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随着奶牛精细化养殖的推广,饲草的种植、出售等一系列环节正由“传统”向“现代”演变。渐行渐进中,互联网+助推了现代草业的又一次华丽转身。
草原防火,网络“监视”
大庆市有草原面积500多万亩,在黑龙江省位居前列。
这些草原中,部分草原被油井、泵站、输油管线、输气管线等油田生产设施包围,可燃物很多。如果这些奶牛的“口粮”看管不利,很易引起火灾,后果是奶牛饥饿,奶农受损。
如今,草原防火远程监控系统的正式开通,使草产业向前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市畜牧兽医局草原站站长常峰给记者做了一个演示,只见他在电脑前输入了一个火点坐标后,电脑的画面上马上出现了火点的地址。
“以前,侦查草原要在带有数字的图纸上,用尺在上面量好距离。现在,轻点鼠标就可以通过系统中存入的各地防火信息,进行单兵视频监控。”常峰介绍着。
草原防火智能监控系统,为草原防火构建了一张全面的应急预警和处理“安全网”。目前,可视化调度、天翼对讲等正在建设中。
下一步,全市还将进一步完善区、县、乡镇的电脑设备,配备草原防火车载单兵,实现监控实时情况与电脑、手机互联,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情况。同时,防火巡查员配备一部智能手机,指挥中心只要打开手机,即可知道每个巡查员的位置、当天的巡查轨迹。
随着网络监控的进一步完善,今后还将及时监测几公里内草原火灾的发生。如果发生火情,高塔视频监控点可以自动识别,同时指挥中心会立即响起警报,根据火情发生位置,结合可视化调度、天翼对讲、单兵视频监控,实现智能指挥调度。包括人员实时定位、现场环境及时上传、指挥调度命令快速传达、平台任务派发等功能。
如何种草,网络“指点”
每年的种草时节,技术人员要顶着野外的强风、吃着尘土,在空旷的草原上为种植户丈量、示范、讲解。
互联网+的出现,技术人员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手机上、电脑旁为种植户“指点迷津”。
据常峰讲,他们将依托网络化平台开设栏目,派专家、技术人员,解答种植户们随时提出的问题。
网站上,不仅教种植户们如何种草,还上传一些草原种植、管理等一些知识。如建立草原鼠虫害及自然灾害互联网预警公告形式,公布当年的气候特点、鼠虫害种类、预警防护手段,并提供相应解决对策。
完善草原征占用等行政审批事项的互联网流转。
互联网+上,还有草原征占、用等行政审批事项,以及建立草原权属互联网备案,根据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让每一块草原都有“身份证”,加强草原管理,减少乱开乱垦现象。
在互联网+的网络里,还将增加草原经济作物市场、互联网资讯的调研等相关内容,引导种植户如何科学选择饲草的品种,减少因盲目种植而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饲草交易,“搬”到网上
养牛,离不开饲草交易。
在养牛户的饲草购买半径里,多是通过口口相传,到草原公司、中介人、承包户那里去买,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达成交易。
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康志玉说,传统的饲草经营方式,必须是在一条街上的某个店面,商业门面一般都较贵不说,销售既受客流量的影响,也受店面面积的影响。而在网络上,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足够详细的信息提供,给无数人浏览。同时,还免去了在传统店面里必不可少的产品介绍人员成本,一个人便可以在网络上操纵,节约了一笔人员开支。可以说,网上交易平台的建立,既解决了买和卖难的问题,还能够平抑地方饲草料交易价格,提高饲草料交易配送能力。一旦出现草荒的时候,也能在第一时间内,把全市饲草的应急储备拿出来。
网络提供了平台,让商家可以直接将产品和服务信息直接展示在消费者面前,省去了总经销商、分经销商、甚至广告商的费用,成本大大降低。
为了使饲草交易尽快“搬”到网上,大庆加快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信息资源有效共享。通过建设,使电子交易平台逐步具备信息中心、交易中心、结算中心和提货中心等功能。
据悉,利用互联网这条渠道,苜蓿、羊草、青贮等大宗草产品将更加丰富。同时,依托牧草现货零售、现货订单和现货竞拍等交易模式,实现牧草产品的标准化、交易的制度化及仓储物流一体化,形成草业市场便利、透明、公平的交易环境。此外,买卖双方还可以按约定的价格、标准、数量及时间生产和提货,真正实现卖者有其利、买家有所控的交易环境。
上一篇: 河南800余万头育肥猪上“保险”死1头获赔500元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