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中国运动马产业特点及其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中国运动马产业特点及其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摘要:2014 年被誉为中国运动马产业发展的“元年” 。文章以 2014 年中国运动马产业发展的重大事件为依据, 总结了中国运动马产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分析了制约中国运动马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 并提出了出台相关政策、 加快立法、 设立运动马产业、 整合资源、 广泛合作、 统一规划、 创建十类基地和推动运动马产业升级等发展建议。

     2014年是中国传统的农历马年, 也是中国马业与马术运动飞速发展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重要一年, 特别是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事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 中, 首次在国家战略层面提出“大力支持发展射击射箭、 马术等群众喜闻乐见和有发展空间的项目” , 这一提议极大地鼓舞了我国马业界人士。因此, 2014 年被誉为中国马业发展的 “元年” 。

     1  中国运动马产业发展的现状

     中国历来是传统马业大国, 由于社会的进步, 传统马产业一度退化。近年来, 受国外现代运动马产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马产业由传统马业向现代运动马产业转型, 并表现出迅速发展的态势。

     1.1  运动马产业组织体系逐渐健全

     2014 年, 中国马业召开很多重要的会议, 不断完善与规范了中国马业各级组织及其管理。中国马业协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 截止至 2014 年年底,有国家级马业协会 1 家、 省级协会 4 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首次成立马学分会, 分会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对有关发展马产业的方针、 政策、 规划、 技术路线提出决策和技术论证。中国马业协会成立了 “中国纯血马登记管理委员会” , 建立了涵盖国内育马场、 赛马场、 马术俱乐部、 马球俱乐部、 马具商、地方马会、 与马有关的科研教学机构的《中国马业目录》 , 对全国马匹进行规范管理, 为开展各类赛事做准备。中国马业协会成立了 “中国马会赛马委员会” , 积极推动规范化、 国际化、 常态化赛马运动。

     1.2  国际运动马产业合作日益广泛深入

     2014 年,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 法国、 新西兰、 阿根廷和德国等国家在运动马产业方面建立了合作关系。中国马业协会与土库曼斯坦马业联合会签署了《中土马业战略合作协议》 , 两国将共同开展阿哈尔捷金马选育与繁育科学研究;交流阿哈尔捷金马的饲养、管理、 现代训练方法与技术;在北京创建“中国汗血马产业园” 开展区域性合作;在两国共同举办阿哈尔捷金马速度赛、 耐力赛及其他赛事。法国赛马联合会在法国驻中国大使馆举行了法国马业推荐会, 介绍法国马业基本情况, 以期加深中国对法国马业的认识,在中国寻求广泛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西兰著名的纯血马拍卖现场— — —卡拉卡拍卖会现场, 接见莱德马业郎林。中国和阿根廷签署《中阿马业合作备忘录》 , 旨在推动两国马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包括推动马匹饲养级管理技术, 加强人才培训;共同建立阿根廷体育和休闲出口马匹官方性能评估体系;推动互认马匹谱系登记;交换马匹疾病信息, 合作开展马匹疾病控制等工作, 并成立马匹合作组执行备忘录。德国马术协会与中方在德国大使馆签署合作协议, 两国在重庆市共同打造中国首家马术运动全产业链, 具有运动休闲、 特殊旅游、 文化推广、 文化培育和国际合作等多种功能, 建成后将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的马术表演比赛场馆。

     1.3  运动马产业人才培养日益专业

     自 2010 年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了全国首个运动马驯养与管理专业以来, 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建立或正在筹建马术专业, 主要包括内蒙古呼伦贝尔的鄂温克职业学校开设了马术专业、 广西德保县职业技术学校开设了马球专业、 青岛农业大学开设了马科学专业、 四川传媒学院开设了马术运动与管理辅修专业、 武汉商学院开设了马术专业。另外, 辽宁、 江西等省正在筹备建设马术专业, 中国马业协会正在筹备建设中国马业人才培养联盟。

     1.4  运动马赛事组织活动日益丰富多彩

     2014年, 各种运动马赛事逐渐升级。世界汗血马协会特别大会暨中国马文化节首次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 并接受了土库曼斯坦赠送的一匹汗血马, 同时举行了汗血马选美大赛和世界汗血马大会主题论坛及“马与丝绸之路主题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乌兰巴托观看那达慕, 蒙古国总统额勒贝格道尔吉赠送两匹取名为阿尔泰、 克鲁伦的蒙古马 ;“中国马都大赛马” 和《千古马颂》 首次在中国马都锡林浩特市隆重上演, 创造性地展示了悠久的马文化, 并举办了历时 2 个月的各项赛事, 不仅有引人入胜的速度赛、 绕桶赛、 障碍赛, 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骑射、 套野马等;第二届中国白马之乡文化节开幕暨中国马文化研究院成立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为深入研究马文化艺术及中国马会推动世界各国马文化合作搭建平台;中国马术场地障碍俱乐部联赛首次启动, 还举办了 2014 年浪琴表中国马术巡回赛、 2014 年中国速度赛马巡回赛等。

     2  中国运动马产业发展的特点

     2.1  传统马业与现代马业共同繁荣


     目前, 中国马业处于由传统马业向现代马业转型时期;但并不是传统马业消失, 现代马业一枝独秀。目前, 牧民家庭那达慕、 苏木那达慕、 旗县那达慕、 盟市那达慕等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的那达慕纷纷登场,草原旅游、 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牧民养马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些均表明传统马业与现代马业两者共同发展、 相互渗透、 共同繁荣。

     2.2  现代赛事与马术表演共同发展

     随着运动马产业的快速发展, 现代运动马各项赛事也越来越多。障碍赛、 速度赛、 盛装舞步赛、 绕桶赛、 轻驾马车越来越多地走入人们的生活。同时, 传统的马术表演, 如马队仪仗、 马上叼羊、 马上捡哈达、叠罗汉、 马上杂技等也在各地繁荣发展, 成为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因此, 传统马术表演与现代运动马赛事以不同的风格、 不同的形式满足了人们生活休闲娱乐多样化的需求, 共同推动着中国传统马业与现代运动马业的快速发展。

     2.3  地方品种保护与优良品种引进协调发展


     中国历来是马品种的发源地, 内蒙古四大名马、新疆伊犁马等都具有优良的性状和无与比拟的优势。近年来, 受国际运动马产业发展的影响, 国内许多地方政府、 学者、 社会团体在全国建立了我国特有马品种保护区, 马匹品种得到纯化、 种群得到恢复。同时马业人士大量从国外引进优良马匹品种, 积极开展马匹繁育, 如内蒙古马业协会在巴音锡勒建立的育马场, 培育的太阳花马已具有一定的种群基础, 不久的将来即可培养成为优良品种。

     2.4  人才行业培养与专业培养相辅相成

     随着我国运动马产业的迅速发展, 专业人才匮乏日渐凸显。目前, 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有俱乐部行业培养和学校专业培养两种模式。俱乐部培养的人才有较强的实践技能, 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学校培养的人才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 也有很强的实践技能, 同时还具有管理协调等优势, 但是学校受招生规模等限制, 人才培养有限。只有发挥俱乐部与学校各自的优势, 建立运动马产业人才行业培养与专业培养联动机制, 才能满足我国运动马产业的人才需求。

     2.5  参与国际赛事与组织国内赛事齐头并进

     近年来, 许多国内俱乐部采取在国外寄养驯练参加国外赛事的方式来培养骑手、 练马师、 马房管理等人员的国际水准, 也有许多马业爱好者成为国外马会会员。同时, 国内运动马各项赛事呈几何级数量增加, 而且赛事的规模、 层次、 国际化程度亦不断提升,组织管理的水平也不断规范, 吸引了大批国际友人来我国参加运动马各项赛事, 加快了我国运动马产业规范化、 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2.6  马文化挖掘与马文化建设协同发展

     伴随着运动马产业的兴起, 各地越来越重视马文化的挖掘与整理,如镶黄旗马博物馆、 太仆寺旗马鞍博物馆等对于传承马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 许多城镇在建设规划中体现了大量的马元素, 如雕塑、 主题公园、 马具艺术品等。各马术俱乐部、 马业协会及各项赛事也是宣传马文化的主阵地, 因此在挖掘整理马文化的同时, 积极推进现代马文化建设, 必将推动我国马文化的繁荣。

     2.7  政府引导与马业协会管理协调并进

     目前, 各级马业协会有效地引领着中国马业向规范化、 专业化、 国际化方向发展, 并且为今后中国马业发展制订了发展纲要, 建立了育马基地。同时, 各级政府亦越来越重视马业发展, 从政策、 资金、 科研、 竞技赛事、 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如内蒙古已将马产业列为重要的特色产业来扶持。因此, 在政府的引导下, 加强协会的管理职能, 使中国运动马产业驶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这是运动马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8  科技创新与规范管理协同发展

     中国运动马产业的发展, 既要尊重历史传统, 又要适应现代运动马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 在品种保护、 引进、 改良与繁育、 疾病防治、 饲养驯练、 赛事组织管理与马具服饰制作等方面进行创新, 构建具有中国特点的运动马产业发展新体系, 探索产业升级途径, 推动运动马产业集群发展。

     3  制约中国运动马产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分析

     3.1  开展商业赛事的政策缺失

     开展商业赛马发行运动马福利彩票是现代运动马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是实现运动马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由于政治体制等因素, 一直未能出台允许开展商业赛马、 发行运动马福利彩票的有关政策, 目前的赛马活动多局限于竞技型、 邀请、 自发组织或以参赛集资奖励比赛的方式进行。因此, 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现代马业赛事, 比赛的层次、 规模、 参与的群体均有很大的局限性。

     3.2  中国运动马产业的发展缺失统一规划

     目前, 新疆、 内蒙古、 北京、 辽宁、 山东、 湖北、 山西、 四川、 广东等地的运动马产业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共同的特点是以民间俱乐部为主, 多处于散发、 自发状态, 政府干预、 行业协会主导的统一规划尚未形成, 全国马业各项活动, 包括马匹进口的品种与数量、赛事场地建设、 赛事品牌打造、 马疾病防治检疫等没有统一的规划。仅 2014 年, 全国关于马的赛事、 展会、 论坛、 文化活动等大小近百场, 人们往往参加完一个马博会又匆忙去参加另一个马博会, 活动的层次不高、 内容机械单调等导致人们出现视觉疲劳和心理疲劳。

     4  思路与对策

     4.1  出台相关政策, 加快立法工作


     我国应切实考虑运动马产业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借鉴国际成熟的运动马产业赛事政策、 法律, 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运动马商业赛事、 运动马福利彩票发行的法律法规, 保证运动马商业赛事公平、 公正、 公开, 保证马彩基金透明分配、 支持社会公共和慈善事业, 保证运动马产业规范发展。

     4.2  设立运动马产业
    
     积极建议国家农业部专设运动马产业, 从国家层面上重视运动马产业的构建与发展, 将马匹的品种保护、 引进、 马匹育种、 疾病防治、 饲草料研究产品开发、马匹驯练、 赛事组织等纳入运动马产业体系, 促进全国运动马产业的快速发展。

     4.3  整合资源, 广泛合作, 统一规划, 创建十类基地

     对我国运动马产业发展状况进行全面系统调研,科学分析, 整合资源, 统一规划中国运动马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 建设十类基地。

     1)建立马匹品种保护基地。在全国范围内, 对各地特有马匹品种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我国传统的马匹品种资源。

     2)建立现代运动马繁育基地。规范各地马匹进口, 积极引进国外优良种马, 在我国适合的地区建立马匹繁育基地, 繁育世界各种名马, 如汗血马、 纯血马、 阿拉伯马等, 为国内马主和俱乐部提供血统纯正、品种优良、 能满足各项现代赛事的马匹。

     3)建立马匹调教基地。对不同生长阶段、 不同赛事用马进行专业调教, 为社会提供性能优良的赛马。

     4) 建立马匹拍卖基地。逐渐推动马匹交易的市场化、 规范化, 定期组织马匹拍卖, 活跃交易市场。

     5) 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整合人才培养资源, 成立马业大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运动马产业体系设立马育种、 马兽医、 马营养、 马调教、 赛事组织管理、 马匹登记、 兴奋剂检测、 马具服饰设计生产、马文化研究与传播等专业方向。

     6)建立马匹疾病防治基地。建立国际化的马医院, 引进国际先进的仪器设备, 聘用国际知名的马兽医, 构建马匹全科诊断治疗体系。

     7)建立现代赛事基地。规划我国现代运动马产业的发展, 按照国际行业要求统筹建设赛事基地, 能够进行速度赛、 障碍赛、 绕桶赛、 盛装舞步等现代赛事, 为马主、 观众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

     8)建立饲草料研究生产基地。选择适合区域建立适合马匹的各种饲草料的种植、 加工基地, 完成饲草料的研究、 示范、 种植、 加工、 储运等任务。

     9)建立马具、 服饰设计生产加工基地。融合现代马具与传统马具的特点, 创建品牌, 开发马具服饰市场, 推动马具服饰向现代化、 国际化、 市场化发展。

     10)建立马文化研究传播基地。一方面要积极挖掘、 保护、 弘扬我国的传统马文化, 另一方面要积极学习国际马文化, 逐渐建立传统马文化与现代马文化、 国内马文化与国际马文化共相繁荣的马文化体系。

     (内蒙古农业大学 职业技术学院  王怀栋)

上一篇: 肉鸡免疫接种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