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1月11日到1月12日,由江苏南农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古氏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以及南宁鑫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广西养殖技术国际高峰论坛在广西南宁圆满举行。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姜平、冀中药业研发总监许冠英、丹育贸易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Henrik Georgson、南宁鑫创总经理杨智景以及来自广西各地的230余名经销商与养殖户参与了本次会议。
11日,南京农业大学姜平教授就猪场多种疾病尤其是蓝耳病的流行和防控,为在座的养殖户做技术指导。姜平指出2015年至今以来蓝耳病在临床上表现出新的流行特征,带毒十分普遍,并且呈地方性流行。表现出免疫猪场、感染过猪场再次发病或不稳定,母猪流产死胎、哺乳仔猪腹泻关节肿大、保育仔猪呼吸道疾病增多、猪群抗病力低比较难养。少部分猪场中大猪发生较典型蓝耳病,并容易与新出现的伪狂犬病等混淆。
根据姜平实验室2015年病毒基因变异检测与病毒分离数据。从8113份猪血清中,检测得到蓝耳抗体阳性率为80.93%;从42个猪场分析临床病料345份,蓝耳阳性率为54.2%。姜平认为检测比例较前几年明显降低,说明临床发病有所缓解。而在检测的猪场中蓝耳病还是维持在一半以上,因此依然是猪场主要问题。
姜平实验室在病料中分离获得的5个病毒毒株,完成49个毒株GP5基因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证明我国已经出现从北美传来的变异新毒株,并与国内毒株发生重组。姜平认为我国近年来蓝耳病的抬头与新毒株的传入和重组有关,可导致疫苗免疫作用的下降。姜平建议检测到此类新变异毒株后尽量停止使用疫苗,而不是大量用苗或换苗。面对新毒株不必恐慌,新毒株毒力介于经典株与高致病性蓝耳病之间。
对于防控,姜平认为还应当从综合防控(生物安全与净化)、关注母猪免疫(使用安全稳定免疫)、控制混合感染三个方面考虑。
根据蓝耳不同状态目前防控方案可分为下表:√ 为可行,空白 为不建议,? 为效果不明确
其中尤其还是要注意生物安全措施,规模化猪场提倡全进全出。而对于生物安全措施比较一般自动化程度较低的猪场,还是从免疫接种和药物保健着手。在蓝耳苗的选择上,应当根据场内蓝耳病流行情况,考虑安全和稳定性。
姜平建议免疫程序为:
大部分提倡免疫一次。
后备母猪:活疫苗,配种前2次
母猪:活疫苗,产后2-3周;或普免,3次/年。
仔猪:活疫苗,不稳定时2-3周龄免一次;稳定时5-7周龄免一次。若有些猪场免两次不宜持续长时间。
做普免的猪场应注意细菌性感染控制,可以酌情使用抗生素。
姜平认为发病后快速准确诊断对场内蓝耳防控具有积极作用,有条件的猪场可采发病猪的病料送实验室检测,测定NSP2和GP5基因型,了解流行的主要病原。
12日,丹育贸易CEO Henrik介绍了丹育猪的评价标准和猪场生物安全建设。据介绍,目前丹育在中国拥有2个猪场,马上在连云港还会再建一个猪场,并从丹麦直接进口纯种猪。除了在中国大陆设立贸易公司和丹育核心种猪场之外,丹育将为中国客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
丹育种猪测定项目包括,中央测试站测试:日增重、瘦肉率、饲料转换率、体型;屠宰损失;农场场内测试:0-30Kg日增重、30-100Kg日增重、瘦肉率、体型、产后5天活仔数。
对于后备母猪关注的目标:每胎淘汰10%,一生提供断奶仔猪数量超过60头,50/60公斤到130公斤日增重控制在700克以内。第一次配种时拥有健康的胃肠道,在第一次发情时标记,在配种前7-14天优饲,在第二次发情时配种,225-250日龄,135-150公斤,背膘厚至少达12毫米。
随后保定冀中药业技术总监许冠英为养殖户讲解了关于氟苯尼考适口性以及生物适应性问题以及复合型饲料添加剂的特性。
上一篇: 广东开展“动物防疫消毒灭原日”活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