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我国兽用中草药开发研究亟待解决问题的探讨

我国兽用中草药开发研究亟待解决问题的探讨

     目前, 在畜禽疫病防控中常常采取免疫接种和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的使用逐渐加大也仍未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解决这一问题的其中之一途径是中草药及其制剂的研究及开发。 兽用中草药是应用纯天然植物及某些矿物药预防和治疗畜禽疾病或促进动物生长的物质。 由于它不会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药物残留,促进了食品安全,将在很大程度上逐步取代化学药品, 所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畜禽养殖者的欢迎。 中草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其开发商机凸现。 中草药在中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在开发中草药及其制剂方面,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畜禽疫病防控中研究和开发中草药及其制剂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畜牧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民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药残与耐药性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禁用了许多兽用药品饲料添加剂。 如美国撤销了恩诺沙星与沙拉沙星在禽类中使用的注册标准, 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再审批任何氟喹诺酮类作为兽药。 世界卫生组织于 2000 年 7 月 23 日在日内瓦召开会议, 提出了限制对牧畜使用化学抗菌药新建议。 近年来,世界上发现化药、抗生素类具有毒副作用和残留, 严重地影响人体健康, 甚至引起“三致”和损害免疫功能。 英国和法国自 1987 年以来植物药的购买力分别上升了 70%和 50%, 而美国市场每年亦以高于 20%的速度增长。 日本的汉方制剂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 每年都以 15%以上的速度增长。 标准化是我国传统医药进入国际市场的突破口, 是兽用中草药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物种丰富,药物种植面积大,品种齐全,但所占市场份额还不足 5%。 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我国植物药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工艺落后,缺乏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手段。这是中兽药界的难点问题,更是科技进步的需要,同时也是制约中兽药走向世界的“瓶颈”。 因此,必须要有中药材的质量规范标准,要在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所列的药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

     2  我国在研究开发兽用中草药及其制剂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草药资源丰富,但大部分是人用中草药,目前兽用的只有多种, 为避免与人用中草药资源的争夺, 兽用中草药添加剂的开发应多向人类应用较少或不用的资源进展。 中兽药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还相当严重,已影响了整个中兽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严重阻碍了中兽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 是我国中兽药产业国际市场竞争力低的主要原因。 要克服这些不足, 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重视。

     2.1  加强中兽药成分和药用机理的研究

     中草药成分并非单一,配伍组方复杂,应用通常是靠经验积累,没有足够的科学论证,在使用成分和剂量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作为指导, 不能够很好地利用有益成分发挥其优势, 也不能够完全回避潜在的有害残留危险, 这给中草药添加剂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造成一定的困难。 所以要集中药理学、药物化学、 药剂学、 药理分析方面的专家参加,加强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及结构和药理活性的研究, 并适当开展天然活性物质的化学合成、半合成的结构修饰研究工作,使其成分清楚、结构明确、作用机理详尽,中兽药药性理论内涵丰富。

     2.2  加强中兽药提取和合成制药

     在提取和合成制药的研究及生产过程中,有些原料药或合成药的中间体可以从动物或植物中获得, 这样就扩大了中药资源的应用范围,并能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从一些药用植物中直接提取有效成分作为制药原料的为数不少,重要的有:从小檗属植物中提取消炎药物黄连素; 从岩白菜属植物中提取治疗呼吸道疾病的岩白菜素等。 从药用植物中直接提取天然成分并制成新药用于临床的有青蒿素、石杉碱甲、丁公藤碱、樟柳碱、毛冬青甲素、川楝素、乙酸乌头碱、芫花酯甲及天花粉蛋白等。 以某些药用植物含有的某种成分作为新药的半合成原料或对有效成分的全合成, 通过化学合成或改造化学成分的结构,制成高效、低毒的新药物。

     2.3  通过扩大药用部位增加药源

     使用中药材往往取自植物或动物体的某一部位, 如仅用植物的根、根茎、叶、花或果实等,或者仅用动物的角、骨、甲(壳)等。 非药用部位常被作为废料而丢弃,较少根据再生增值的综合利用原则进行探索、研究。 以党参为例,党参以其根入药,而党参的茎叶都含有党参皂甙,药用价值很高,却常被忽视,被制成饲料添加剂,不仅能提高鸡的产蛋率,而且能够增加蛋黄的颜色。 通过对某些植物的不同部位进行化学分析、 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等对比研究证明,可以扩大它们的应用或药用部位,因为同一种药用植物的不同部位常含有相同或相似的药用成分和生理活性, 一般只是含量多少和药效强弱的差异。

     2.4  提高中兽药的生产工艺和综合开发利用

     对于从事中兽药加工的许多生产者, 由于考虑到生产成本等问题,对新方法、新工艺研究得较少,或者在生产中不加以采用, 仍然沿用传统的比较落后的方法进行加工,因而产品比较粗糙,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也无法满足大规模、集约化畜牧生产的需求,因此,要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就必须采用先进的生产和加工方法。 同一种药材中往往含有不止一种可供药用的有效成分,未被利用的成分也常具有生理活性,因此药材中含有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应综合考虑,充分利用。 国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许多工作等,如罂粟果收集入药,将其秆制成治疗仔猪腹泻药“泻痢宁”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对传统中药方剂、剂型、药理、化学成分研究和临床试验,许多传统方药有了新用途,取得了新的进展, 使中药复方药和单方的潜在药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明显地提高了传统方药的临床疗效。 一些传统方药或中药材过去没有发现或虽有记载而未引起重视的药效得到了证实, 开拓了新的药用途径。 近年来,中兽药开发有了新的进展,由过去单纯治疗型转向营养保健开发型发展。

     2.5  关于中兽药毒性、残留和抗药性的研究

     许多研究证实,中草药确实有毒性,经过加工、炮制可降低或减弱其毒性, 毒副作用与化学药剂相比相对较小。 就目前中草药添加剂的加工及检测技术尚难将这些有毒成分完全分离去除。 大多中草药成分中含有类似动物雌激素的生物活性物质———植物雌激素等,如异黄酮植物激素类、香豆素类和木脂素。 他们具有雌二醇类似化学结构,并与雌激素受体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还表现出对内源雌激素活性的促进作用和拮抗作用。 大量和长时间应用后有可能造成此种激素物质在体内的蓄积,给人类食品安全带来危害。 另外,兽用中草药被认为抗菌效果好不会产生细菌抗药性, 但部分中草药提取物长时间应用后会产生效果降低的现象。 因此对中草药添加剂开发研究应详尽进行细菌耐药性方面的试验。

     2.6  提升中兽药的现代化和规范建设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兽医药品与兽医生物制品管理法》正式施行以来, 我国在兽医药品研究与开发的规范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农业部制定了《新兽药审批方法》, 同时成立了兽医药品审评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新兽药的审批工作;为我国中兽药标准规范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000 年农业部颁布了《兽医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等文件。 这一系列管理办法正逐步规范我国兽药品研究、开发与生产的秩序,提高了中兽药的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

     我国兽用中草药产品要想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先决条件必须是实现兽用中草药现代化。 具体说来就是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研究体系,包括现代生物科学、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对兽用中草药作用机理、 兽用中草药基本理论进行基础性研究,使其安全性、有效性得到客观、直接的阐述;应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替代传统生产工艺, 中药材种植的发展方向就是产业化经营与规范化生产。 首先利用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或特征化学成分建立明确的质量评价标准, 由此才能确定中药的最佳产地和采收期,约束加工、炮制、储藏等生产环节。 兽用中草药剂型的发展方向是科学、方便和多元化。 西方现代医药在制剂学研究上遥遥领先, 兽用中草药在一定程度上是向现代西医的制剂靠拢,以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

     总之, 中兽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为在兽用中草药的研制与生产中应用现代高科技, 生产出剂型更新、科技含量更高的现代化兽用中草药;依据严格的标准规范进行加工、生产、销售;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出现许多大型兽用中草药专业企业;兽用中草药的生产和市场拓展到全球范围, 国际竞争加剧。

     (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胡莉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  魏祥法)

上一篇: 肉用种鸡育成期的饲喂要求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