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江青艳:从调控采食三大靶点研发新型诱食剂

江青艳:从调控采食三大靶点研发新型诱食剂

     11月8日,在第七届中国饲料安全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饲料酶制剂学术与技术研讨会上,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江青艳教授从动物采食行为调控的三大作用靶点来研发新型诱食剂。11月8日,在第七届中国饲料安全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饲料酶制剂学术与技术研讨会上,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江青艳教授从动物采食行为调控的三大作用靶点来研发新型诱食剂。
            
     江青艳介绍,在学术上,诱食剂分为香味剂、呈味剂和调味剂(风味剂)。香味剂包括天然香料、合成香料,主要作用是刺激嗅觉;呈味剂包括甜味剂、鲜味剂、酸味剂等,能刺激味觉;而调味剂是嗅觉刺激与味觉刺激的综合。诱食剂起到诱食作用的同时,也会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

     但是,目前在诱食剂的使用上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我们普遍对动物的嗅觉与味觉特点缺乏了解。此外,嗅觉与味觉容易产生适应现象,所以连续使用诱食剂其效果会逐渐降低。现有的诱食剂作用靶点太少,不能很好发挥作用。新型诱食剂的研发,也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新型诱食剂调控动物采食行为有三个作用靶点,口腔、胃肠道和下丘脑”,江青艳表示,其作用于口腔靶点能启动采食,而作用于胃肠道则发送饱感信号抑制采食,下丘脑是动物采食的中枢,动物吃与不吃,吃多少都是由下丘脑调节。从这个思路出发,未来新型诱食剂可以分为口感诱食剂、胃肠道诱食剂和中枢诱食剂。
            
     口感诱食剂的开发,首先要了解不同动物的嗅觉和味觉特点,再针对性开发特定诱食剂,如猫科动物是不能感受到甜味的,它的甜味受体产生了突变,给猫科动物吃糖是没有用的。另外,像猪这种动物,其嗅觉和味觉比人还敏感,它有拒食苦味,喜食甜食的特点,可以研发苦味受体阻断剂。减少苦味对诱食抑制效果。

     甜味在口腔是刺激采食的,但是到了肠道却是抑制采食,所以胃肠道诱食剂的开发,可以通过阻断肠道甜味受体,降低饱感信号,食欲便能维持。另外,采用代谢调控技术,促进血液中饱感信号物质如CCK(胆囊收缩素)、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吸收和分解,促进诱食信号物质饥饿激素的分泌。神经调节是高效快捷的途径,因此可以通过刺激肠道粘膜上的迷走神经末梢受体,提高下丘脑中枢采食神经元的兴奋性。

     因中枢神经细胞代谢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支撑,对于中枢诱食剂的研发,可以通过改变下丘脑细胞的糖代谢信号、脂代谢信号途径,降低下丘脑细胞的自由基含量。通过以上途径,能提高促采食信号如NPY(神经肽Y)、AgRP(刺鼠基因相关蛋白)的表达强度和降低抑采食信号如POMC的表达,从而增强动物的食欲。NPY和AgRP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在下丘脑控制采食信号最强烈的物质。
            
     未来调控中枢采食的物质应该怎么挑选呢?江青艳表示,最后筛选出调控中枢采食的有效候选物质有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作为神经递质合成的前体或通过调节代谢直接调控采食;脂肪及其衍生物,这是下丘脑供能的重要物质;葡萄糖及其衍生物,能改变下丘脑细胞的糖代谢信号;植物提取物,有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作用。
江青艳的研究团队通过脑室注射模型、下丘脑细胞培养、肠道内分泌细胞培养、猪的味觉细胞培养这四大技术平台进行采食调控的研究。目前已经得出以下成果:

     1.首次建立了猪味觉细胞的分离培养技术,用于筛选猪的味觉刺激物。

     2.注射5-HT(5-羟色胺)可提高下丘脑ROS(自由基)水平,从而抑制采食。脑室注射自由基清除剂可逆转5-HT的抑采食效应。

     3.一定浓度的蔗糖、甜菊糖、纽甜、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能促进NCI-H716细胞(人结直肠腺癌细胞)分泌GLP-1,而一定浓度的索马甜、安赛蜜、糖精钠则能抑制GLP-1分泌。

     4.发现脑室注射亮氨酸可促进雏鸡采食,而注射谷氨酸则抑制采食。

     5.系统研究了不同脂肪酸对下丘脑细胞分泌促采食因子AgRP的影响,发现花生四烯酸和亚油酸能够显著抑制AgRP蛋白的分泌及表达;而硬脂酸、肉豆蔻酸、月桂酸与辛酸均显著促进AgRP蛋白的分泌及表达,油酸,棕榈酸及丁酸均无显著影响。

     (新牧网 许婉)

上一篇: 酶制剂研讨会,大咖们都说了什么?(一)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