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摘要:针对目前国内白羽肉鸡行业面临的低迷状况,本文从白羽肉鸡养殖行业目前的饲养模式、国内行情、历史事业和兽药企业等方面进行分析,为行业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预计2016年白羽肉鸡商品鸡市场将实现因供应量减少而出现的实质性好转。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大成、正大、勒竹畜牧联营公司 (温氏集团前身) 开始以“公司+农户”的方式组织肉禽生产,到90年代后期这种模式逐渐发展且成熟,一度也是被人们认可的有中国特色的肉鸡生产模式,在全国遍地开花。这一切,在2012年严冬中遭遇质疑!
1 肉禽行业的危机
1.1 历史事件
1.1.1 2012年11月23日,媒体曝光一只鸡从田间到餐桌只用45 d,是用饲料和药物喂出来的。紧接着央视再度曝光山东滕州等地区白羽肉鸡养殖户使用多种违禁抗生素及违禁激素药物催长白羽肉鸡,一系列的报道也把国内很多知名肉禽产业集团牵扯进来。
1.1.2 2013年1月12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兽药行业违规使用禁用药物、套用批号等问题。同时也强调肉鸡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大量使用药物与养殖企业及龙头大量推销药物有关。
目前,一些养殖企业或龙头与养殖户签订合同(分大合同和小合同) ,从饲料、雏鸡、兽药 (预防和治疗,甚至制定统一用药防治程序,平均每隔3~5 d就用3~5 d的药) 、回收、屠宰达到“五个统一” 。用药是有成本的,为什么老是投药呢?这其中主要
是因为饲养中鸡病不断,为了提高成活率不得已而为之。为什么疾病老是不断?主要原因是不符合标准的简陋禽舍、对生物安全的不重视以及养殖者缺乏基本饲养管理技能造成的。而这些问题是目前饲养模式环节不健全所造成的。试想一下,在“五星级环境”下饲养的鸡与在“小号环境”下饲养的鸡其健康的区别。
焦点访谈的报道,无疑是对白羽肉鸡现在的主流养殖模式“公司+农户”敲响了警钟。其实,在速生鸡事件发生前 3~5 年间,国家就让一部分科研人员调研论证, “一体化”与“公司+农户”模式未来发展问题。目的是保证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的食品安全问题,这是攸关民生稳定的大事。
简陋的养殖条件,低效率、不完善的养殖模式,循环低成本扩张受到警示, “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未来岌岌可危。
1.1.3 2013年1月15日,山东六和新希望集团在道歉中表示,肉鸡市场迅猛发展、产业低成本扩张,在部分环节存在漏洞,而肉鸡养殖环节最薄弱。一定程度上讲,六和遭遇的问题在行业上具有代表性。对此新希望集团董事长表示,投入资金适当调整“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据悉已有大型企业开始倡导“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和“无抗养殖”模式。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为向这种模式而做准备。投入转型越早机遇就越多,其发展就越大越强,这是中国养殖业的天时决定的。
1.2 调查数据
1.2.1 1月12日,博亚和讯消息,从2009年以来,祖代种鸡进口量持续大幅增长,2011年创纪录地增长23.7%,一举突破100万套达到121万套,2013年祖代种鸡年进口量创纪录地达到154万套,祖代鸡供应量持续增加。而白羽肉鸡市场遭受了2012年底的速生鸡事件和2013年初的人感染H7N9流感事件的双重打击,白羽肉鸡产业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低迷,去产能成为 2014 年白羽肉鸡行业的首要任务。
2013年底,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召开了“祖代白羽肉雏鸡引种总量控制方案协商会议” ,成功签订了 《2014年祖代种鸡引进数量承诺书》 。在资金压力与承诺书双重制约下,2014年,祖代鸡引种量大幅下降,据博亚和讯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祖代鸡引种量终止8连增,下跌22.73%,至119万套。
1.2.2 近日,据北京永大正大肉鸡发展中心总经理张国恒先生透露,2015年白羽肉鸡联盟再次共商白羽肉鸡行业健康发展策略,持续规划产能,李景辉总裁与各大祖代鸡企业领导商谈,调解过剩产能,达成约定:2015年祖代鸡引种量继续下降,将控制在110万套内,并呼吁各大企业减少换羽。其中,山东烟台益生股份将降15%,北京爱拔益加家禽育种公司与北京大风将降12%,为行业发展做出极大让步。
对于 2015 年祖代鸡进口量继续下降的约定,在资金受限与行业健康发展理念的约束下,笔者认为实行可能性极大,如此,2015年下半年,父母代种鸡量将继续下降,在2014、2015年祖代鸡引种量连续下降之下,2016年,白羽肉鸡商品鸡市场将实现因供应量减少而出现的实质性好转。
2 兽药企业的危机
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强,养殖企业的压力也就越大,迫使养殖企业养殖户认真尝试“健康生态养殖”和“无抗养殖” ,自然就调整到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上来,即“公司+标准化、专业化养殖场”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一些行业人士判断,兽药行业将来是疫苗、消毒剂、和添加剂三分天下,抗生素会存在,但会被大大地边缘化了。
这时,一定会逼很多兽药企业在生产方面规模化、规范化,几千家兽药企业存在,绝大多数兽药企业小而无研发能力,未来能存在吗?所以兽药企业目前可能的“危机”如下。
2.1 养鸡企业、龙头越规模化,其数量就会减少,兽药企业的竞争就会更加残酷,兽药企业数量也会大大减少,给有内功的企业带来机遇,使其不断地得以发展。最后形成人用药、动物药合一,做大做强达到整合。
2.2 做强的肉禽龙头企业形成垄断性的优势。
这必然导致他们对兽药企业的选择更加严格:一方面,对兽药产品要求更为苛刻;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对养殖者深度服务方面得到兽药企业更多的支持。那么,在产品国标化的背景下,能真正提供产品之外的附加值,如提供如强有力的技术咨询服务、产品服务,这样的企业会有一波上升的行情。相对地,延续以前那种策划产品卖点的企业可能会活得更加艰难。
2.3 一段时期内,为了弥补自己技术力量的不足、较少投入,一些养殖企业龙头有可能会更加依托专家型服务的兽药企业来搞好疫病防控甚至外包。这种情况,有高科技或高水准技术专家的首要企业就能在面临整合的行业中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改革开放30年,沧海桑田。无论是养殖企业还是兽药企业,危机的另一面就是机会,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准备的,抓住机遇成功的就是你。
(辽宁省鞍山市畜产品有害物质检测中心 张新竹)
上一篇: 洋为中用,选育适应本土环境的商品猪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