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首席聚首新疆 纵论饲草料产业发展(1)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进一步扩大“粮改饲”试点,紧接着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强跨体系合作,在这一背景下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迎来了第五届“中国牧草生产与利用技术交流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并且首次跨体系合作邀请9名农业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和专家做“粮改饲”饲草作物生产与利用情况的报告。
正如中国工程院/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院士南志标先生大会致辞所言,本次大会邀请到长期从事玉米、燕麦、高粱、大豆、大麦等饲草农作物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把科研、应用、推广、示范进行结合,反映出了科学家认识的进步,最终真正通过产业体系来推动生产。本次会议可以说首次正式开启了跨体系交流合作的大门,加强了科研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为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牧草生产与利用技术交流研讨会暨产品展示会”召开之际,同时也举办“2016新疆畜牧科学院学术年会”,会议现场草产业同仁热情高涨,齐聚一堂学习交流牧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旨在解决牧草实际生产与利用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以下是本次大会受邀农业相关体系首席科学家和专家精彩观点简要回顾: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 玉米的耕作制度改革 玉米是农业产业竞争力的咽喉,影响下游产业成本与价格。玉米产量增益下降,数量型增长不可持续。从品种、土壤、技术管理等方面考虑,青贮饲料玉米产业转方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把数量型发展转变为质量型和效益型发展!需要进行结构性、体制性和机制性的改革!!
199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战略性结构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了较完善的产业链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从国家层面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
增产的关键技术:一机两改一保障 以全程机械化为核心集成技术资源;
带动品种改良;
带动土壤改良;
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控为保障;
政策因素:鼓励规模经营。
耕作制度改革对技术的影响 耕作制度正在进行重大改革,涉及政策和技术层面。现代生产工具和先进技术(机械、化肥、农药、除草剂、种衣剂、生物防治、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将彻底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青贮饲料玉米——调结构的重要内容 青贮玉米育种的误区 二十年前,开始进行青贮玉米育种,引进国外概念和指标,缺少实践经验。过分看重生物量,忽视普通玉米的正常农艺性状,生产了大量的玉米草,导致养牛企业宁可使用普通玉米品种制作青贮。
青贮玉米育种标准——国家《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青贮玉米的生物量比对照增产5%以上,(实际执行20%以上);70%以上的试验点增产;平均倒伏倒折率之和小于10%。
目前育种品质指标要求 NDF含量≤55%;ADF含量≤29%;CP含量≥7%;淀粉含量≥15%,这是搞育种的最低标准。
需要改进的审定指标 淀粉含量低,生产的是“玉米草”;
NDF含量指标过高;
植株异常高大粗壮,不能正常成熟;
利用颠倒热带和亚热带种质的光周期反应达到“玉米草”的繁茂效果。
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 我国燕麦饲草发展利用情况及建议 世界各国生产燕麦以皮燕麦为主,大多数饲用,少数食用。中国以裸燕麦为主,大多食用,少量饲用。燕麦分布于全球五大洲76个国家,主要在亚、欧、北美北纬40°以北地区,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巴西也有较大规模种植。燕麦是仅次于小麦、玉米、水稻、马铃薯等的世界第七大栽培作物,世界燕麦年种植面积平均为1148.5万hm2,燕麦平均产量2462.2万t,欧洲与北美占世界播种面积的62.2%与17.4%,占产量64.1%、19.9%。
随着市场不断攀升和农业部等部门对燕麦研究项目支持力度的加大,国产燕麦播种面积从2004年开始逐年增加,2015年达70万hm2。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等地。近年来随着中国奶业的迅速发展,作为优质的饲草,燕麦青干草供不应求。燕麦饲草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了国内燕麦草生产和销售,国产品种的利用程度也逐步增加。阿鲁科尔沁旗是国内典型的沙地燕麦饲草种植区域,2013年面积为2.4万亩,2014年13.7万亩,2015年8.5万亩,2016年25万亩。平均亩产520公斤,每年种植2茬,每亩年产1000公斤以上。
虽然国产燕麦发展很快,但是产业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①劳力紧张,管理粗放。②燕麦饲草企业的规模小,企业辐射力量还不够强。③多数燕麦饲草属于区域自种自用,商品化程度不高。④对燕麦饲草相关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开展的不深入,产业发展缺乏技术支撑。⑤燕麦饲草种植和加工方面缺乏专用设备,造成生产效率不高和加工能力受阻。⑥燕麦饲草产业的快速发展,就燕麦饲料在动物养殖中的利用对其品质,如肉品的嫩度、风味、肉色和大理石花纹等品质指标没有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我国燕麦饲草产业发展建议:产品品牌化;应对国际化;市场信息化;监管规范化;草畜结合化。
国家高粱产业技术体系 高粱在饲料中的应用 高粱是世界第5大禾谷类作物,非洲面积最大,占世界总面积的59.8%;亚洲面积第二大,占20.9%;美洲面积第三,占17%,美洲单产水平较高,总产与非洲相当,是世界总产量的38.6%。2015年,世界高粱总面积约4335万公顷,总产量6841万吨,平均每公顷1.58吨。
比2014年面积增加347万公顷,产量增加628万吨。苏丹、印度、尼日利亚、美国和尼日尔是世界上高粱种植面积前5位的国家。中国排名16。
我国共有26个省、市、区种植高粱,2014年农业部统计全国面积929万亩,总产288万吨,单产311公斤。高粱的3种饲用形式为:籽粒、甜高粱、草高粱。面积排名前5的是吉林、内蒙古、贵州、四川、辽宁;单产排名前5的是吉林、江苏、黑龙江、四川、辽宁。
高粱的饲用价值 酿造:白酒、醋。
食用:米、面。
饲用:籽粒——直接饲喂、配方饲料;茎叶——青饲、青贮。
能源用:酒精(利用糖或纤维素)。
其他:啤酒、色素、淀粉、面包、甜点、板材、笤帚等。
饲用三种形式 高粱籽粒是优良的能量饲料原料,低单宁高粱可直接作为饲料中的原料而不对动物生长和发育产生抑制作用。高粱籽粒均可以作为育肥牛、猪及家禽饲料,而且具有独特的作用,如提高瘦肉率,防治幼禽肠道疾病等。
甜高粱是普通粒用高粱的一个变种,成熟阶段茎秆汁液含糖锤度一般为13-20%。植株高大繁茂,光合能力强,适应性广,生物产量高,一般亩产茎叶5-6吨,粮食150-300 kg。
饲草高粱属高光效C4植物,为一年生禾本科牧草,再生力强,生物产量高,在江淮流域一年可刈割四次,北方地区刈割两次,一般产鲜茎叶8000-15000kg/亩。抗逆性强,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适应性广,在我国高粱春播早熟区、中晚熟区、夏播区均可种植。
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 谷子青草较羊草在饲草产量和粗蛋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谷子属于黍亚科黍族狗尾草属,是我国起源的特色作物,有8700年历史;抗旱节水性突出作物,被认为是应对未来干旱形势的战略储备作物;目前,我国谷子播种面积2000~2500万亩,是杂粮中最大的作物。
谷子做饲草的两种形式 青草和黄草 青草在抽穗开花后整株收割,晒干,主要在我国北方农牧交接区,河北、内蒙、甘肃、宁夏、吉林、黑龙江等地;甘肃等地有高粱谷子混播,鲜草喂食的习惯。出苗后6/9/12周和收获后的NDF分别为62.6%、62.1%、72.5%和75.69%;相应各时期的ADF分别为26.2%、39.3%、42.8%和53.1%。谷子青草较羊草在饲草产量和粗蛋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谷子成熟收获籽粒后的秸秆黄草中粗蛋白含量4.5%~6.2%,粗脂肪1.7%~1.9%,可溶无氮物38.6%~41.6%,灰分4.5%~8.4%,其中可消化总养分47%~51.1%,优于麦秸、稻草、玉米秸。就全国谷子主产区而言,更多谷草没有转化,作为秸秆浪费掉。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尤其如此。
我国东北西北适合谷草生产 据国外研究,谷草干草粗蛋白含量为16%~17%,我国内测定的抽穗期谷草的粗蛋白含量达15.78%(吴宝华,2006),远高于其他禾本科牧草。饲草之王苜蓿含粗蛋白18%左右,130~150美元/吨,年国际需求量约1100万吨,市场前景广阔。我国东北、西北的气候适合谷草生产。
谷子饲草利用刚刚开始 虽然谷子一直是粮饲兼用作物,但专业作饲草的研发在我国才刚刚开始,饲草体系和谷子体系联合攻关。首先选育饲草专用品种才起步,仅仅是生物量上的选择。如何针对不同饲草产地培育适应性好的抗旱的、快速发苗的优质饲草是工作的一个方向。黄草如何开发。
谷子饲草如何科学利用,牛、羊、驴等,干草还是发酵,经济效益核算等,我们并不清楚。马和羊。
下接:九大首席聚首新疆 纵论饲草料产业发展(2)
上一篇: 汕头:智能养猪场落户潮南台创园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