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HR俱乐部
首页>HR俱乐部>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

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

    “在层级组织中,员工倾向于晋升到自身不胜任的职位。其结果是,企业中的每个职位终将由不胜任员工所占据。”这是管理学中著名的彼得定律。现在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快三年的张铁就遇到了棘手的事情。事情说来还是在如何安排手下员工小俞的去向问题。

    两年前,市场总监张铁把小俞从山东分公司的市场部调来总部。小俞当时在山东分公司已经工作了快三年,人脾气很好,客户关系很熟,业绩也非常不错。总部这里正好有市场部的主管职位,把小俞调过来,还可以靠他传帮带一批新员工。

    小俞过来以后,的确带出了一批人,但也存在很明显的一些问题。他在执行层面的经验和能力很好,但作为主管的管理技能一般般,有时员工做得有偏差,他还是免不了撸起袖子,亲自返工。张铁把他送去参加了两次主管技能培训,但没有什么很大的改善。

    两年下来,小俞的专业能力人人认可,但是员工觉得跟着他学不到东西。大家普遍认为小俞就是适合当干事的,不太适合做管事的。小俞也曾和张铁长谈了一次。他也承认自己不是个好主管,但他说:“张总,我现在面对的矛盾是,我要是再回到一般员工吧,有点没面子;在管理的职位上做呢,管人真的太累;回山东老家吧,职位起码不能比主管低;在上海吧,就这样下去又不甘心。虽然也有猎头找我去做经理主管什么的,但我真的很不愿意离开公司,你看有什么其他的办法能安排我吗?”看着小俞信任和期待的眼神,张铁答应试试看。

    一周过去了,张铁想了好几条对策,看来看去,对公司、对小俞能达到双赢的方案,还真的没有:

    ——山东现在市场稳定了,管理层不会扩张,连员工都不增加了。派小俞回去做市场主管就意味着要挤掉别人,或是增加职位,不太可行;让小俞回山东做员工,等于打小俞的耳光,他在老家怎么抬头?也不行。

    ——对于上海这里市场主管的职位,小俞不是很称职,他自己也不喜欢管理别人,一定要想法子换,否则他很痛苦;但是让他做员工又不现实,那等于降职,他也会痛苦。

    ——其他部门好像也没什么主管级别却不管人的职位。

    对于小俞这样潜力较低的员工,该怎么办?张铁觉得自己也是上下为难。

    小俞在员工的执行层面中体现了自己非常强的能力和绩效,但是他在主管的职位上却无法胜任,最后造成了公司和个人双方面的痛苦,陷入了留在原位和回到起点都会有损失的困境。张铁认为小俞属于低潜力的主管,但是究竟什么是潜力?所谓潜力,其实是“胜任更大或更高的职业或工作中绩效要求的能力特质与个人技能”。也就是说,潜力是为未来的工作需要而发展出来的特质与技能。

    张铁实在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安排小俞,天天看着小俞期待又无奈的神情,他也不好过。人力资源部的同事也有些犯难。他们决定找一家咨询公司来帮助他们。这家咨询机构接了单子以后,在公司里进进出出,和不同的人面谈有之;其他方式也有之,前前后后忙了三个月左右,给出了几个职业发展方案。张铁觉得其中一个可以试一试。

    小俞的长处是执行能力、沟通能力、逻辑思考能力等,在发展与激励他人、管理绩效、战略思考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所以确实是适合做个人绩效贡献者,而不是团队的领导。经过张铁和各方面的讨论,除了目前的市场主管工作以外,公司还安排小俞参与了一个针对公司内部不同分公司市场策略执行与跟进方面的调查,将各分公司市场部的经验、建议与想法都汇总起来做成一个调查报告。根据报告中的结果,公司管理层帮助市场部制定了一个市场部的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小俞负责执行与跟进这个行动计划。

   公司在几个月后新设立了一个职位——市场计划改善专员,负责全国范围内市场部的持续改善计划执行与跟进。全国各分公司市场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增多了,市场策略的执行进度和同步程度大有改进,定期的经验分享也大大增强了市场部整体效率。小俞终于还是留在上海,换了职位,虽然是专员但还是主管级别的,工作范围却比原来扩大了,回到了自己熟悉的执行与跟进,分享与交流的日常工作,干起来也更努力了。至于张铁,他提拔了一个有很高管理潜力的年轻人作主管,从他的目前表现来看,以后还可能是总监的继任者呢。

    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与职责。如果你的员工没有办法进入下一级别,那就想法让他试试看在这一级能够做到多宽多深。也许从一个项目到几个项目,从中级技术到中高级技术,都是不错的发展方法。笔者认识的一个非常资深的客户服务专员,已经在公司工作了十多年,职位名称没改变过。但是她很喜欢学习不同的语言,所以负责的客户从最初的美国,慢慢到现在的德国、法国和南非区域内大客户的服务专员。

    帮助员工探索不同的工作领域。员工不管怎么工作,胜任一个职位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所以除了工作范围增加,还可以给员工不同的工作项目来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平台,学习不同的知识,更好地运用自身技能。例如有些销售支持人员参与到销售的客户拜访里,了解客户的反馈和需求;或是销售人员参与到产品创新项目,了解科研人员对产品设计的想法;或是行政人员参与到工会的某个活动项目中去。这些和自身工作不太相关的工作内容,都是帮助员工探索与发展自身能力的良好机会。

    给与员工平行换岗的机会。在道康宁公司,许多工作超过五六年的员工,都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做过,比如从物流到财务,从科研到销售工程师,从IT到财务等等。不仅换了工作,也换了技能应用的环境,这对员工了解公司、了解他人是很有帮助的。员工每到不同的部门,由于没有条条框框,有时还会提出一些非常新鲜、视角独特的建议。

    提供员工自由交流分享的平台。公司的大部分员工在做什么,就决定了公司的基本行为模式。如果员工彼此的经验、体会和想法能够找到一个出口来交流与分享,对员工之间的发展与学习也是很有利的事情。现在有不少的公司在做“交流午餐”“下午茶时间”“员工BBS”等,都是很有效的。在一个员工的发展道路上,有50%的发展来自于他自身的工作与项目,他每天要做的事情;有40%来自于他周围的同事、老板、客户,他每天要接触的人;剩下最后10%来自于他所参加的培训、研讨会,他学习的知识与技能。

    对所谓的“低潜质”员工而言,如果我们把他每天做的事情加以变化,把每天接触的人做些调整,把学习的知识技能做整合,那么即使是员工潜能平平,也可以使他的工作和发展有更积极的联系,从而达到用人、留人的目的。

上一篇: 如何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下一篇: 四种常见的错误奖励鼓励措施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