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酌再三,两位律师决定先用目前手头的证据起诉,之后再向受理法院提交证据保全和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申请书,以求获取直接证据。案子经鹿城区人民法院受理后,代理人依计划向经办法官提交了两份申请书。2006年6月初,该案主办法官亲赴宁波调查收集了相关证据,在对周某的调查笔录中,周某亲口承认在上海某电气公司负责销售工作的事实。
2006年6月26日,鹿城区人民法院西郊法庭开审本案。最后,法院认定判令周某支付开关公司违约金14万余元。
“千里马”跳槽引来的思考
虽然这个案件已经有了定论,但让人不得不思考企业如何面对员工“跳槽”这个问题。法律上,对企业的商业秘密有一些保护的条款。《劳动法》第22条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第102条也提到:“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有了,而企业在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中该如何防范?光正大律师事务所刘曙勤律师提醒:
1、未雨绸缪。公司在与重要员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必须同时订立附加保密条款,其中以书面形式确定本单位商业秘密的内容范围、核定涉密人员、指定保密制度、及时发放守秘报酬并约定泄密违约金等。签订保密协议的对象应当是可能接触商业秘密的高级管理人员或某些特殊岗位员工。用人单位也可以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3年),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而就补偿金的数额,目前法律上没有明确的规定,按照深圳和珠海的相关规定,需不少于该员工年收入的2/3或1/2.
2、若遇到此类纠纷,欲提起诉讼,应以劳动仲裁为前置程序。只有当事人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才予受理。
3、此类案件,证据收集非常重要,不仅当事人要提供证据,必要时需申请人民法院保全证据或调取证据。最重要的是,保存好自己手头的书面材料,如当初签订的协议书或合约。
这年头,“跳槽”挺流行的,很多员工都是有更好的待遇就走。“良禽择木而栖”,这话虽然说得没错,但人才的快速流动让企业有些苦不堪言。“千里马”禁不住众家“伯乐”高薪诱惑东奔西跑,而“伯乐”们该如何应对奔窜的“马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