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就业有风险。职场人在享受自由择业权利的同时,也意味着要对自主选择的结果负责,可是很多初出职场的求职者毕竟社会经验不足,对个人未来的预期也难以完善,以及出现国家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时,就可能会出现选错行业或是选错发展城市的情况,那么如何降低这种风险发生的几率呢?或是当风险发生时该如何面对?
选错了城市
求职时,首先选择的是城市。到底想要在哪个城市就业,该地区的就业环境或是就业政策如何,应该是首先要考虑的事情。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城间的发展差距又较大,因此在选择的时候难免会出现偏差,如选择大城市的,会发现原来自已的专业在大城市过于饱和,因此竞争大,过的是又苦又累,完全不如在二三线城市或是直接回到家乡更能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有这样一个案例,本来期待在深圳经历更多挑战与辉煌的小楠,却深刻的体验到了深圳每个公司会计人员饱和的现实,在理想与生存之间不得已选择了后者做为缓兵之计——汽车制造企业的一名普通工人。每天的机械生活让她厌烦,却始终实现不了真正的人生价值。这时,父亲在家乡为她报名应征市财政局的工作,让她赶快回家乡笔试。一边是找不到归属感的大城市,一边是立志要离开的家乡那个三线城市,是选择不易改变的现在生活,还是回去给生活一丝改变,这让小楠深深思考。后来小楠分析自己可能只是看到了同学们在一线城市有了房车,一时迷失了方向,以为只有那里才能实现自我,可是现实是她过的并不好,未来也看不到希望。而回到家乡不仅能照顾亲人,也是当给自己一个机会,说不定还能小有所成呢?回到家乡的小楠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了市财政局,工作越来越顺利,也找到人生的另一半,第二年还被提升为了股长。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基础,让她有了更多的发言权,人生也就大不同了。
总体看来,经济发达地区创造的工作岗位较多,让大学生有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同时经济发达地区也是人才聚集地,竞争同样激烈,因此说机会与风险并存;反之,三线城市虽然经济不发达,但却蕴含着极大的发展机会,生活也能够更轻松愉悦。如果你不是被其它的虚荣等非理性因素蒙闭了双眼,真正从自我需求与城市环境的匹配度来考量选择城市,那么选择在大城市生活就不会有错,就算在三线城市也是幸福的。其实现在更多的大学生是患有所谓的“城市依赖症”,以为在大城市就能找到人生价值,在小城镇就一定找不到,这样的选择显然是不明智的。
入错了行
虽然大多数的同学选择的都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现实是我们选择的专业并不一定是我们所期待的那样,或并非是自己的真正理想,因此找工作时就也许入错了行。学校专业与社会职业分类都比较庞杂,毕业生求职前未必能洞察所有职业的特点,所以选择的职业很可能与自身所长或兴趣所在相冲突,会给今后的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都说第一份工作对一个毕业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如果入错了行,却还要为珍惜人生第一份工作而勉强接受,这对谁来说都是个难题。因此求职前要充分了解行业特点和自身长处,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对个人未来发展方向做恰当定位。热门职业不一定适合你,盲目追求只会让你丧失更适合的求职机会,徒增就业风险。
那么如何选择能降低就业风险呢?举一个例子,一名重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优秀女毕业生,最想做的是自己从小就喜欢的职业——教师,其次也可以做公司里的技术人员,最后如果出国修读管理类硕士,当企业管理人员也是可以。对于做教师有家教方面的经验,并发觉自己有优势,也很有成就感,当学生干部期间也组织过有影响力的活动;计算机方面也在公司实习过,成就不大但也还可以。现实的机会有亲戚推荐去公司做技术开发;申请的几所国外高校有没有奖学金很难说;也曾有学校来校招聘教师,但只是做技术维护;同学开了公司希望自己加盟,但发展前景不明。从这名毕业生的个人出发,教师工作更符合她本人的职业取向,因为心理学上讲能使人得到最大满足感的工作,更容易让人投入进去,做出成绩的可能性也最大,并会体会到非常大的成就感。而且教师的职业前景也越来越好,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尊重,社会地位也不低。从以上这几方面来入手,选错行的机率就大大降低了。
一但选错了行,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完全能在做之前就了解到工作的本质的。最重要的是要摆正观念,在做好现在工作的基础上,抓住机会,例如很多公司都会对新进人员进行培训或轮岗,这时你注意搜集信息,把自己最感兴趣的职位进行认知与技术方面的梳理,如果真正能与自己的兴趣或所长结合起来也是可以申请转岗的。或是在业余时间修读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课程,平时做好知识的积累,在转行或转岗时也就更加有底气。
不论对未来会做何打算,在当前竞争还是较为激烈的现实背景下,能够理性对待最初的选择,降低求职风险是非常明智的,不一定热门职业就好,也不一定热门地区就能找到人生价值,关键在于对口。工作顺利了,生活自然豁然开朗起来。听很多名人不约而同说起过一种现象,当你做好一份厚厚的企划书或文案的时候,老总是不会一页页去翻的,他只需问,你这份与别人有什么不同?就业选择也是如此,找到自己的定位,不随波逐流才能出奇制胜。
上一篇: 裁员时最有可能被老板干掉的十类人
下一篇: 20到60岁职业规划,走好每个职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