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也深入推进, 使猪业生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革, 散养户大量退出、 规模化猪场快速跟进的格局逐渐形成, 同时, 高风险、 高成本、 高科技的特征也日趋明显。面对养猪业出现的新常态, 在挑战与机遇并存、 挑战大于机遇的情形下,养殖场户今后会面临怎样的格局?这已成为业界共同探讨的问题。
1 传统产业存在弊端,面临转型阵痛
1.1 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
相关调查表明,目前全国年出栏生猪 50 头以下的分散饲养占养殖总量的 30%左右, 这些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户中, 大部分生产设施设备落后, 饲养管理粗放,养殖环境差, 标准化养殖比重低, 出栏量虽然增长较快,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 生产效能和成本存在很大差距。
1.2 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养殖效益明显下降
近年来, 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玉米作为主要的饲料用粮呈现刚性需求, 其增量远高于国内粮食预期增量, 导致价格不断攀升。加之养殖用地难、用工难、 融资难等问题也对猪业发展形成严重制约, 特别是近年来, 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生猪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但生猪价格并未相应上涨, 致使养殖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一直处于亏损或微利经营状态, 整体效益明显下降。
1.3 疫情形势不容乐观,食品安全存在隐患
近年来, 由于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 环境污染严重,饲养管理不善, 滥用抗生素等问题, 加剧了细菌病毒的变异速度, 生猪疫病呈现多发高发混感态势。这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 导致死亡率增加, 而且猪肉产品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食品安全风险飙升, 严重削弱了我国生猪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1.4 供求关系失衡,市场波动频繁
受生猪产能过盛、猪周期和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生猪市场波动频繁, 猪周期被打破, 淡季不淡、 旺季不旺成为常态, 让人难以捉摸, 对农民稳生产、 保供给、 促增收非常不利。另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 市场越来越开放, 国外猪肉、 种猪不断进入国内市场, 对国内产业带来了严重冲击。
1.5 环保压力增大, 散户养殖进退两难
近年来,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 环境污染问题开始显现。2015 年 “史上最严环保法” 的实施, 将迫使散户退出历史舞台, 规模场户环保投入也不得不增加。据悉,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推行限养和禁养政策, 环保问题已经关系到猪业能否在某些地区的继续生存。同时, 由于规模场户环保投入的增加,将使生猪养殖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总之, 当前我国猪业生产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对于广大散养户和中小型规模养殖场户来说, 挑战大于机遇。
2 散户退出明显加快,资本扩张加剧
近两年生猪市场持续低迷, 猪价反弹上涨的时间远远少于猪价下跌的时间, 不少养殖户承担了巨额亏损,已开始加速退出市场。在经历了2014 年这一次洗牌后, 未来散户退出趋势不可逆转, 规模化、 标准化养殖快速跟进将成为必然趋势。
首先,“旺季不旺、 淡季更淡” 的现象早已让养殖户对养猪业望而却步, 即使猪价出现偶尔的上涨, 也不敢轻易补栏; 其次, 大多数散养户资金链断裂, 即使想补栏, 也力不从心; 再者, 猪病频发、 原料上涨等因素, 也让越来越多的散养户被迫退出养猪业。
而遭受了 2014 年猪价深度低迷的影响, 在业内散户退出加快、 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下降的同时, 一些业外大佬开始计划跨界养猪, 这无疑会带来生猪产能的再度增加。与此同时, 各方所采用的生产模式也是利弊共存, 是否能取得预期收益令人担忧。 某些企业一味不计成本地采用先进自动化技术, 理性地看, 这是一种极为冒险的行为。因此需要警惕, 跨界资本的无序扩张, 将再次增加产能, 拉低猪价。
3 新常态下养猪业出路在哪里?
对于生猪养殖业来说,新常态有两层意思:第一是指整个行业已告别了 “猪周期” 时代; 第二是指生猪养殖业已告别了高利润时代, 进入到微利时代。总之, 未来猪价会越来越趋向于稳定, 不会大起大落, 养猪暴利时代将一去不返, 养猪场将更加趋向于规模化、 标准化、 资本化发展, 降低养猪成本, 提升生产效率将是唯一的出路。
新常态下的养猪业,应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标准化、 集约化、 科学化水平, 形成以科技进步为主的内涵式增长模式, 尽快实现由传统数量型增长向数量、 质量和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
时代在变, 养猪业必须走创新之路。2014 年移动互联网已经大爆发, 并打造了一些不可复制的奇迹。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 一些大企业探索移动互联网与养猪业的融合, 试图依托移动互联网, 打造集农业企业管理、 农产品交易及投融资于一体的农业互联网生态圈,从而实现从饲料、种子等农资采购, 到生产管理、 产品销售、 金融服务的全链条综合服务。养猪企业可以借助这种移动互联网与养猪业的融合模式, 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如今, 随着产业环境的变化, 养猪业已成为专业性极强且风险很高的产业, 也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笔者认为, 从总体趋势看, 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将成为发展趋势,多数散养户终将被淘汰,因此选择离开是顺应产业发展和政策引导之举,也是理性之举。
根据分析,今年后市行情将有一定反弹, 明年猪价将回归理性, 因此对于中小型规模养殖者来说, 调整猪群结构, 保持养殖规模, 适时适度补栏是首选。另外对于跨界资本大肆进军养猪业,大规模无序扩张的态势, 则建议政府、 部门及社会应给予必要的警示、 关注与政策引导, 以免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而不能自拔,造成更大的损失。
(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刘国信,杨锋)
上一篇: 饲料添加剂的作用与发展方向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