昕大洋集团“三君荟”新闻发布会胜利召开
从欧盟国家禁抗10年历程来看,结合优秀的养殖经验和前沿研究,开发出高技术含量的饲料替抗优秀的产品,是确保动物健康以及欧盟“饲料禁抗”得以成功重要经验。
如今复合生物制剂等产品的快速崛起为饲料产业增添了一道光环。然而,随着竞争者越来越多,想长期保持固有的竞争实力和份额并非易事,在动物保健需求日益旺盛的几年里,如何抓住发展机遇这才是重中之重?
“动物健康回归自然”正当时,“三君荟”开创生物保健新时代
5月18日,第十四届中国畜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畜博会)在沈阳召开,本次畜博会以“动物健康回归自然”的理念及相关产品引起了参会代表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以绿色保健、快速止泻著称的“三君荟”系列复合生物制剂产品,掌握市场需求,解决了传统的替抗产品见效慢、效果不稳定的难题。“提免疫促生长止腹泻增效益”一行字,让养殖场主眼前一亮。
昕大洋集团“三君荟”新闻发布会现场人头攒动,与会的行业知名专家、各省代理商以及养殖场嘉宾,争相了解“三君荟”系列产品的功能与作用效果。东北地区养猪专家沈阳农业大学边连全教授,莅临“三君荟”新闻发布会现场,饶有兴趣的与企业代表、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产品的作用效果与创新技术。参会人员认为“三君荟”开创了生物保健新时代。
生动动画引爆全场 会议伊始,昕大洋集团用别具创意的动画形式,向各位观众介绍了“三君荟”系列产品的功能与作用效果。栩栩如生的画面让在场所有观众对“三君荟”产品印象深刻,也被产品的魅力所折服。在中国畜牧业博览会的数千家参展企业中,昕大洋及其所携的“三君荟”成为靓丽的风景线。
科学家说“三君荟”是中国畜牧饲料业的耀眼新星 农业部科研专项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研究员刁其玉博导,在众多养殖户参加的“三君荟”产品发布现场,对于“三君荟”产品,刁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刁老师中肯的指出,三君荟开创了生物保健新时代,“快速有效”成为其效果突出标志性特点。三君荟,三种核心成分共同起效,协同作用,不论是从研发基础,还是到实践运用都是一次大突破。
昕大洋集团掌舵人李光智总裁揭开三君荟创新之路 掌舵人李光智总裁,早在2006年就已经将战略定位于,应用生物技术开发动物保健新品,走环保、绿色、创新之路。会上李总作为领路人向大家诠释了三君荟的创新之路。“立足于生物发酵,做中国农牧行业最优秀的生物产品供应商!这是企业的发展愿景。”李总谈到,三君荟的成功依赖于1个坚定不移的理念,10多年的坚持之路,100多次的实证实验,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的鼎力支持,造就了非凡的三君荟。三君荟将会给中国畜牧业和饲料工业带来福音。在未来,昕大洋集团会坚持持续创新,不断开发更多、更好的生物系列产品,为中国畜牧饲料业绿色、良性的发展,以及中国畜牧饲料业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动物生物保健的首选是什么——三君荟 昕大洋集团副总裁郭宝林说,对于三君荟产品请谨记4个字“快速见效”。三君荟生物保健的三大特点,生物广谱、不产生耐受性、快速见效。具有这三种特色的产品不多,能做到快速见效的少之又少。因此,动物生物保健的首选是三君荟,三君荟为新形势下畜牧养殖保驾护航。
十年一剑众人赞三君荟闪耀上市 集团总裁李光智先生、集团副总裁郭宝林先生、常务副总裁刘瑞宏先生、农业部科研专项首席专家刁其玉老师、陕西国邦兽药有限公司吕国邦总经理,一同为“三君荟”产品揭幕。红绸掀起,三君荟产品闪亮登场。三君荟的问世,预示着生物保健的全新时代即将到来!
简单粗暴有效,三君荟就是这样的好产品——一个万头猪场老板的直白 陕西国邦兽药有限公司吕国邦总经理,接受《新饲料》记者采访时说,三君荟我倾力推荐!三君荟产品就是这样“简单、粗暴、有效!”,效果就是这样快速、稳定。三君荟产品可以使用户的效益达到1:5以上,这在同类产品中是非常了不起的数字!
三君荟魅力无限CCTV-7专程报道 酒香不怕巷子深。好产品总会引来众多关注,农业权威频道CCTV-7对三君荟产品发布会专程报道。
寓意吉祥的财神引得参观者纷纷驻足留念 三君荟展台旁喜庆红火,财神赵公明吸引了参观者纷纷驻足合影留念,在中国传统中寓意发财的财神,为三君荟新闻发布会增添的喜庆的色彩。财神降临,送大财。三君荟让您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助您财源广进!
“三君荟”作为昕大洋旗下的高端战略品牌,以向用户提供高效可靠、绿色环保的产品为己任,致力于成为行业引领者,为用户提供高效、专业化养殖解决方案,创造更大的客户价值。“三君荟”作为全程动物保健的产品,一方面可以降低动物疾病投入成本,大幅提高养殖场主的收入;另一方面以绿色、健康、环保的理念为养殖企业以及畜禽产品的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昕大洋集团的“生物保健”理念,将使其在复合生物制剂市场的发展中持续领跑。
上一篇: “新功能、新标准、新方案”——四川吉隆达2016新品发布会成功举行
下一篇: 正邦科技:四季度主要出于为提升应对周期底部的主动性而进行的产能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