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自2014年牛蛙整治工作完成后,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对各乡镇(街道)原牛蛙养殖场多次走访,耐心与养殖户沟通,帮助联系转产转业途径。目前三门县已有二十余家牛蛙养殖户转产养殖台湾大泥鳅。
由于台湾大泥鳅有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养殖设施要求简单等特点,县海洋与渔业局积极联系萧山、舟山、金华等多处泥鳅育苗企业,帮助牛蛙养殖户引进台湾大泥鳅,进行转产转业。
从牛蛙养殖到顺利实现转产转业,为养殖户牵线搭桥找泥鳅苗只是一个方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更从技术上为转产户提供支撑。从2014年开始,县海洋与渔业局根据需求调查摸底,每年制定水产养殖相关培训计划,帮助牛蛙养殖户提升再就业技能。
尽管许多转产户已经过培训,但转产户的技术需求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技术更新。2014年开展牛蛙整治工作以来,至今已经开展了三期转产转业培训班,共计培训120人次。今年上半年,县海洋与渔业局邀请国内台湾大泥鳅知名专家、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副教授储张杰为转产户做专题授课,并到养殖塘现场指导。经过这次“强化班”的学习,众多转产户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有些甚至开始着手开展台湾大泥鳅育苗试验。
据了解,目前牛蛙市场行情差,收购价格仅为2-3元/斤;而2014年三门县台湾大泥鳅养殖平均亩效益3-5万元。“幸亏去年政府关了我的牛蛙场,不然我今年要亏死了,养殖成本要5元一斤,现在2-3元一斤,还不好卖!”一位转产户透露,“去年到外地继续养殖牛蛙的几位老乡今年也亏了不少。”
上一篇: 中兽医药实践是改变养殖现状的试金石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