐,低危害高,整体抗风险能力弱;产业模式各领千秋,盈利参差不齐;养殖观念粗放,六重六轻;环保与食品安全意识差,企业风险大;产业体系不完整,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等六大问题。生猪养殖与食品加工的割裂、重大疫情、食品安全事件将会成为引起未来生猪产业巨幅波动的要素。瑞普生物作为动保企业,其使命是致力于动物安全、食品安全和养殖效益的提升,促进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此次上市的瑞普生物腹泻二联苗,毒株为猪传染性胃肠炎(HB08株)、猪流行性腹泻(ZJ08株)。

    李晓成:腹泻今冬明春疫情反弹的风险较高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李晓成分享了当前猪病流行现状与疫苗免疫效果分析。今年上半年的监测数据表明,蓝耳病病毒是引起猪高热病症候群的重要病因;蓝耳、伪狂犬病毒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症候群的最主要因素;引起腹泻症候群主要是流行性腹泻(G2分支为主),其次是伪狂犬,其他因素如黄曲霉毒素也需引起注意。

    重大猪群疫病(口蹄疫、猪瘟、蓝耳等)将总体平稳,出现大面积暴发、流行的风险较低,但疫情形势将更加复杂。仔猪腹泻大面积暴发、流行的风险中等,部分区域、部分猪场仍将暴发疫情,今冬明春疫情反弹的风险较高,但是流行强度相对较低。伪狂犬大面积暴发、流行的风险较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区域、部分猪场临床病例、野毒感染率将呈小幅波动。PCV2疫情仍将趋于平稳,临床病例的动态与PRRSV密切相关,总体感染将呈下降趋势,疫苗的选择更加困难。细菌性疾病暴发、流行的风险较低对养殖场危害日益严重。
 
    何启盖:IgA是评价仔猪黏膜免疫水平的最重要指标

    腹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防控方案,猪场有腹泻不能归结到病毒性腹泻,需要先诊断病原。华中农业大学教授何启盖分析表示,引起腹泻的病因多样,寒冷、温度骤变等物理学因素刺激,饲料霉变、消化不良等饲料因素,水质等也是病毒性腹泻的诱因。生物因素如细菌性(黄白痢、仔猪副伤寒)、病毒性(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伪狂犬、圆环病毒2型,以及尚未确定致病的博卡病毒、库布病毒、冠状病毒)、寄生虫等。猪场在母猪上产床前一定要监测、评估猪场有没有腹泻病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容易变异的RNA病毒,主要是S1基因的变异,康复后排毒期为1-2个月,刺激黏膜免疫能力较弱,病猪、带毒猪、车辆人员甚至空气都能传播病毒。从实验室检测的结果上看,近5年来发病的样品中PEDV的阳性率高,为主要因素,TDEV的阳性率很低,PrRV的阳性率存在一定比例。其中流行性腹泻病毒的阳性率,2-3月明显高出其他月份,产房仔猪和后备猪阳性率最高。

    防控该病要从因素上考虑。猪舍,尤其是产房保温与干燥,育肥猪舍温度也要保证,分娩舍进母猪前干燥消毒。消毒剂的选择上,车辆消毒-碘制剂 ,走道消毒-戊二醛(空舍使用)和酚类消毒剂,朱兰河地面消毒-2%氢氧化钠与石灰水,空气消毒-过氧乙酸,洗手消毒-新洁尔灭,消毒后保持干燥,进猪前再消毒一次。治疗方法,主要有猪舍迅速升温,达到要求,注射或口服卵黄抗体,对症治疗(如补充点戒指,水分和碳酸氢钠),母猪紧急接种疫苗,使用干粉消毒剂。IgA是评价仔猪黏膜免疫水平的最重要指标,灭活苗与活疫苗联用,效果比较好。
 
    马闯:生态优先成为重要目标

    生猪产能调整是主旋律,生猪产业结构变化影响深远。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示,上半年猪肉产量2473万吨,生猪存栏40203万头,同比都在减少。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秘书长马闯分析中国生猪生长形势时介绍,生态优先成为重要目标,禁养区猪场拆迁的关注点将逐渐北移,2015年10个省启动禁限养区的政策,国家也颁布了《南方水网生猪养殖调整意见》。散户持续退出,大型企业跑马圈地,养殖结构剧烈变化,而供给侧改革实质是消费者对品质和安全的需求升级。“十三五”布局中,东北、华北以及西南成为潜力区域,养猪区域向原料主产区,冷链运输会成为主要运输,将改变消费习惯。

    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全面下跌,减轻养殖成本压力,对优质原料的使用选择空间大,养殖户倾向于购买预混料,进一步降低饲料成本,但是仔猪价格的走高,成为成本组成的主要部分。猪肉进口量大增,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猪肉进口国,全年预计进口260万吨,进口产品蚕食产业去产能红利。但农业部认为,大规模进口猪肉不必要、不适合、不可行。

    目前畜牧业已在转型期,主要特征有四点: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日臻完善,确立了市场主导资源配置的机制,平衡政策体系基本建立,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从生产中心转向消费中心。生猪产业将撑起肉类生产的半壁江山,但增长速度将明显放缓;牛羊肉供应严重不足,只能保证刚性需求群体和穆斯林的最低消费要求;家禽也将拥有更大的扩展空间,成为平衡肉类消费需求的唯一力量,其中黄羽肉鸡和肉杂鸡大有可为。

    2015年,Min Shi发表的一篇研究欧洲的报道指出,老龄化程度每增加1%,人均肉类消费量减少0.5%,但中国未富先老,情况略有不同。参考台湾地区收入和老龄化以及猪肉消费情况,马闯表示,2014年大陆人均猪肉表观消费达到42.3kg/人/年,接近台湾地区峰值水平,目前中国猪肉人均消费量可能处于峰值。

    待续

上一篇: 刘永好:新希望计划投资加拿大渔业与农业食品

下一篇: 正邦科技:四季度主要出于为提升应对周期底部的主动性而进行的产能缩减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