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地处中国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北麓、黑河市中部,与俄罗斯康斯坦丁诺夫卡区隔黑龙江相望,全县总面积4318.9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人。孙吴水草丰盈,可利用水面16.8万亩,草原面积82万亩,29条大小河流从山间蜿蜒伸展,270多个泡泽在湿地草原上星罗棋布,天厚孙吴、自成其美。
孙吴县属农业县,底子薄,基础差,畜牧业发展科技含量低。2003年,孙吴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十弱县”,并于省农科院结成了帮扶对子。院县领导十分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帮扶契机,院领导派出了强大的专家阵容到孙吴县调研,探索解决制约孙吴县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县委县政府探讨,确定了“牧业强县”的发展思路。几年来,孙吴县立足于院县共建,提高创新意识,搭建创新平台、完善创新机制,突破了一批产业化技术瓶颈,取得了一些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带动了基地建设,全面提高了科技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加快了畜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的步伐。
一、 加强院县共建,研究、推广新技术、新成果
一是大力推广肉羊高频高繁技术。几年来,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把国内先进的肉羊高频高繁技术引进孙吴。该技术是繁殖母羊繁殖效率的高效和一胎多羔。利用孕激素发情栓诱导发情技术,缩短母羊的繁殖周期,再利用多胎激素处理发情母羊,使之一次产多胎,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畜的繁殖生产潜力。使之计划产羔,集中产羔,即便于管理,又实现了高效,真正做到了羊的“计划”生育。采用高频高效繁殖技术,按平均提高产羔率27.76%、提高双羔率24.67%、以及平均产羔率150.85%计算,每只母羊年可比原来自然繁殖多产1只羔羊。 二是推广肉羊腹腔授精技术。通过省农科院院包扶这一桥梁和纽带,中外合作肉羊腹腔内输精先进技术落户孙吴县。保加利亚林业大学兽医学院院长罗切夫应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邀请来到孙吴县,共同进行肉羊腹腔内输精技术的现场操作示范。中外专家共同探讨,并现场指导培训学员,使孙吴县在高频高效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肉羊腹腔进行人工授精的先进技术,更大的发挥母羊的繁殖生产潜力。该技术与原始的授精技术相比,受胎率较高。平时冻配受胎率只有30-40%,采用这项技术能提高一倍,达到80-90% 。三是产研结合,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结硕果。由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抗病(克隆)转基因羊新品种培育孙吴课题组在孙吴县成立。抗病(克隆)转基因羊新品种培育课题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确定的16项重大科技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研项目。该课题由我国从事转基因研究的著名专家连正兴教授担任课题组长,并从全国优选多名从事该项研究的专家、学者组成了课题组。该科研项目是利用转基因克隆技术,将抗病基因移植到羊的胚胎内,培育出具有抗病能力的新品种。通过努力,孙吴县课题组研究成功,6只转基因羊通过检测。四是为院场联合搭建平台。通过“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理念,省农科院各位专家,不遗余力,全力做好了院县共建的大文章,围绕既定工作抓好落实,为孙吴县县域经济发展提档升级做了许多实质性工作。农科院多位专家与孙吴县多个规模化养殖场达成帮扶对子,通过远程、实地、信息技术等多种措施,从养殖各环节对养殖户提供帮助。今年,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与天成牧业专业合作社实现肉牛养殖项目合作。截止目前专家已成功为天成牧业肉牛开展和牛胚胎移植12头牛。
二、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内在动力
紧紧围绕发展目标,以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为重点,以院县共建、阳光工程、送科技下乡、防疫员培训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多专业、多形势的培训活动,加强对科技人员和养殖场户的培训。一是重点以院县共建为契机,邀请省农科院各类养殖专家陆续来我县开展牛、羊、鹅、生猪等养殖技术的培训,养殖专家深入到规模化养殖场,展开一对一式现场指导,和我县养殖大户进行面对面的答疑解惑。几年来,省农科院每年联系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到我县举行各种养殖技术培训班。为畜牧技术人员充电,为养殖户传经送宝。通过共建和培训,夯实基础,稳定畜牧科技人才队伍。二是创立科技入户模式。通过培训,实行科技入户的工作模式,切实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县乡村三级畜牧科技人员实行挂钩扶持,形成局领导包片、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包乡、乡镇畜牧兽医站包养殖大户的工作格局。三是全面开展科技兴牧工程。在每个乡镇建立了一个科技养畜示范村;每个规模养殖场(户)落实一名挂钩扶持的畜牧科技人员,每个科技人员扶持一个规模养殖场(户)。同时以乡镇、村为单位给每个畜禽养殖场(户)上一堂科技培训课,并现场答疑。四是推行新型科学普及方式。结合全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制定适合县情、易于推广的科技内容,创新科普形式,分类指导培训,在品种改良、饲草饲料利用、疫病防治、标准化生产、经营管理、畜牧业法律法规、畜产品安全、畜禽规模养殖档案管理等八个方面加强科技普及培训。同时,结合畜牧养殖的实际,大力扶持有条件、积极性高的村、养殖场(小区)、养殖农户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培植养殖科技示范村、场、户。
三、推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走科学化规模养殖道路
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核心,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通过政策扶持、宣传培训、技术引导、示范带动、对上争取、项目扶持、农民自筹等方式,依托院县共建的有力契机,深入推进畜牧小区建设。一是高起点谋划,高起点设计。在小区的建设上,畜牧部门多次与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专家沟通和协调,聘请专家到孙吴实地勘察和选址,并按照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进行设计。二是加强技术服务,促进达产达效。利用院县共建的有机契机,对天成牧业养殖专业合作社、誉德生猪养殖合作社、天合肉羊养殖合作社、岩峰生猪养殖合作社达成了帮扶对子,省级专家对它们从建舍、选畜、防疫等技术环节一对一帮扶。三是针对问题,重点解决。针对规模较大的养殖合作社技术力量薄弱问题,种点在规模化养殖场派驻专业技术强、农村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在重要时段驻场指导。针对个别养殖大户面临防疫设备短缺的问题,局里通过资金、设备扶持,帮助其增添防疫设备。针对各别养殖场产犊成活率低的问题,为其解决优质冻精,并选派业务骨干到场全程传授人工授精技术、液氮罐使用方法,并对精液稀释、保存、输精方面全程跟踪问效,使母牛能够同期发情,提高产犊的质量和成活率。全县共建成28个标准化养殖场,有肉牛标准化养殖场7个,肉羊标准化养殖场4个,生猪标准化养殖场9个,大鹅标准化养殖场5个,奶牛标准化养殖场1个,特种养殖场1个,鸡标准化养殖场1个,完成投资4386.8万元,完成建筑面积33088平方米。
四、以项目建设为依托,进一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立足于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我县积极采取抓项目、夯基础的措施,进一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近年来,我县畜牧业项目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主要实施了良种补贴项目、品种改良示范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草原防火、乡镇兽医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我县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草场得到了改良,畜牧业发展得到了促进。在项目实施中,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和项目技术指导,使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同时,做好项目库储备工作。
五、科技兴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有发展畜牧产业得天独特的地源优势、生态优势,养殖户热情高,对科学养殖、市场经济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孙吴县畜牧业的发展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时期,但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畜牧业生产水平低。我县的畜牧业生产水平与当今畜牧业先进的科技水平不相适应。
二是畜牧技术储备不足。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我县畜牧业科技化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对现有畜牧成果的转化效率不高,对能发展畜牧业目标,满足畜产品需求和具有突破性的畜牧技术储备没有多少,畜牧业研究—实验—开发—产业化的体系还没有形成。
三是牧业生产基础设施发展缓慢。目前,我县的养殖业仍是以一家一户养殖为主体,畜牧业基础设施薄弱,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市场疫病防治体系,饲料生产与饲料工业体系,产品保障、加工与贮运体系,产品信息与流通体系以及科研、教育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等还不健全,制约了畜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我在这里真诚的希望能在畜牧科技联盟这一高端人才联盟的扶持、帮助下,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县当前畜牧产业发展的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上一篇: 鸡壮林茂,林地养鸡的实践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