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谈现场与猪场 ——读《答案永远在现场》后感

浅谈现场与猪场 ——读《答案永远在现场》后感

     一、猪场地头力的思考。

     “美国数字精英管理过于强调分析、工具,而对于管理者而言,实践和经验才是智慧之源。”——王育琨《答案永远在现场》第60页。

     地头力和“在现场的答案”是《答案永远在现场》的精髓所在,什么是地头力?在之前我把它错误的望文生义为“领导力”“决策力”等等,而现实的地头力并不是如此。

     地头力,直译为:嫩芽拱开地墒出尖尖角的力量,也指在田间地头头拱地往前走的力量。地头力的延伸,则表现为一种不受条条框框束缚,不找借口,遇到问题就着手解决的能力。

     我对这一定义的理解:这就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许三多精神”,亦是一种不屈不挠、执着强韧,一旦坚定信念,便头拱地朝前跑的“阿甘精神”。 地头力需要拥有突破性的思维、力量、行为。

     猪场是检验一名员工是否具备地头力的良好场所。农牧业相对于其他行业存在自身独有的行业特点及局限性,工作的相对封闭、限制、单调给员工,尤其是年轻员工提出更多要求,沉不下心,好高骛远,不上进不踏实,缺乏田间地头头拱地往前走的力量,这类人很快会在猪场运行体系中自行淘汰或被淘汰。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喂猪。这是一项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一些人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抱怨不埋怨的出色完成每天工作,深刻清楚哪个阶段的猪饲喂哪个料型的料、颗粒料还是粉料、一天饲喂几餐合适、每餐饲喂量多少、各个料型的颜色、形态、味道、气味等等烂熟于心了如指掌,具备这么一种坚韧、踏实的地头力,是成为一名合格猪场技术员的基础。

     当然,喂猪很简单,喂一天猪很简单,喂一年猪很简单,喂好一年猪就难了。

     时间是最好的检验员,对于是非对错、优劣强弱,提供最好的公断力。这里的时间不是某刻,而是一段相对“漫长”的时间检验。西武集团堤义明阅人无数,从不相信第一印象,而是相信时间的公断力。他提出“看人看三年,企业需要马拉松运动员”。一个员工三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品行如一,即使他相对于某些好高骛远高姿态的所谓的“高学历”者,起点再低,也应当是公司重点培养的后备人才。

     人这辈子时间很短促,没有时间做太多事,因此我们只能尽量把每一件在做的事做到精彩绝伦,即便是喂猪。每一次精彩绝伦的创造都是依靠不屈不挠的坚韧,依托强劲的猪场地头力!

     地头力的全部意蕴,即做好一件事,一个人做一件事,坚持做好一件事。猪场地头力的全部意蕴,即养好每批猪,每个人养好每批猪,坚持养好每批猪。

     地头力,即在一个组织的特定坐标或场中,清空一切经验、教条、成见、束缚,用直觉力,把握一刻接一刻的本真,对现实真问题敏捷地作出反应,并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企业家的个人地头力在公司创建初期的时候至关重要,而当公司企业规模化后,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则是组织团体的整体地头力,它依托该公司的“地头力文化”。将地头力融入企业文化,影响塑造每一个企业具体个体,到阿米巴组织,再到企业整体,形成地头力充沛的强大公司。

     地头力并不可以简单归结为一线上的突破能力,地头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形成一个组织,一个整体文化一个整体的场,员工一旦进入这个场,就要尽最大的可能释放自己的创造力。

     举凡卓有建树的企业家,在创业初期经历最艰难困苦,他们都从未言弃,而是敢想敢做敢坚持,不断开拓进取,头拱地朝前走、朝前冲。具备超凡脱俗的地头力,再将这种超凡脱俗的地头力融入企业文化灌输入每一位员工的思维方式,最终成就他们各自的超凡脱俗!

     正大如是,温氏如是,牧源如是,扬翔亦如是!

     二、答案在现场的思考。

     “TPS是一场意识革命,革‘二手货’的命。”——大野耐一。

     一个企业的经营信息包含三个层次:现场信息、生产信息、财务信息。落入猪场,此三层信息具体表现为:猪场现场生产情况信息、各类日报表生产信息、月经营检讨会指标对标及盈利亏损信息。除去现时现场现地现物,其他层级的信息都属于“二手货”信息。“二手货”信息存在错觉性和滞后性。

     信息在收集传递时,会出现信息逐级逐层递减,从猪场,到统计报表,再到月检讨,最终到决策层,猪场现时现场的生产信息很难完全准确的传到决策层。某种意义而言,养猪事业部月经营检讨会可能仅仅是“局部”反应“整体”的汇报。答案不在每月的经营检讨会,而在每日每刻猪场的一线生产之中!答案不在20分钟的PPT汇报,而在30天的实践生产!

     这就是说养猪事业部月经营检讨会的绝对无用无必要?不,经营检讨会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试想,如果养猪事业部张从林总裁,去亲临每一个猪场发现一线的问题,去每一个现场寻找现实的答案,那么这是很难想象的概念。首先张从林总裁没有那么多时间,而如果把总裁当成生产督导、生产经理使用,那么公司的体制会出大问题的。“1”对多的扁平化管理,不是指那个“1”直接参与所有业务,而是指需要联络好每一条业务线的项目协调人,做好监管,减少层级关系,然后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去关注某条或者某几条线、某几个点。

     整体把控宏观的东西,重点关注核心业务的东西。战略决策者不应当是每天去跑市场的业务员,也不应当是只听下属汇报二手信息的管理者。战略决策者,一要下猪场、下市场,关注现状;二要听下属汇报报告,了解过去。两个条件应当都要具备。

     月例会每个公司都有,但深入现场的三同检查,却未必。这便是我们强调现场现地、强调猪场一线生产的原因。过去的案例经验是用来借鉴的,不死搬硬套;现场的变化是挑战亦是机遇,要拥抱变化。

     美国通用公司及日本丰田公司给我们两个对立的实践教训。通用公司走得太远,忘记了出发时的目的地;丰田公司秉持现在的做法是最差的做法,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问题,将错误扼杀在摇篮之中。一个专注于以往的成功案例,一个专注于现场的实际变化,毁灭与繁荣,只在于专注点的丝毫差异,不禁令人唏嘘。

     丰田公司的生产方式很简单,就是不浪费员工的智慧。

     放权下一线,让员工有自主决定生产的权利,赋予他们独立思考和追求最佳的权利。可是这会出现一个问题——风险。一线职员往往受困于局部经验,整体操作和业务并不了解,缺乏整体俯瞰决策的能力。而员工的整体意识不够,官僚体系的试图捆绑起着很大的阻碍反作用。

     具体到猪场,我觉得我们同样存在类似问题。一线员工缺乏创造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猪场一线员工往往都是“按程序办事,按流程操作”,一步一步,一天一天,剪刀加糨糊的思维模式会让一群极具创造力潜质的员工,沦为只会复制粘贴的机器。

     猪场总场长通常会将猪场的生产管理全权下放到分区场长,而分区场长呢?并不会将权力下放至各个生产一线的员工。为什么呢?我觉得还是因为风险,生产一线的员工授权越大,范围越广,因为“整体意识”匮乏的局限性,导致越容易出现问题,造成生产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让员工有自主决定生产的权利,前提是员工的可靠性。这就需要赋予他们独立思考和追求生产最佳的权利,鼓励员工去独立思考、质疑,给他们创造跳出局部俯瞰整体的条件平台。多接触、多学习猪场各个岗位和生产流程,甚至熟悉事业部各业务线内容。此时,再全权下放,既能激发一线员工第一时间发现现场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亦能规避风险。安全、高效、创造力、地头力,“可靠的扁平化放权管理”,我觉得这是农牧猪场生产的最佳模式。

     那么什么时候是让员工跳出局部俯瞰整体的最佳时机呢?如前文所提,地头力的全部意蕴,即做好一件事,一个人做一件事,坚持做好一件事。兢兢业业做好一件事,做到精彩绝伦,你所在岗位也已经培养出能独当一面的接班人,那你就可以“跳出局部”了。落入猪场,即所谓的轮岗的条件,是你在本岗位足够优秀和权威。

     现场的士兵,谁都可以听得到炮声,但怎么让听到炮声的人敢于、善于、能于呼唤炮火,现场做出最及时最准确的决策,这是后方的将军们最需要思考的。

     三、积累、归零、创造力的思考。

     “地头力无非在讲三个点:先积累,再归零,最后极富创造性地解决现场。”——我对地头力的个人见解。

     周杰伦,想必每位年轻人都耳熟能详,甚至年龄稍长的60、70后都有所耳闻。18岁出道,2000年发行首张个人同名专辑《jay》,再到《范特西》、《八度空间》《叶惠美》、《七里香》、《十一月的萧邦》、《依然范特西》、《我很忙》、《魔杰座》、《跨时代》、《惊叹号》、《十二新作》,再到2014年的《哎呦不错哦》,几乎以每年一张专辑的速度横扫整个华语歌坛,大量高品质的金曲名曲广为流传。不管你喜欢或者否定,周杰伦在大部分80、90后留下深刻烙印,那年街头巷尾都在哼唱着含糊不清的周氏快歌,或者随意随性跟唱着某首周氏中国风。

     地头力的三个点,积累、归零、创造,是成就周杰伦的法宝。不拘一格、天马行空,这是周氏音乐的特点,也是周杰伦最大创造力的直观体现。

     然而,创造力是纯粹的天赋?是完全的与生俱来?不,绝对不是。没有根基没有积累的盲目尝试不叫创造力,叫瞎扯!

     我之前对于吉他有所涉及和了解,虽然不深入,但也想借此谈谈“积累”的意义与重要性。

     吉他随性独奏,专业说就是solo弹奏,技巧性极强,华丽、酷炫、高超是solo的特点,通常设在歌曲的间奏部分,华丽的solo弹奏很大程度丰富歌曲内容意境。而solo弹奏的随性和创造力不是纯粹的胡编乱造,它依然有规律遵循。它是经过大量的反复的小旋律练习,随机拼接而成的,显得毫无章法,却又浑然天成无可挑剔。小旋律练习是积累,随机拼接solo是创造力。没有最基本单调的东西,就没有最华丽丰富的创造。

     周杰伦很多歌曲的创作是灵感一来一蹴而就的,所以很多人将他的成功归咎于天赋。而实际,周杰伦把自己的成就归咎于积累。没有儿时母亲叶惠美对小杰伦练琴的严格要求,没有对钢琴、吉他、各类西洋乐器、名族乐器的精通,没有扎实雄厚的音乐素养,没有生涯前期的阅历积累。就没有风靡华语的周杰伦。

     很多同样具备超强音乐素养的音乐人却难以企及周杰伦的高度,又是为什么?这就是他们缺乏超强的创造力!超强创造力需要先具备超强音乐素养,再具备将超强音乐基础归零的魄力和勇气。抛弃成见、教条、框框、束缚,回归本真,创造力只属于敢于跳出条框限制的人。

     周杰伦跳出来了,其他人没有,仅此而已。

     四、平衡与变化的思考。

     “拥抱变化!我们认为,除了我们的梦想之外,唯一不变的是变化!”——马云。

     拥抱变化,这是阿里巴巴企业文化中一条非常重要的价值观。马云提出的观念与王育琨《答案永远在现场》提及的平衡、变化思想上是一致的。

     “做任何事既不能不深入,也不能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在过与不过之间,熟悉的拿捏尺寸,找出最佳平衡点,是最大的学问。”——西枝对稻盛和夫,《答案永远在现场》第199页。

     平衡就是两个对立面的兼顾、和谐、最佳状态,太极的阴阳、社会的男女、地球的生物圈、宇宙的规律运动……都处于自然的平衡状态。平衡点的拿捏,是最大的学问,是最高的境界。

     落入猪场,平衡点的把控随处可见。自然分娩与激素引产的平衡、仔猪初生重与难产比例的平衡、猪群生长速度与肢蹄健康的的平衡、胎龄结构与淘汰率的平衡、个人考核与公司利益的平衡、生产效率与经营效益的平衡……

     平衡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变化着的动态和谐。

     任何变化都有它存在的原因背景及发生意义,对于发生的变化,我们需要学会去接受它,拥抱它,创造它。机遇即在一刻接一刻的现场变化发展之中,越是变化、动荡,我们越是要回归本真,静心思考,不能因循守旧、为框框束缚、一成不变,亦不能虚张声势、妄自尊大、盲目创新。保守的只会坐以待毙,激进的只会脱离地面狠狠摔死。唯有与时俱进,存平常心,回归本真,理想落地,在平衡中拥抱变化,在变化中拿捏平衡,在动态平衡变化中抓住机遇,稳步向前,方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方是人和企业存在之道。

     “这里的一切都在开始,没有什么东西在结束。”——《答案永远在现场》

     后记:

     扬翔之路如何走?我想,答案不在云里、不在雾中、不在天上、不在龙宝城,在市场、在猪场、在地下、在现时现地现场!

     (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  李祖瑞)

上一篇: 王中:饲料原料大变局与价格战的前奏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