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百人齐聚武汉,纪念团头鲂命名60华诞

百人齐聚武汉,纪念团头鲂命名60华诞

     作为一条有文化的鱼,“团头鲂”这个名字可能不为大众所知,但是提及武昌鱼,国人们立马就能想到毛主席的那句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没错,武昌鱼,学名团头鲂,为鲤科鲂属。最初武昌鱼的说法,来源于三国时期,别称“缩项鳊”。1955年,由易伯鲁教授正式命名为团头鲂。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家命名的第一个鱼类种名,也是我国水产科学工作者人工驯化成功的第一个淡水养殖品种。由于抗病力强、成活率高、脂多味美,在水产工作者的养殖研究和推广下,团头鲂很快跃升为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年产量已达70多万吨。
  
   2015年10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王卫民教授及其科研团队借团头鲂命名60周年之机,邀请国内团头鲂研究领域的近百名师生和养殖、加工相关企业代表共聚武汉,开展学术研讨,交流团头鲂的最新研究进展。
  
   为了把这条鱼(团头鲂/武昌鱼)全面的展示给大家,会务组专门制作了展板,内容丰富多样,涵盖武昌鱼的文化、研究史、加工、烹饪、工艺品等各方面。同时,将团头鲂育种所涉及到的选育品种/品系(包括鲂属、鳊属野生原种以及选育的子代鱼共十几种鱼)都拿到了会场进行展览。鄂州水产局还邀请了当地一些水产品加工企业,展示了多种武昌鱼加工成品,吸引了不少参会者驻足围观。
  
   会议伊始,华中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名家、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曹文宣院士、鄂州水产局局长彭正权、广东海大集团副总裁江谢武等分别致辞。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鄂州市水产局、华中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鄂州市政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等共22人在大会上作了报告。
  
   团头鲂的文化底蕴绵长
  
   鄂州市水产局总工程师徐兴川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武昌鱼的发展研究史,以及“武昌鱼故乡”--鄂州的悠久历史,并向与会者展示了武昌鱼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鄂州水产养殖的影响地位。鄂州市政协委员艾三明在大会报告中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武昌鱼的文化。武昌鱼成就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鄂州千年古都吴楚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游弋于中华古诗词中,被历代名人吟颂不已,绵延一千七百多年,经久不衰。
  
   团头鲂遗传育种研究有新突破
  
   1985年起,上海海洋大学连续引进淤泥湖原种亲鱼,采用群体选育,历经15年,获得遗传性状稳定的F6,即“浦江1号”。2000年,经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农业部审核,“浦江1号”被公布为适宜推广的水产良种。但是由于种群分布狭窄,近亲繁殖导致种群衰退问题日益突出,造成团头鲂良种全国覆盖率较低,且缺乏适应不同地区及养殖模式的团头鲂优良品种。当前迫切需要进一步培育出性能优良的团头鲂生产型良种,同时具备耐低氧、抗病和不育特征。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团头鲂育种岗位科学家王卫民在大会上分享了近几年在团头鲂分子育种方面的成果。主要包括对团头鲂野生群体遗传性状的评估,杂交获得F4代生长性状优良家系,通过分子标记获得优势和劣势基因型,构建团头鲂第一张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培育出双单倍体雌核发育个体,开展团头鲂全基因组测序研究等。
  
   据上海海洋大学邹曙明教授介绍,通过对“浦江1号”F9亲本进行低氧胁迫,构建多个F10家系,筛选出耐低氧群体,并对这些家系进行雌核发育纯化,获得了生产性能优良的遗传纯合群体,有望建立团头鲂“浦江2号”新品种。
  
   团头鲂病害、营养等成为研究热点
  
   水产养殖鱼类受到病原感染及环境变化、养殖密度过高等不良应激的影响,造成死亡。因此,如何提高鱼体免疫力及抗逆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戈贤平研究员通过试验确定了大黄素对嗜水气单胞菌抑菌机制及对团头鲂生长及免疫机能调控的影响,以期为大黄素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大黄素可显著提高团头鲂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及抗氧化能力,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团头鲂受损肝脏进行修复。
  
   南京农业大学张定东副教授在“miR-30c通过靶基因FAS调节团头鲂脂肪代谢的机制研究”报告中指出,目前养殖团头鲂肝脂肪变性日趋严重,且尚无有效的干预手段。通过构建团头鲂肝脂肪变性动物模型,进行肝脏mRNA转录组和miRNA组高通量测序研究,揭示鱼类脂肪代谢过程中新的调节机制和途径,为今后解决鱼类(包括团头鲂)的肝脏脂肪变性问题提供理论数据和研究思路。
  
   团头鲂主养模式提高效益
  
   以往养殖生产中大多将团头鲂作为搭配品种进行混养,近几年来随着市场 经济的发展和养殖结构调整的推动,池塘主养团头鲂已成为一大新兴养殖模式。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金龙向与会者介绍了沅江市泗湖山团头鲂池塘主养模式及产业现状,主养团头鲂模式相比其他普通大宗淡水鱼经济效益更高,为创新大宗淡水鱼养殖模式,深挖大宗淡水鱼养殖潜力,提高大宗淡水鱼养殖效益做出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上一篇: 周玉:国内猪病复杂,治腹泻不建议反饲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