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2015年广东猪料需求分析与未来展望

2015年广东猪料需求分析与未来展望

     广东饲料业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广东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外地人口流入,肉蛋类消费显著增加,广东饲料养殖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广东缺少饲料原料,但由于港口运输便捷、费用低和下游需求旺盛,饲料加工行业得到长足发展。2000年至2012年这13年中,全国饲料年均增幅为8.35%,广东为8.76%,小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受H7N9 流感影响,禽料需求出现大幅下滑,全省饲料产量2250.55万吨,同比减少3.47%。2014年,广东省饲料业实现了恢复性增长,总产量2398.84万吨,同比增长6.59%。其中,配合饲料产量为2287.38万吨,同比增长6.00%;浓缩饲料产量为44.96万吨,同比增长26.64%;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为66.49万吨,同比增长16.49%。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大体维持在95%、2%、3%的比重。

     今年上半年广东猪料需求分析

     2013-2014 年生猪养殖持续亏损,四季度养殖户退出情况明显增加。广东生猪养殖采用全价料比例偏高,亏损情况高于华北地区,加上广东实施的环保政策更为严格,养殖户加快了母猪淘汰,并且减少后备母猪补栏,生猪保有量下降。
               
     广东生猪养殖水平普遍高于其他省份,主要得益于广东地区生猪规模养殖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目前规模养殖比例高于其他省份,存在大量的专业户,其中以年出栏200-2000头的猪场居多。由于过去两年持续亏损,这部分养殖户承受的资金压力最大。行业全面陷入亏损,银行惜贷,而猪场本身不断失血,养殖户被动减少存栏量,加上养殖户对后期行情缺乏信心,四季度末至春节前后养殖户退出加快,补栏积极性跌至冰点。今年春节前30斤标重外三仔猪价格下降至300元/头,超重加价仅为6元/斤。天气多变,养殖户管理意愿下降,仔猪死亡率偏高,2014年12月-2015年1月广东地区中小散户繁育实际利润出现了超过1000元/窝的亏损,母猪淘汰加快,春节前后经产母猪价格跌至500-700元/头的冰点,折算仅不足3元/斤。

     广东规模养殖企业较早就完成了产业布局,2014-2015年基本无新增大型养殖厂。因此,中小散户大量退出,特别是能繁母猪淘汰明显放量,导致春节后仔猪供应数量大幅减少,价格开始触底反弹,进入快速上涨通道。元宵后,广东标重外三仔猪价格已经突破400元/头,繁育利润实现扭亏为盈。2015年7月初,母猪繁育实际利润超过了4000元/窝。猪价从3月末企稳回升,进一步刺激了养殖户补栏。当时后备母猪价格偏低,补栏量出现明显增加,到5、6月份部分大型种猪繁育场甚至出现脱销的情况。4-5月份补栏的后备母猪将在今年4季度中后期形成产能,有利于增加生猪保有存栏量。

     猪价快速反弹、猪料价格多次下调,生猪养殖利润快速飙升,7月中外购内三仔猪养殖利润达到了400-450元/头。但持续上涨的仔猪价格将会削减后期的生猪养殖利润,以7月初外三标重仔猪610元/头,超重加12元/斤计算,40斤小猪购进成本达到730元/头。大场购进仔猪性能一般较好,后期增长肉料比一般可以控制在2.6左右,假设230斤出栏,饲料成本为760-770元/头,猪圈折旧、水电、人工、防疫及死亡损耗按照300元/头核算,养殖成本最终达到了1790-1800元/头,单位养殖成本达到了7.8元/斤,如果后期猪价出现回落,其养殖风险偏大。
               
     不过能够肯定的一点是,仔猪价格过快上涨,必然会刺激母猪存栏增加,养殖户增加仔猪护理,提高仔猪存活率。就猪价趋势而言,政府严控三公消费大环境下,国内猪价仍快速上涨,充分说明在当前阶段我国生猪存栏偏少。这也对猪料需求产生较大影响。

     2015年上半年广东猪料企业普遍享受着低价格饲料原料的红利,但饲料需求量下降,部分企业3-5月份猪料销量甚至出现20%下降,销售成本增加,相关摊分成本也跟随增加,3月份后饲料企业利润明显较去年4季度减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广东猪料513.14万吨,同比下降7.70%,其中猪配合料476.0万吨,同比减少7.62%,猪浓缩料16.69万吨,同比减少15.46%,猪预混合饲料20.45万吨,同比减少2.8% 。

     从目前情况来看,生猪存栏量有所恢复,但主要增加为中小猪,短期内对猪料需求带动较为不明显,4季度后存栏量进一步恢复,加上中大猪比例增加,有利于猪料需求提升。猪价方面,华北及东北地区前期压栏猪较多,猪价上涨过快以及累积部分风险,8月至9月份猪价存在回落的概率,4季度也不要过于乐观。具体需要参照天气情况,如果出现暖冬情况,不排除2016年1季度生猪养殖出现短暂性的行业亏损。

     未来广东猪料需求展望

     2014年广东猪配合饲料产量1114.97万吨,浓缩饲料41.70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45.32万吨。考虑到部分散户使用厨余喂养及较低比例的浓缩料/添加剂预混料,折算全价料后,去年广东整个猪料的实际供应量2050万-2100万吨。去年广东生猪出栏4113万头(按出栏肥猪平均活重117.4公斤,料肉比2.75计算),再加上母猪料需求在120万-150万吨,整个猪料理论需求量约1450万-1500万吨。广东猪料实际需求量与理论需求量的比值为136.67%~144.82%,其中广东三类猪料产品折算后约30%以上外销广西、海南、福建等省份。扣减这部分之后,依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广东猪料市场已经出现供大于求,竞争将更加激烈。

     广东沿海地区制造业成本不断飙涨,富士康等一些大型生产企业逐步将工厂转移至内陆地区,可预见未来广东外来人口难出现增长,不排除出现一定幅度下降,广东省内人均猪肉消费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将难出现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广东地区猪肉消费增长潜力有限。

     另一方面,随着《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及新《环保法》实施,各地纷纷设置禁养区、限养区,越来越多的猪场已经无法摆脱被拆的命运。广东地区生猪养殖规模有小幅减少的趋势,其中珠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而且工业用地挤占农业用地,养猪业将受到极大的限制。粤西、粤东、粤北地区尚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散户退出与规模猪场兴起,在猪料市场的直观反映便是浓缩料呈减少趋势,全价料的增速则快于预混料。应当说,浓缩料逐渐萎缩已经是行业共识,如果原材料价格持续攀升,自配料转全价料的速度还会加快,预混料企业的日子将更加难过。在产能过剩、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整合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大型猪料企业凭借采购、销售、品牌、技术上的优势,更有机会获得提高市场份额的机会。此消彼长之下,中小猪料企业的经营会更加困难。一批以浓缩料或预混料为主营业务的中小型饲料厂恐怕难以抵挡这一轮残酷的“洗牌”。

     广东猪料企业如果要继续扩张,不妨将重点放在下游拓展,将部分投资转向养殖业,确保工厂生产饲料有部分持续稳定需求。从过往猪价统计,如果企业在繁育、防疫及原料控制良好的情况下,生猪生长单位成本可以控制在5.8-6元/斤,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就相对较强,有望拓展更大的市场空间。

     (布瑞克咨询 林国发)

上一篇: 湖北十堰竹山:文家兴的娃娃鱼养殖经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