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首次白羽鸡肉营养与人类健康新闻发布会在山东烟台召开

首次白羽鸡肉营养与人类健康新闻发布会在山东烟台召开

     2015年9月24日,首次白羽鸡肉营养与人类健康新闻发布会在山东烟台召开,此次新闻发布会由益生股份、圣农发展、民和股份、仙坛股份四大上市白羽肉鸡(肉食鸡)企业主办,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原所长、山东大学卫生分析测试中心技术负责人,山东营养学会理事长,博士生导师徐贵法,中国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逯岩,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产业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孙京新作专题报告,益生股份董事长曹积生,圣农发展副董事长傅细明,民和股份董事长孙希民,仙坛股份董事长王寿纯以及金融机构研究员及投资者等嘉宾及代表出席了本次新闻发布会,来自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第一财经、华夏时报、国际家禽、中国食品安全报、鲁网、界面、齐鲁晚报等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新闻发布会。

     白羽肉鸡(肉食鸡)鸡肉是我国第二大肉类蛋白消费品。然而消费者却对肉鸡的生产、加工过程知之甚少,以至于“速成鸡”“激素鸡”“6翅8腿鸡”等谬误广泛流传,最终影响了鸡肉消费。肉鸡养殖行业自2012年起,已经持续了3年多的低迷。行业内企业大幅亏损。从今年6月份起,养猪行业已摆脱了周期性的低迷,毛猪价格从每公斤14元涨到目前的17.2元。然而,通常与猪肉价格具有连动效应的鸡肉价格至今仍是低迷。历史上正常的猪肉与鸡肉价格比中枢为1.5-1.6,然而,目前毛鸡价格却只有6.13元,与猪肉比价超过历史最高点,达到了2.8。在资本市场上,对肉鸡养殖业有着深入了解的行业研究员基本都知道40多天出栏,体重达到2.5公斤/只白羽肉鸡(肉食鸡)是更益于健康、营养且安全的肉类消费品。事实上,白羽鸡肉早已成为诸多发达国家(欧、美、日)的第一大消费肉类。正因为行业内知道肉鸡养殖的真相,所以资本市场上先知先觉资金已开始对四家肉鸡养殖企业进行布局。但是行业内少数人知道的真相至今仍未能有效地传达给广大消费者。
 
     白羽鸡肉成为欧、美、日第一大消费肉类

     曾在美国佐治亚医学院和辛辛那提大学从事营养学研究的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徐贵法教授介绍:现代营养学上讲,红肉是指在烹饪前呈现岀红色的肉,如猪肉、牛肉、羊肉等哺乳动物的肉,与红肉相对应是白肉,禽肉系属白肉。研究表明:鸡肉中蛋白质含量为每百克去皮鸡肉平均含蛋白质23克,是红肉中牛肉的1.15倍、羊肉的2倍、猪肉的2.5倍;鸡肉中脂肪含量是猪肉的1/49,是羊肉的1/23,是牛肉的1/20。禽类饲养时间足够长后才会在皮下和腹腔内沉积一定的脂肪,而40多天出栏时的白羽肉鸡(肉食鸡)鸡肉脂肪含量比鸭鹅更为低下,而且胆固醇更低,因此是学界普遍认为,鸡肉是白肉中的白肉。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确认:红肉的摄入作为一种载体,增加大肠癌风险。且建议,限制红肉摄入,每周不超过300g。另外诸多的研究也表示红肉摄入与食道癌、胰腺癌、胃癌、肺癌风险增加有关。而白肉则肌肉纤维细腻、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减轻癌症的威胁。为此,哈佛大学公卫学院营养系发布的“健康金字塔(2008)”指导中,也建议限制红肉摄入,并建议用鱼、禽肉、豆类和坚果取代红肉。
 
     由于白羽肉鸡(肉食鸡)具备生长速度快、料肉比高、尤其是肉质好等特质,已成为诸多发达国家(欧、美、日)的第一大消费肉类。目前全球白羽鸡肉的消费量占全部肉类消费的28.1%。其中美国白羽鸡肉消费占全部肉类消费比约为52.28%,英国为49%,日本为34.5%。而在我国,虽然白羽鸡肉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但占比仅有13.11%。世界平均人均年鸡肉消费量为10.1公斤,美国43.67公斤,加拿大32.14公斤,欧盟15.6公斤,巴西33.3公斤,台湾地区28公斤。而我国仅有9公斤。据了解,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鸡肉品种全部是白羽鸡肉。
 
     对此,益生股份董事长曹积生、圣农发展副董事长傅细明、民和股份董事长孙希民、仙坛股份董事长王寿纯皆表示:近十几年来,中国的鸡肉消费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虽然当前中国的鸡肉消费量不及猪肉,但是它会依然遵循着世界肉类消费变化趋势,随着消费者对营养知识普及和白羽肉鸡(肉食鸡)鸡肉的认知,在不久的将来,鸡肉一定会成为中国第一大肉类消费品。
 
     40多天出栏乃百年间世界育种体系专家努力结果

     在我们传统的记忆里,要把鸡饲养到半年以上发育成熟才出栏,而白羽肉鸡(肉食鸡)40多天就可出栏,此时体重也已达2.5公斤左右,对此很多消费者极其不理解,事实上,这正是百年来世界各国的育种专家持续不断努力的结果。
 
     中国国家肉鸡育种体系岗位科学家、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逯岩介绍说:近百年科学育种的发展,形成了科学的育种体系,育种专家需要在基因库中选出核心育种群,历经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多代的培育,最后才是可以成为商品的商品代肉鸡。在育种界,世界白羽肉鸡(肉食鸡)育种专家每年都有着育种年度目标。比如说,科技育种进步的目标是:每年使白羽肉鸡(肉食鸡)达到2.5公斤体重出栏时,其标准成长天数减少0.5天,料肉比增加0.01-0.02,死亡率减少0.15至0.3。白羽肉鸡(肉食鸡)在1935年要95天出栏,体重仅1.3公斤/只;1960年67天出栏,体重1.5公斤/只;1986年45天,体重1.8公斤/只;到目前42天出栏,体重达到2.5公斤/只,且饲料报酬率(料肉比)高达1.4:1,系属历经近百年之久的世界高科技育种对人类的贡献。
 
     正如人的寿命虽能够百年,但生长最快的时期是最初的婴幼儿时期。实际上白羽肉鸡(肉食鸡)40多天出栏时并未达到性成熟,尚处于幼年阶段(本品种如达到性成熟时,体重会达到5公斤以上)。产业界选择使白羽肉鸡(肉食鸡)40多天出栏是因为此时蛋白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肉质最嫩而易被人体吸收、最有益人类健康;产品(如翅、腿、胸肉)规格统一,最方便烹饪加工食用。同时,此阶段的饲料报酬率最高,料肉比最低,经济效益最佳。
 
     逯岩总结说:肉鸡长得快并非使用激素,而是因遗传选育,科学配方,防病防疫,标准鸡场,科学管理这五大因素改善的结果。研究显示激素无助鸡肉生长,反而会使肉鸡产生疾病。国内正规大型白羽鸡养殖场均不会违反国家法律使用激素。
 
     白羽肉鸡(肉食鸡)是农业中现代化、标准化、产业规模化程度利国利民的新型产业

     白羽肉鸡(肉食鸡)的规模化养殖在节粮、节水、减排等方面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名副其实的利国利民产业。其表现在:1、白羽肉鸡(肉食鸡)饲料转化效率很高。目前我国商品白羽肉鸡(肉食鸡)的料肉比为1.70:1,国外先进技术能达到1.40:1。2、白羽肉鸡(肉食鸡)养殖其用水量是猪肉生产的1/2,是牛肉生产的1/6。3、白羽肉鸡(肉食鸡)规模化养殖集约化程度高,将其粪便等废物集中起来统一处理,通过生物发酵生产成有机肥,有效的实现了节水减排,保护环境。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家禽产业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孙京新介绍说:白羽肉鸡(肉食鸡)产业是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农业产业,正因为如此,其产品的安全性、可追溯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规模化养殖程度高是高质量产品的源头;现代化的加工工艺,保证了产品在检疫、微生物和化学残留得到高度管控;白羽鸡肉深加工程度高,特别是飞速发展的调理制品丰富了人类的餐桌。孙京新建议:作为国内唯一持续出口的肉类产品,行业内企业应加大白羽肉鸡(肉食鸡)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力度,尤其要与悠久的烹饪传统相结合,开发出更适合国人口味的多样化产品,促使行业迎来快速发展。

上一篇: 德国动物饲料产量近记录高位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