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畜牧业不论是在畜禽的饲养量还是在人均占有量上都有了明显增加。但是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不能仅是量的增加,更关键是在于质的提高。尤其是在生猪养殖方面,近年来,随着病死猪肉、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实行生猪养殖标准化对促进生猪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生猪标准化生产的必要性
目前,一家一户的散养方式越来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社会对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及环保养猪的要求日益突显,养猪业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 对农户个人而言,其本身获得的信息不完全,所以农户适度规模标准化养猪已成行业发展必然。 随着我国工厂化养猪企业的迅速发展,传统散养数量的减少,国内外对动物疫病、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重视, 以及消费市场对动物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后,猪的生产和防疫要严格与国际接轨,推行养猪企业标准化生产势在必行。 因此,推广标准化养殖模式,既能有效阻断动物疫情的发生, 保证畜产品安全,又能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然途径。
2 生猪标准化生产模式的研究
在生猪标准化生产模式方面,闫恒普等分析了生猪产业在生产模式和生产水平方面的问题,指出传统养殖与现代养殖相结合,以产业化带动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转化。在创新生产模式的实施中,必须进行“标准化”“科技化”生产。 张军民等报道,从标准化养殖的角度来看,“公司+农户” 模式中的两个主体连接较简单,生产经营没有太大的内在联系,公司在做市场的同时,推行标准化生产难度较大,产品质量也就难以保证。而“公司+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模式,将农户规范到小区当中,引入了一些社会化服务,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在生产经营中,采取两个模式两手抓的方法。 龚万明等探索现阶段我国生猪适宜养殖模式,提出了以标准化养殖场(小区)为主的“椭圆形”养猪模式,发展我国的现代化养猪业,同时还分析了正大集团采用先进的工艺和技术, 进行高密度、高效率、高质量的标准化养猪生产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正大标准化养殖的优点和标准化养殖发展趋势做一介绍。 金本华等报道称,现在成立许多猪业合作社,通过电脑可追溯监控,饲养“电脑猪”的生猪标准化养殖是一种新模式。
3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建设研究
关于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方面,杨和平等着重对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建设进行了探讨,标准化规模猪场规划设计主要包括猪场场址的选择、猪场建筑物的布局、猪场栏舍建设及生产工艺设计,对建设的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向社会宣传推进无公害生猪产品标准化的生产。 同时还以本地有名的猪业有限公司为例,指出了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在场址的选择、猪舍的建设、治污设施的建设、动物防疫合格证和建立养殖档案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 对标准化养猪效益的研究
养猪生产的标准化是指养猪业生产有关的标准化活动,是运用标准化的原理,对养猪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使生产过程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从而取得最佳生产效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原小强等通过对春亿养猪场标准化养猪的实证研究,指出标准化养猪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经济效益明显,有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控制疫病, 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生态效应。同时还介绍了“猪—沼—果”的生态农业模式,认为此标准模式在生猪饲养、果树种植、土壤肥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适宜在我国南方地区推广应用。
5 标准化生产对猪肉质量安全的研究
关于标准化生产对质量安全的促进方面, 马博指出随着全社会对肉类食品安全关注的提高,标准化养猪生产应纳入规模化养猪企业的经营和生产管理全过程。 这不仅是国内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疫病防疫的需要。 王瑜根据我国养猪业迅速发展的要求,在总结多年生产、科研、推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户养猪的具体现状建立了农户标准化养猪生产指标,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以及具体的管理应用办法。 钟永新也提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是生产安全优质猪肉的必然趋势以及有效模式,养殖小区应推行标准化生产,从畜禽的引进、饲料的供应、兽药使用、防疫消毒、改良、饲养管理等环节都应符合无公害标准要求,是生产优质安全畜产品的关键。
6 小结
总体来说, 目前国内生猪标准化生产的研究多以发展猪肉产业, 建立合理的猪肉生产模式出发,一方面建立在个案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某一地区或是某个规模化生产基地标准化养殖来阐述标准化养殖有利于形成生猪产业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是对标准化养殖中的养殖标准及生产技术进行论述,以及阐述建立标准化养殖小区的措施等。一般都是根据研究对象的自然、社会等条件提出问题,分析原因,给出建议及对策的思路来讨论。还有一些研究集中在猪肉质量安全方面,从安全保障方面论述说明生猪标准化养殖是解决质量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从以上参考的文献来看, 现有研究对于生猪标准化生产模式的研究一般定性分析较多, 实证与理论结合分析较少, 对具有代表性的生猪生产模式所产生的各种效益研究相对较少, 更鲜有建立数据模型来对实施标准化生产以后和之前的效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现有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问题的某一方面研究,局限于个别问题的解决,局部研究较多,整体研究较少,如在对标准化养殖带来的影响分析中,很少谈到其他的关联产业效应,在有关猪肉供应链的分析中也只考虑了上游的养殖及生产者, 很少有对中下游的猪肉产品企业进行分析,标准化养殖的经济、社会生态收益分析等等。
(陕西神木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 高光军、张鑫;陕西神木县尔林兔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高士孔;陕西神木县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站 王斌;陕西省志丹县种畜改良站 田峰)
上一篇: 标准化猪养殖小区的设计与管理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