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养殖业污染治理难在哪

养殖业污染治理难在哪

    近年来,围绕畜禽污染治理,不少养殖企业采用了一些粪污处理技术,提高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率和污染物达标排放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实际推动过程中,又由于种种原因,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养殖业治污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

  中小养殖场仍在观望

  袁兆明是灵璧县大庙乡的肉鸡养殖户,他的养殖场存栏肉鸡2万只左右,每年产生的鸡粪量大约200多吨。“我很想建一个较大的沼气池,但一直没有批准下来。”袁兆明说,他现在处理鸡粪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投资几千元,建个化粪池,鸡粪积攒满了以后,就以每吨100元的价格,卖给周边的蔬菜种植户。养殖场确实气味比较难闻,周边村民也有抱怨。当记者提到将来环保检查会越来越严的时候,他告诉记者,周边养殖户都不重视这事,对环保也不关心。

  同样持观望态度的长丰县岗集镇养羊户孟庆江,他养殖肉羊近500只,但没有任何防污设备,羊粪就堆积在养殖场里。等到量大的时候,就卖给周边的蔬菜和西瓜种植户。 “我也不是什么大企业,环保部门不会盯到我,对防污治污也就不太积极。”孟庆江直言,周边的老百姓也没有投诉的,如果环保部门将来真要严查,那到时候再说吧。

  “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普遍只注重生产,不关心治污,而且走入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治污是政府的事,与企业无关。若长此以往,总有一天会被关停。”省畜牧局副局长田文钊说。

  资金技术瓶颈待突破

  陈庆文是安庆市皖河农场的养猪专业户,他每年出栏生猪近千头,每年产生猪粪近千吨,他投入20多万元,建了一座沼气池,但由于沼气池较小,每年能处理自家猪粪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这几年养猪亏损不少,我也没有财力再扩大沼气池的规模,每年为了维护沼气池的费用也要好几千元。”陈庆文说,像他这样的中小养殖户,很难申请到政府的补贴,如果光靠自己出资治污,确实心有余力不足。

  黄山市岩寺镇乌金园养殖公司总经理程小发告诉记者,他的养殖场是当地较大的养殖企业,政府比较重视猪场治污工作,在建沼气池等防污设备中,政府补贴近150万元,自筹100多万元。“但是每年的维护费用,要十几万元,如果我的养殖效益不好,那就很难支撑。”程小发说,沼气可以发电,但是沼渣和沼液的处理比较头痛,因为周边种植大户较少。

  金寨县白塔畈镇祥堡养殖场负责人王为雄介绍,他投资200多万元,修建了一座1200立方米的沼气池,而且采用发酵床养殖技术。虽然发酵床有不少优点,但缺点也不少。首先是建设成本高,100平方米只能养50至70头猪,如不用发酵床技术的话,可饲养100头,改造猪舍要花一大笔费用。有些发酵床养猪法的推广者强调,一次性喷洒菌液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的菌种生长。但目前所呈现的比较粗简的垫料,能否给菌种生长提供适宜的条件呢?显然不行,那就需要定期喷洒菌液,其代价是非常高的。

  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郑久坤站长说,近年来,各地涌现出多种针对不同畜种、不同养殖规模的粪污处理模式,但真正运行成本低、治污效果好的治污模式不多。要么技术模式不成熟,要么投入较大,而且运行成本昂贵。

  治污要把握哪些原则

  “畜牧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但也不能片面强调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超越现阶段畜牧业发展实际,提出过高的标准和要求,从而影响畜产品供给。”省畜牧局副局长田文钊表示,畜禽粪污不同于工业污染物,是可降解可利用的宝贵资源,不能简单套用治理工业污染的要求和思路,来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实践表明,一些大型养殖企业投入大量资金,按工业化模式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期望实现达标排放,最后因投入和运行成本太高,不得不放弃。要把农牧结合、循环发展,作为破解畜禽养殖污染难题的根本出路,努力打通畜禽粪污还田利用通道,促进粪污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

  我省畜禽规模养殖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型产业化龙头企业落实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有实力和条件,但中小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能力不足,改造升级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田文钊表示,省畜牧局将进一步督促大型畜禽养殖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切实做到粪污综合利用;要探索建立企业、政府、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推动出台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强化政策引导,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为促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篇: 东海所发明专利喜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