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托云牧场加快少数民族手工业发展

托云牧场加快少数民族手工业发展

     托云牧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三严三实”精神,从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出发,把“推动牧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迈向重要步伐”放在首位强调,大力扶持少数民族特色手工业发展壮大。鼓励牧民妇女进行羊毛擀毡,刺绣加工。拓展妇女就业、创业门路,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拓展妇女增收致富渠道。

     托云牧场属纯牧业农场,职工多为柯尔克孜族农牧民。柯尔克孜族是一个长期以牧业为生的民族,牲畜在其生产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柯尔克孜族长期的游牧生活,使他们积累了利用自然资源、就近资源御寒保暖、美化生活的丰富经验和手工技艺。游牧生活整天与羊、骆驼打交道,羊毛、驼毛是信手拈来的、再生不竭的资源。于是,千百年来柯尔克孜族妇女便以羊毛、驼毛为原料,编制了多种多样的羊毛线、驼毛线编织品,创造了以羊毛为主的被子、褥子及擀毡手工艺品。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而作为边境团场的托云牧场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通过调研发现,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产业是更好地促进各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托云牧场党委创造性地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基础重要”的执政理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的位置,持续给力民生建设,加快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紧迫的现实问题。为提高牧民的多元增收,托云牧场党委围绕少数民族羊毛擀毡、毡垫制作、柯尔克孜族服饰制作、民族服饰刺绣等民族传统工艺,支持、建立了3个少数民族手工合作社,并进行生产技能和合作社能力培训;通过建立合作社产品销售点,帮助手工业者与市场对接,与边界吉尔吉斯坦国联盟,推动产品研发和销售。加快了丝绸之路的建设。目前,该项目帮助的50户贫困少数民族家庭,平均年增收达30%-40%以上。

    托云牧场书记漆瑞峰介绍:“‘少数民族刺绣店是手工业发展项目’始于2013年,旨在通过帮助贫困少数民族手工艺家庭作坊提高传统手工艺产品的生产和营销技巧,从而提高收入水平,传承、保护民族文化。我们希望以一种积极有效的方式,因地制宜,支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区繁荣。”

     如今,在托云牧场最常见的是柯尔克孜妇女三五一群地在太阳下用粗铁丝用力敲打摊在地上的羊毛。妇女阿依古丽.木沙说:“擀毡在夏秋季节。擀毡技术要用纯羊毛、驼毛,基本流程工序是:首先剪羊毛和驼毛;其次弹毛、铺毛、喷水等工序。最后才编织。”“新做出的羊毛棉被厚一些,用久了就薄了,每年都要翻新。现在政策好了,牧民也富了。每年剪下来的羊毛用不完的就拿出去卖或擀毡制作毡帽、毡垫等。今年我家养了200只羊,光羊毛收入就有5000元。”

     这项擀毡刺绣工艺是柯尔克孜牧人巧妙利用自然资源进行人文创造的杰作,是以游牧为生的柯尔克孜人对生活和自然挚爱的一种符号表达。擀毡工艺品加工刺绣店既方便了农牧民群众,又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为扎实开展推进“去极端化”传递正能量。最大程度凝聚民心、实现民安、民富,从而筑牢长治久安的基层。

     (天山网)

上一篇: 南海所“六三”型高耐波高弹性高抗流深水网箱研制获得重大进展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