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一个月前,本报曾以《白羽肉鸡怎么“飞”起来》为题,报道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联盟执行秘书黄建明对我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的看法,其实,在行业奋斗几十年的他对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的看法远不止如此。近日,黄建明再次携手本报,为大家讲述其对禽肉产品安全保障的一些想法。
一首旧曲牵起的感想
“最近,我在微信朋友圈内转发了一家餐饮连锁企业2013年推出的《白羽鸡欢乐颂》,之后不少业内人士纷纷转发,说明这首歌曲还是很深入人心的。”黄建明所说的这首歌曲,记者也试着听了一遍,曲风活泼,歌词大意即便放到现在来听,依然不觉得过时。
“为什么三年前的歌曲到现在依然值得探究呢?”黄建明分析,这是大众对白羽肉鸡的产品安全问题始终存在疑虑。如何打消消费者的这一疑虑是白羽肉鸡联盟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近年来,白羽肉鸡产业在H7N9流感和各种谣言的压力下,发展十分被动。“谣言来了,我们就辟谣;流感来了,我们就担心白羽肉鸡产业受到影响”。在黄建明看来,产业发展滞后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方面还是取决于消费端。“如何取信于消费者,让消费者认可白羽肉鸡产品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点。”
为企业搭台倡导品牌消费
为企业搭台倡导品牌消费白羽肉鸡联盟目前一共有37家企业,代表行业领先水平和发展方向的大型产业化集团企业均在其中。联盟今年有一个“品牌定向宣传计划”,且去年就与企业沟通并得到了大部分企业的赞同。对于这个“计划”,黄建明解释说,目前市场上白羽肉鸡产品鱼目混珠,企业的发展模式、经营理念、硬件设施、质量管理等方面良莠不齐,导致优秀企业常常受到小作坊的牵连。
谈到“计划”的实施,黄建明说,联盟会将品牌企业联合起来,以联盟的名义宣传优质白羽肉鸡产品。那如何界定优质产品呢?他解释,联盟将执行最高的行业生产管理和质量标准,同时将邀请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认证公司来认证企业生产的产品,之后联盟会给认证达标的产品附上联盟特定的标志,并通过媒体或广告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发布,告知消费者带有联盟标志的产品是安全的、值得信任的。同时联盟将与大型餐饮连锁、商超、团餐等大客户搭建互信合作平台,为企业开拓市场。
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保证禽肉产品安全,向消费者提供白羽肉鸡放心品牌。其次,要建起企业与客户的桥梁,为企业搭好贸易合作平台,让企业发展得更好。
“如果这个计划能够成为现实,就相当于白羽肉鸡产品进入品牌消费时代,而且联盟特定的标志将是消费者选择的目标”。联盟非常看好这个计划,而且势在必行,相信随着计划的推进和产生的示范效果,一定会带动其他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积极参与进来”。眼下,联盟正在积极筹划这个“计划”。
一次认证全面宣传
据了解,我国大型白羽肉鸡产业化集团企业生产的白羽肉鸡产品都经过了国家食品安全认证。“但联盟的认证和国家的认证并不冲突,这在世界上已有先例。”他介绍,20世纪90年代末,英国国内已经形成了针对不同农产品部门的专门的质量安全检测认证体系,但面对种类繁多的认证标志,消费者往往很难辨认其可靠性。为解决这个问题,2000年,英国成立了农场保障体系(AFS)组织,建立了以红拖拉机为标志的英国农业标准(BFS)体系,中文简称为红拖拉机体系。“业内的人都知道这个体系,它对不同类别农产品的认证进行整合,使用统一的红拖拉机标志,其严格的标准贯穿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物供应链的每一个步骤。”
而联盟的“计划”与红拖拉机体系异曲同工,“我们会监控产品从生产到上市的每个过程,一次认证就相当于为企业做了全面的宣传。”黄建明介绍,同时,联盟会建立内部的约束机制,对企业的要求会更加严格,“这样做对大客户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节省了他们质量监督成本。”
黄建明表示,白羽肉鸡产业面临的问题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就是产能问题和产业发展模式的升级转型,外部则聚焦消费,“消费的根本问题就是持续宣传,通过宣传逐步改变和消除消费者对白羽肉鸡的错误理解。”而联盟的这一“计划”无疑会让宣传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声音——为白羽鸡正名是场持久战
《白羽鸡欢乐颂》是由某餐饮连锁企业2013年为白羽鸡制作的一曲赞歌。歌词从一开始就切入主题,称赞白羽鸡品种优良,40多天出栏是科学选育+营养均衡的结果,同时指出白羽鸡生活环境舒适自如,是鸡世界的“白富美”,肉鸡中的“战斗机”。随后,歌词开始抨击社会上流传的白羽鸡“六翅八腿”的谣言——“那是哪吒吧才会有三头六臂,不要再恶搞咱的白羽鸡”。听到这里,不难明白,这是这家餐饮企业、也是白羽鸡产业的“自卫战”。
这不是这家餐饮企业“自卫战”打响的第一枪,毕竟谣言已经流传了太多年,而且这一“战”的效果不算理想,歌曲传播的广度并不够。不过,该企业另一场“自卫战”相信有很多人知道,2015年6月,该企业将10个谣言点击量较大的微信公众号告上法庭,并索赔350万元。近日,上海徐汇法院对这起名誉侵权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这10个微信公众号将面临60万元的赔偿,还需要在知名的门户网站进行赔礼道歉。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家企业赢得并不出彩,毕竟60万元的赔偿可能尚不足以弥补其在这方面的投入,包括法务、公关与人力成本等。但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说,这家企业可以说在公众面前站住了脚,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白羽鸡产业发展的危机。
其实,公众对白羽鸡的质疑都来源于其另外一个名字——速生鸡。40多天出栏的白羽鸡与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相悖,消费者普遍认为,散养的鸡肉最香,长得慢的鸡吃着最安全,而长得快的鸡肯定是吃了激素,购买的时候总不能放心。
为白羽鸡正名,对于长期关注养殖业的人来说算是老生常谈,但为何“老生”总被“常谈”,其原因难免让业内人士叹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谣言总难以灭绝,对行业发展造成的伤害也就不能回归为零,因此,业内人士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上一篇: 湖南省渔业首个院士工作站落户资兴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