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10月14日,由江门市养猪协会主办的技术交流会在江门丽宫国际酒店举行。江门市农业局总畜牧兽医师龚荣茂,江门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谢东,江门养猪协会会长、广东大广农牧集团董事长张胜勋,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黄淑坚,百奥明亚太区猪场技术经理Choi Siyeong博士,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客服总监杨傲冰、广东中山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衡良、江门顺生动物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姚赵忠等,以及来自江门30多家猪场代表近70多人出席了此次会议。此次会议由百奥明饲料添加剂(上海)有限公司、广东永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山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门顺生动物药品有限公司承办。
江门市农业局总畜牧兽医师龚荣茂致辞
"江门是养殖大市,年饲养生猪560多万头,家禽1.8亿羽,保障了江门市乃至及珠三角地区肉食供应,但江门还并非养殖强市。" 龚荣茂表示,江门市的生猪饲养水平离国际水平还有很大距离,母猪提供商品猪数量也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近年来蓝耳、圆环、传染性胃肠炎普遍,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影响还不受重视,猪场管理、技术还有很多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生猪价格波动大,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增加,环保压力,动物疾病防控压力增加,饲料药物添加等不利因素影响,需要大家学会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改善养殖水平,在激烈的竞争中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江门养猪协会会长、广东大广农牧集团董事长张胜勋致辞
张胜勋表示,江门市养猪协会成立已有一年时间,秉着打造一个学习、交流、共同发展平台的宗旨,在接下来的时间会多组织这样的技术交流会。希望通过技术交流会,对大家提高生产能力有帮助。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黄淑坚分享《蓝耳病防控新思路》
"蓝耳病是猪场的头号疾病,把免疫系统破坏掉,让各个通道(呼吸、消化、生殖)失去防护能力,让生猪出现各种发病症状,也易引起混合感染,让疫病防控更复杂,如伪狂犬的严重化跟蓝耳息息想关。"黄淑坚表示,当前国内流行的蓝耳病毒以美洲型、高致病性蓝耳病为主,变异和毒力增强是蓝耳病暴发的主要原因。由于病毒的变异,猪场在选择疫苗的毒株时要慎重,不可随意。
他认为种猪带毒排毒是蓝耳病传播的最主要来源,如果种猪一旦感染,猪场会持续不稳定。种猪的带毒、排毒控制好的话,肉猪的发病率、死亡率会大大降低。虽然蓝耳病毒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感染猪群,但呼吸道是蓝耳病最主要的感染方式。"蓝耳病毒特别喜欢呼吸道的巨噬细胞,破坏呼吸道防护后,病毒通过血液循环快速扩散致其他地方,如消化道、繁殖道,引起多系统问题。"黄淑坚表示,当巨噬细胞被破坏后,抗原传递能力减弱,疫苗免疫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降低,导致发病低日龄化。因此要保证猪呼吸道器官和功能的完整性。支原体感染、氨气等化学性损伤会破坏呼吸道防护能力,对蓝耳病暴发有促进作用。所以,要加强对支原体的防控,同时也要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减少猪舍内氨气浓度。建议饲养密度(m2/头):体重(kg)*0.0216,风速:0.5-1m/s."只是单纯把窗户打开不算通风,有流动风才算通风,流动空气可以把大量病毒带走。"黄淑坚强调。
对于疫苗的选择,黄淑坚认为,使用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好的弱毒疫苗效果更好,弱毒疫苗有疫苗株和优先占位优势,可以提高免疫保护率,如若选择灭活苗,要选择与流行株相同的疫苗株,免疫保护率才能达到最高。黄淑坚表示,疫苗免疫只有在感染前免疫,才能对疾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如果母猪带毒的,仔猪一生下来就感染了,14天龄再免疫效果并不理想,对于阳性猪场越早免疫越好。建议免疫程序:公猪一年免疫3-4次,2头份/头,一刀切肌肉注射,让更多的弱毒优先占据巨噬细胞,不让野毒有空间占位。母猪不要一刀切免疫,产前一个月2头份/头肌肉注射。仔猪一天龄采用喷鼻或肌注,0.5头份/头,10天龄仔猪1头份/头肌注。"高滴度中和抗体可有效防止蓝耳病暴发,但低滴度中和抗体反而会标识了巨噬细胞,更容易引来野毒与巨噬细胞结合,促进蓝耳病发生。"黄淑坚强调。
"不管你怎么做,猪群中还会有少量野毒排毒,断奶后还会有少量发病,只要一发病就会造成各系统免疫破坏,引起细菌性继发感染,所以细菌控制还是必要的。"黄淑坚建议在母猪产前产后一周、仔猪断奶后一周、10周龄(转栏)一周、13-16周龄这四个时期要注意科学药物保健。给药途径要尽量避免口服给药,如果猪群较多,注射给药压力大不得不口服给药时,要按321脉冲方式给药,用药后适当使用保肝护肝的中草药。此外,猪场也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护。
百奥明亚太区猪场技术经理Choi Siyeong博士分享《欧盟霉菌毒素脱毒剂产法及评价标准》
Choi Siyeong表示,从2004年开始,百奥明已经对全球33000个样品进行检测,从2014年全球分析结果显示,世界80%的样品或多或少都有霉菌毒素的影响,主要的毒素是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从中国2014年秋季玉米污染情况来看,94%以上的样品有霉菌毒素的污染,呕吐毒素最严重,占90%以上,60%是烟曲霉毒素,50%是玉米赤霉烯酮。
根据百奥明《2014年中国饲料和原料霉菌毒素检测报告》显示,810份来自全国各地的饲料和原料样品中,主要霉菌毒素类型为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和烟曲霉毒素。其中,猪料中主要毒素为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烟曲霉毒素。呕吐毒素污染程度较高的样品涉及玉米、DDGS和其他玉米副产品、麸皮(麦类或面粉)、苜蓿、青贮等。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程度较严重的样品涉及玉米、DDGS及其他玉米副产品、苜蓿等。烟曲霉毒素污染程度较重的样品主要涉及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河北的玉米,以及部分国产DDGS. Choi Siyeong表示,由于不同的毒素理化性质不同,所以采用的处理手段也不一样。吸附是最常用的手段,能有效吸附绝大部分的黄曲霉曲素,而呕吐毒素等不易被吸附的则需要生物酶解手段解决,将霉菌毒素转化为无毒性产物。
为了更直观地让大家看到自己猪场采购原料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百奥明特地将广东检测实验室搬到会场,现场帮猪场送检的样品进行霉菌毒素定量检测。
(新牧网 郭立涛 吴昊晖)
上一篇: 熊天飞:做“三利”企业,造生命工程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