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请小心霉菌毒素偷走你的养殖利润,2016年风险警示正式发布

请小心霉菌毒素偷走你的养殖利润,2016年风险警示正式发布

    (本文由正大康地与奥特奇联合完成

    2016霉菌毒素潜在风险解析

    正大康地联合奥特奇中国37+霉菌毒素分析实验室针对2015年末最新饲料原料进行检测,共收集来自中国各主产区的样品180份,其中包括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天津,安徽,四川,湖北,湖南,江苏,内蒙古,新疆等22个省份。重点检测了玉米,小麦,豆粕,DDGS,花生粕,青贮等主要原料。

    一、玉米产品检测结果

    作为最主要的饲料原料,本次检测共抽取了103份玉米及副产品样品,均检出多种霉菌毒素。每个样品平均检出7.9种,其中96%的样品污染至少6-9种,还有4%的样品污染了10-11种。
         
    对样品中污染的霉菌毒素进行分类,烟曲霉毒素和单端孢霉烯族B型污染最为严重,100%的样品中检出这两种毒素。另外,99%的样品污染了玉米赤霉烯酮,97%的样品污染了萎蔫酸,还有值得注意的是72%的样品中污染了青霉菌毒素和麦角碱毒素。
         
    从玉米样品的平均污染水平来看,烟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B型,萎蔫酸和玉米赤霉烯酮也是相应水平较高的,分别达到了669.8, 399.9, 79.5和 66ppb。

    二、小麦产品检测结果

    其次还检测了23份小麦及副产品样品,每个样品平均检出7.8种霉菌毒素,其中82.6%的样品污染至少6-9种霉菌毒素,还有17.4%的样品污染了10-11种霉菌毒素。
         
    对样品污染的霉菌毒素进行分类,烟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B型,玉米赤霉烯酮以及萎蔫酸污染最为严重,100%的样品中均含有这四种毒素。另外70%的样品污染了麦角碱毒素,61%的样品污染了萎蔫酸。
         
    从小麦样品的平均污染水平来看,烟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B型,萎蔫酸和玉米赤霉烯酮也是相应水平较高的,分别达到了273.2 ppb,182.9ppb, 41.5ppb和 27.1ppb.

    三、豆粕产品检测结果

    同时实验室还抽取了13份豆粕样品进行检测。每个样品平均检出8.1种霉菌毒素,所有样品均检测出了6-11种霉菌毒素,所有样品都污染了烟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B型,玉米赤霉烯酮和萎蔫酸,另外还有92%的样品污染了麦角碱毒素以及46%的样品污染了青霉菌毒素。
         
    从豆粕样品的平均污染水平来看,烟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B型分别达到了226.4 ppb和122.5ppb。
         
    四、DDGS检测结果

    此外实验室还抽取了7份DDGS样品,每个样品平均检出7.6种霉菌毒素,所有样品均检测出了6-11种霉菌毒素,所有样品都污染了烟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B型,玉米赤霉烯酮和萎蔫酸,另外青霉菌毒素和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也相对较高。
         
    从DDGS样品的平均污染水平来看,烟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B型分别达到了170.2ppb和96.1ppb。
          
    五、花生粕检测结果

    抽取的样品中还有8份花生粕,每个样品平均检出8.5种霉菌毒素,所有样品均检测出了6-9种霉菌毒素,所有样品都污染了烟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B型,玉米赤霉烯酮和萎蔫酸,另外87.5%的样品污染了麦角碱毒素,75%的样品污染了黄曲霉毒素,62.5%的样品污染了青霉菌毒素。
         
    从花生粕样品的平均污染水平来看,烟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B型分别达到了143.1ppb和77.9ppb。

    六、大麦、大米和高粱等检测结果

    此外,实验室还检测了17份其他样品,包括大麦,大米和高粱等,污染情况大致类似,所有样品均检测出了2-9种霉菌毒素不等,其中烟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B型,萎蔫酸,玉米赤霉烯酮和青霉菌毒素的检出率较高。

    七、不同地区样品结果分析

    从不同地区样品分布图来看,我们主要选择了粮食主产区包括东北三省(黑、吉、辽)、黄淮海三省(冀、鲁、豫)和长江中下游五省(赣、苏、皖、湘、鄂)等省份,此外还选择了南方四省(广东,云南,福建,海南)等地的样品。

    报告显示污染趋势与2014年大体类似,原料质量相比去年有提高。其中烟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化合物,玉米赤霉烯酮,萎蔫酸依然是检出率较高,污染相对严重的毒素,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检测报告中青霉菌毒素也呈现出了污染上升的趋势。那么从不同区域来看,这几种主要霉菌毒素的污染平均值(ppb)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不同原料的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对于某一种霉菌毒素来说,不会产生很大的危害。但是动物配合饲料中往往含有多种霉菌毒素,虽然污染水平都相对不高,当各种霉菌毒素共同作用(或协同作用)的时候,霉菌毒素会分别作用于各个靶器官,并最终对动物造成一定的危害。
 
    八、猪不同生长阶段风险分析

    针对样品检测结果,我们分别评估了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霉菌毒素风险,如图所示:
         
    首先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B型会影响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造成肠道损伤,降低肠壁的完整性和机体免疫力,从而导致机会性感染。需要注意的是萎蔫酸的存在将与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B型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增强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B型的毒性,对动物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烟曲霉毒素也会影响采食量,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和肺水肿等,其最主要的影响是降低机体免疫反应,造成免疫抑制。

    玉米赤霉烯酮则会影响母猪的繁殖系统,导致繁殖器官疾病,不规则发热,假怀孕和流产;降低仔猪出生体重和断奶体重,进而增加死亡率,影响仔猪生长和表现。

    黄曲霉毒素是强毒性毒素,即使是低风险的黄曲霉毒素,也会造成动物的肝脏损伤,所以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青霉菌毒素会严重影响猪的消化系统,常见症状如腹泻,进而导致采食量降低甚至拒食,影响饲料转化率。

    尤其对于保育猪和母猪(后备母猪)来说,需要严格管控霉菌毒素污染。
 
    九、家禽风险分析

    同样对于这批样品我们也评估了家禽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霉菌毒素风险,如下图所示:
         
    在家禽生产中烟曲霉毒素可导致肝脏和肾脏肿大,胰腺,嗉囊和肌胃的大小变化不定,淋巴器官萎缩。对胃肠道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到肝脏出现多病灶坏死,胆管增生,肠绒毛萎缩以及高杯细胞增生等现象。有研究发现,烟曲霉毒素B1还可导致胸腺淋巴系统的耗竭,导致巨噬细胞产生毒性,有丝分裂反应降低。

    单端孢霉烯毒素会导致家禽采食量降低甚至拒食,采食后家禽出现口腔黏膜坏死。单端孢霉烯毒素中毒会导致家禽消化道的急性疾病,特点是胃肠道黏膜变红,免疫抑制,骨髓发生变化。单端孢霉烯毒素中毒症的其他临床症状还包括:脾脏萎缩,胆囊膨胀,肝脏斑点,内脏出血。有报道指出,采食被单端孢霉烯毒素污染的饲料,家禽出现生长受阻,消化道紊乱,色素沉积,佝偻病,羽毛异常及神经系统失调。

    麦角碱可导致家禽采食量减少,生长缓慢,鸡冠,喙和脚趾坏死,出现腹泻。同时鸡冠,肉髯,面部和眼睑出现水泡性皮炎,这在蛋鸡尤为明显。

    同样的,青霉菌毒素也会严重影响家禽的消化系统,常见症状如稀便和腹泻等。

    由此调查结果来看,2015年收获新原料的霉菌毒素风险还依然存在,生产商仍需应对霉菌毒素挑战。且随着仓储时间的延长,2016年饲料中霉菌毒素风险还将进一步提高。因此适时调整霉菌毒素管控措施,实施整体霉菌毒素管理方案将更加有助于生产商把控风险。

    脱霉健——复合的,更有效!

上一篇: 浙江台州企业首次成功培育南美白对虾虾苗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