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摘要:影响生猪养殖效益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仔猪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饲养周期的养殖效益。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以减少断奶应激,充分激发仔猪的生长潜力,提高仔猪的存活率和养殖效益。

    断奶仔猪是指出生3~5周龄断奶到10周龄阶段、体重约为23kg的仔猪。仔猪断奶后由于饲料与饲养环境的改变以及其他应激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各种疾病,影响了仔猪的存活率。因此,必须重视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这不仅关系到仔猪保育期仔猪的健康生长和养殖效益的提高,而且对后续育肥阶段的生产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1  保育舍建立

    合理选址。猪舍要选在向阳,通风良好的地方。一般采用单元舍的饲养模式,各单元仔猪饲养量应不大于100头。每个单元要完全隔离开来,并配备有独立的保温、加热系统。舍内可铺设半漏缝地板,便于粪便的清理和疫病预防等。

    2  断奶方法

    仔猪长到一定日龄后食量增大,不能单靠母乳获取更多的营养,因此达到适当日龄后应及时断乳,改为饲料喂养。25~30日龄的仔猪消化系统比较完善,机体抵抗力也较强,因此可选择对这一阶段的仔猪进行断奶。结合生产现状,选择相应的断奶方法,如分批断奶法、一次性全窝断奶法和逐渐断奶法。如果一窝仔猪体重与个体差异不大,可选择全窝断奶法。若一窝内仔猪个体差异较大,一般选择分批断奶法。断奶要遵循“留弱不留强”的原则,即先让个体强壮的仔猪断奶,让个体瘦弱的继续吃奶,等到体质较好时开始断奶。

    3  减少仔猪应激现象

    为了减少仔猪断奶后的环境应激现象,可在断奶时先赶走母猪,将仔猪留在原圈内饲养。在调圈分群前1周让仔猪同槽进食、一起运动,使其互相熟悉,然后再按年龄、个体差异进行合理分群。仔猪刚转入保育舍时,舍内温度应调控为25℃,随后每周降低2℃,直到与外界温度一致,舍内相对湿度调整为65%~70%。

    4  定点排便训练

    转群当日要适当减少饲喂量,同时将仔猪驱赶至漏缝地板上排便,这是很重要的一步。由于仔猪有定点排便的习惯,若在转群后任其随意排便,今后将很难纠正过来,不仅会给清扫工作增加难度,还不利于疫病防控。

    5  饲料选择与饲喂方法

   (1)饲料选择,添加营养元素。仔猪断奶后1~5天将抗生素、电解质、维生素E、硒等物质加入饮水中,将柠檬酸、延胡索酸等酸化剂加入饲料内,这样能够增强消化的酶活性,并有助于益生菌繁殖,从而提高仔猪的消化能力。1吨饲料中可加入维生素E40~60g、亚硒酸钠0.3g。对于10~20kg的仔猪,饲料配方营养标准为消化能13.60MJ/kg、赖氨酸0.95%、蛋胱氨酸0.48%,蛋白质18%。若饲料消化能为13.02MJ/kg,可将粗蛋白质减到17.17%,赖氨酸调整为0.91%,蛋胱氨酸调整为0.46%,再逐步转为仔猪料,可以避免由于营养落差较大而引起的相关疾病。在饲料中可加入适量的酶制剂,促进内源酶的分泌。

   (2)饲喂方法。断乳前后10天内均采用原来的哺乳仔猪饲料,之后要逐步更换饲料。这样才能避免由于突然换料导致仔猪采食量下降,以及胃肠道不适所引起的消化紊乱。遵循“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投喂”的饲养原则,每日饲喂至少4次, 并且要有一段空槽时间,以刺激仔猪胃肠功能,同时还能避免仔猪采食过度而引起的营养性腹泻。

    6  疫病防治

    在仔猪断奶后30~35天时可接种口蹄疫疫苗,剂量为2.5mL/头,1个月后进行二免,剂量为4mL/头。90~100天后对猪蓝耳病进行二次免疫,剂量为4mL/头。仔猪断奶后常出现由大肠杆菌所引起的腹泻,因此可在母猪产前45~15天分别注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疫苗,剂量为3mL/头,并且产后让仔猪尽快吃初乳,达到防治作用。仔猪达到40日龄时可接种仔猪副伤寒弱毒疫苗。寄生虫病主要有球虫、肺丝虫与蛔虫,一般是由母猪垂直感染给仔猪,因此母猪产前21天可进行体内外驱虫,在饲料中加入相关驱虫药,比如在1吨母猪饲料中加入0.6%伊维菌素1kg,也可对母猪肌肉注射血虫净,剂量为0.5g/头,通灭的剂量为4mL/头;对3、4日龄的仔猪应用抗虫药物;对40日龄的仔猪可在其耳根背部涂抹高效低毒的透皮剂。

   (李国智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铁厂镇农牧综合服务站;储宝玲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农牧综合服务站)

上一篇: 河南今年将重点培育30家省级上市后备畜牧企业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