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弱仔对养猪生产的主要危害及防控措施

弱仔对养猪生产的主要危害及防控措施

      猪属多胎多产动物,产生弱仔是多胎多产动物进化中的共有现象。据课题组对国内100余家规模猪场的调查,通常弱势仔猪(简称弱仔,crawnypiglet)在猪群中的比例达5%~22%,可引发为僵猪或引起死亡。

      据调查,我国每头能繁母猪年产商品猪(SPY)仅为13.5~14.5头,发达国家达21.9~24.3头;肉猪出栏率仅为90%~100%,发达国家达135%~190%;肉猪全程料重比为3.4~3.5:1,发达国家为2.6~2.8∶1,多项指标相比,差距较大,主要源于高比例弱仔和对弱仔护理水平较差,导致僵猪多、死亡率高等因素有关。据生产实践,弱仔对养猪生产的危害,一般可降低饲养效益10%~30%,是引起猪场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弱仔问题是养猪生产中必须重视的重要问题之一。

      1  弱仔概念

      养猪生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动态过程,多个生产阶段都可能出现弱仔,例如妊娠阶段、哺乳阶段、保育阶段等。一般将弱仔的概念界定为:70日龄前出现的体重明显低于同期正常仔猪,行为明显区别于同期正常仔猪,体质过于消瘦,相关抗体 明显低于同期正常仔猪的个体。

      2  弱仔评判

      弱仔评判标准的界定标准,不同养猪场有所不同。一般猪场判定标准:初生重在0.8kg以下,或其他生长阶段体重低于同期平均体重35%左右的仔猪。一般猪场的弱仔率为6%~10%,管理较好的猪场则为3%~5%。隐性弱仔则要依靠合理的抽样血检才能判定,当隐性弱仔比例大于20%时,则发生疫病流行的可能性会明显增大。

      3  弱仔危害

      3.1  弱仔多表现为生长速度极为缓慢,生长周期延长,饲料消耗增加,料重比高,体质极度消瘦,抗病力弱,死亡率高等。弱仔不仅增加了管理难度,还可引起母猪繁殖资源、饲料资源等的直接浪费。

      3.2  弱仔常是猪场疫病流行的始动环节。猪群中原本处于稳态的病原,易从弱仔打破平衡,进而破坏猪群稳态,引发疫病流行。据调查发现,某些猪场的伪狂犬病、猪呼吸道病综合征、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多始于弱仔群体,继而危害全群。

      4  弱仔成因

      4.1  初生弱仔成因


      4.1.1  母猪群胎龄结构不合理

      老龄母猪(6胎以上)可导致弱仔、死胎增多;老龄母猪泌乳性能呈下降趋势,可能引起仔猪体弱,营养缺乏。

      4.1.2  母猪营养结构不合理

      妊娠前期投料过多,过剩营养可在母猪乳腺及其周围组织中以脂肪形式沉积,影响乳腺发育,分娩后母猪泌乳少,仔猪营养不良,则可导致弱仔形成。另外,胎儿初生重的2/3是在妊娠第11周后发育增重,也是胎儿体能储备的关键阶段,若饲喂妊娠母猪饲料营养不全,投料不足,蛋白质、矿物质、能量供应不够,均可引起初生弱仔数增加。

      4.1.3  母猪疾病防控及免疫不合理

      母猪妊娠期如感染了猪瘟病毒、圆环病毒2型、伪狂犬病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等疾病,就会增加初生弱仔比例。同时,母源抗体未达标的母猪所产仔猪,无论健康与否,均可造成隐性弱仔。

      4.1.4  药物催情

      药物导致的超数排卵,提高了卵子受精率,但母猪子宫,特别是头胎母猪子宫的容积相对有限,胎儿过多时(多于12个),部分胎儿发育就可能受到子宫容积及营养供给的制约,容易产生弱仔。初生弱仔的共同特征是体质极度消瘦,抗病力弱,吸奶时无力,在先天和后天均不利的情况下,弱仔就会越来越弱,最后则可导致衰竭死亡。

      4.2  哺乳期弱仔成因

      4.2.1  哺乳不足致弱仔

      部分仔猪由于没有占据奶水较多的奶头部位,有的吸吮力量不足,不能刺激母猪排放足够奶水,也有和其它仔猪共用一个奶头,没有吃到足够的奶水,可能导致出现大批营养不足性弱仔。

      4.2.2  疾病造成的弱仔

      仔猪长期腹泻等消化道疾病及采食霉烂、变质饲料常可导致小猪变弱变僵,出现大批弱仔。

      4. 2. 3  管理不当产生的弱仔

      夏季气温高,猪舍闷热,通风不良,影响母猪泌乳,导致母猪缺奶或无奶而形成弱仔;冬季猪舍保温性能不佳,冷应激可能引发感冒、腹泻等疾病而引发弱仔

      4.2.4  仔猪供水不足可能引发的弱仔

      由于饮水不足可使仔猪误饮脏水或尿液,导致患仔白痢增多,如治疗不及时则可引发大量弱仔。教槽不到位,21~25日龄断奶仔猪日采食量达不到100g的仔猪,容易形成弱仔。

      4. 3  保育期弱仔成因

      4.3.1  显性弱仔

      该部分弱仔多因环境应激所致,如不适应固体饲料、断奶应激、饲养密度过大、舍内空气质量低劣等因素,在多种应激因素作用下,猪群逐渐出现外观瘦小、被毛粗乱的显性弱仔。寄生虫感染,饲料品质差或营养不良,均可导致部分仔猪变为弱仔。

      4.3.2  隐性弱仔

      这类弱仔外观与正常猪相似,但对抵抗主要流行性疾病的抗体水平低下,是猪场内的易感群体。究其原因,主要因免疫程序不合理,受母源抗体干扰;疫苗选择有误,不能产生有效抗体;免疫接种操作有误,如漏注、少注等;饲料霉变、霉菌毒素含量偏高,形成免疫抑制等。

      4.3.3  管理不善

      冬季所产仔猪,在寒冷潮湿环境下,极易患红黄白痢、传染性胃肠炎等而引发腹泻、脱水。仔猪营养缺乏,消瘦,常可导致弱仔。治疗时,错误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常可引发骨关节障碍性弱仔;错误应用氟苯尼考常可引起免疫抑制性弱仔;长期滥用抗菌类药物常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性弱仔;错误应用磺胺类药物常可引起免疫功能不全性弱仔或贫血性弱仔等。

      5  防控措施

      5.1  产前工作要点

      一是精选健康的优良种猪,注重母猪健康。及时淘汰病残、体弱及老龄种猪,适时更新补充种猪数量,提高种猪品质。

      二是精心饲养种公猪,保持良好的体况和精液品质,种公猪日粮应以精料为主,适当搭配青绿饲料,防止猪体过肥,更不宜饲喂过多粗料,以免腹部过大,影响配种。

      三是根据母猪不同繁殖阶段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促进胎儿和仔猪的生长发育。一般母猪在配种前实行短期优饲可促进排卵和提升卵子质量,配种后坚决控料,注意保胎,妊娠中后期要适度加大饲料用量,适当提高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满足母猪和胎儿的营养需要;产后要适当增加优质鱼粉、麦麸等饲料和催奶中药,增加母猪泌乳量。产前应抓好母体、产房等消毒,做好分娩护理工作。

      5.2  产房工作要点

      一是辅助弱仔哺好初乳。弱仔因个体小,体质差,出生后数天因四肢无力,行动极不灵活,很难找到母猪乳头,如无人工辅助,常会在1~2d内饿死。因此,仔猪出生后2~3d内,应给仔猪固定乳头,一定要人工辅助吸吮到足量初乳。一般母猪前两对乳头的泌乳量约占母猪全部泌乳量的47%左右,后两对乳头则仅占13%左右。因而,应将弱小仔猪放在前侧乳头哺乳,让其吃到充足而营养丰实的初乳,以增强免疫功能。

      二是加强营养调控。控制母猪和仔猪饲料品质,严禁饲喂有毒有害的饲料(指重金属、霉菌毒素等超标),提供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的仔猪料,饲料中还可添加枯草芽孢杆菌、酶制剂、酸化剂、抗菌肽等以调节仔猪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促进肠道发育,刺激机体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内干扰素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全面提高仔猪的消化功能、吸收功能和抵抗力。

      三是弱仔一般不断犬牙、不打耳缺,以减少应激。弱仔本身体质较弱,若产后立即断犬牙、打耳缺,必然会导致应激而影响生长,建议对弱仔只断尾,暂不断犬牙,不打耳缺。试验表明,暂不断犬牙和不打耳缺的弱仔其日增重较断犬牙又打耳缺的弱仔提高10%左右。

      四是弱仔应采取特别护理,精心照料。弱仔因体质瘦弱,加之活动不便,极易压死。因此,应设立人工监护制度,经常巡视,随时观察弱仔的生长发育和吃奶、吃料、粪便等情况,发现卧在护仔箱外及潮湿处的弱仔,应及时放回护仔箱

      五是母猪在分娩过程中因体力消耗很大,体液损失较多,常表现疲劳和口渴,所以在母猪产后,最好立即供给少量含盐温水,或温热麸皮盐水,以补充体液。母猪产后8~10h内原则上可不喂料,只喂给温盐水或稀粥状饲料即可。分娩后2~3d内,应控量,仅喂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饲料。如母猪产后无乳或乳量不足,应及时催乳,可喂给适量小米粥、豆浆、鲫鱼汤等,也可内服催奶灵等促进泌乳。

      5.3  日常管理要点

      一是控制温度,严防贼风侵袭。仔猪阶段最适宜的环境温度,0~3日龄为29~35℃,3~7日龄为25~29℃,7~14日龄为24~28℃,14~21日龄为22~26℃,21~28日龄为21~25℃,28~35日龄为20~22℃。冬季可饮用温水,适当增加饲料能量值,以增强仔猪的抗寒能力。夏秋季以降温防暑为主,气温高于32℃时,就要加强防暑降温工作。

      二是做好免疫接种工作。根据各场实际情况和当地疫情,以及抗体检测结果,科学制定免疫程序,选择高效免疫增强剂,做好仔猪副伤寒、链球菌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

      三是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注意饲料、饮水卫生,严禁饲喂霉烂、变质饲料。

      四是饮水中可适当添加电解质多维或供给酸化水,以提高仔猪抗病力。

      五是凡患病严重治疗无望的弱仔,应及时淘汰,以免传播疾病贻害猪群,增加生产成本。综上所述,弱仔是猪场不可忽视的群体,规模猪场必须根据弱仔的成因,做好饲养管理、基础免疫、强化营养等工作,将弱仔控制在适当比例,管理好弱仔群体可以使猪群远离疫病和提高生产效益。

      (海宁市硖石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  裴跃明;安徽省太和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王世磊;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邵强,王迎松,王友明)

上一篇: 2015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务培训班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