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摘要:夏季是一年之中气温最高的季节,易引起妊娠母猪发热、流产和死胎的发生,严重影响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笔者就夏季母猪的环境、饲养技术、配种、免疫接种和疾病防治等方面提出若干技术要点,以减少母猪流产和死胎的发病率。
夏季一般指每年的 6、7、8 三个月, 而闽南地区的夏季从 5 月中下旬就已开始, 气候由湿热转为炎热。 农村饲养条件下的杂交母猪和瘦肉型母猪因热应激和某些传染病的侵袭,妊娠母猪易诱发发热、流产和死胎等,严重影响家庭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如何预防或减少妊娠母猪的流产和死胎, 笔者就夏季怀孕母猪的饲养技术和疾病防治谈几点认识。
1 后备母猪的饲养技术
1.1 管理
每圈饲养 3~5 头,每天放入运动场适当运动,使其脚力健壮,也有利于减少第一胎母猪的难产率。 夏天高温时,注意喷水降温,也可加装排风机降温,避免后备母猪采食量降低。
1.2 营养
注意限量饲喂,预防母猪偏胖。 配种前2 周,可改用泌乳料,实施短期优饲,促进母猪发情,增加排卵数。
1.3 配种
年龄应在 8~10 月龄, 体重 110~120 kg初配,要求有过 2~3 次的发情周期,配种后立即肌注黄体酮 80 mg(1 mL/支×4)。
1.4 免疫
配种前做好基础免疫接种和猪内外寄生虫的杀灭,尤其要注重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免疫,如猪瘟、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的疫苗免疫。
2 妊娠母猪的饲养技术
2.1 管理
妊娠第 1 个月,使母猪吃好、睡好、少运动,1 个月后,适量运动,妊娠后期单圈饲养。 高温季节要有洗浴池和荫棚或喷水降温, 严禁妊娠母猪挤撞、咬架及人为追赶、鞭打。
2.2 饲喂
通常采用妊娠前期 (从配种到妊娠80 d)喂量少,妊娠后期(从妊娠 80 d 到产仔前 3 d)饲喂量可多。注意补充优质青绿饲料或蔬菜菜叶,不宜饲喂酒糟或发霉、腐败的饲料。
2.3 免疫
做好伪狂犬病等疫苗的夏季免疫(如一刀切免疫方法,一年免疫 3 次)。妊娠母猪分娩后要注意产后消炎、 乳水问题和环境降温以及环境安静母猪断乳后要加强体重管理,认真观察发情,做好配种前免疫接种,防止传染病的发生,迎接下一轮妊娠期的到来。
3 疾病的防治
3.1 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支原体(M.haemosuis)引起。 临床上以发热、红皮、黄疸和贫血为特征,也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该病多发生在高温、多雨且昆虫繁殖滋生的 5~8 月份。 (1)若母猪感染猪支原体, 妊娠期间不宜应用四环素类或磺胺类药物。 (2)可用黄连解毒散或茵陈蒿散拌料防治,每吨饲料加入 1 000~1 500 g,连用 5~7 d,连用 2~3 个疗程。
3.2 猪弓形虫病
猪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寄生于猪的多种有核细胞而引起的人畜共患原虫病。该病以高热、呼吸困难、消化及神经系统症状,怀孕母猪流产、死胎为主要特征。 (1)做好母猪舍的防鼠灭鼠工作,禁止猫进入母猪舍,避免空怀母猪吃到蚯蚓引起感染。(2)早诊断、早治疗,要在空怀母猪诊断用药,若在妊娠期用磺胺药等易引起胎猪的发育。
3.3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成年母猪繁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 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每年夏季是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高发季节。(1)按当地动物防疫部门提供的免疫程序或疫苗使用说明书要求实施疫苗接种。(2)可用清瘟败毒散或香薷散防治,每吨母猪料添加 1 000~1 500 g,连用 5~7 d,2~3 个疗程。 (3)配合应用板蓝根、四季青等中草药注射液治疗。
3.4 母猪产后三炎的防治
母猪产后的三炎指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尿道炎。(1)发情母猪交配或人工授精时,要认真做好公母猪生殖器官的清洁卫生,人工授精器械严格消毒,避免人为感染。 (2)产后 3~4 d 内, 根据分娩母猪阴户水肿程度和产后母猪体温变化情况来判断。 抗生素一般要连用 3 d,建议用青霉素、链霉素或头孢噻呋钠与鱼腥草注射液,盐酸多西环素与鱼腥草注射液, 氟苯尼考注射液与鱼腥草注射液等组方分别注射消炎, 若需要可用宫炎清等灌入子宫内消炎。(3)母猪分娩前 15~20 d 可用清瘟败毒散保健, 每吨母猪料添加 2 000~3 000 g,连喂 10~15 d,以减少产后母猪三炎的发病率。
4 讨论
1)后备母猪配种后,同时肌注黄体酮 80 mg;经产母猪配种后,同时肌注黄体酮 100 mg。 配种后至15 d 内要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喂给少量青绿饲料, 促进妊娠早期黄体的形成。 母猪妊娠 35~40 d,肌注亚硒酸钠维生素 E 注射液(8~10 mL),可以提高夏季母猪的免疫效果。
2)及时处理妊娠母猪的发烧问题。 根据母猪体温升至 39.5~40 ℃、40~41 ℃或 41 ℃以上的不同情况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和肌注药物等措施, 少用或不用“三安注射液”(安乃近、安痛定、氨基比林),改用板蓝根、鱼腥草、穿心莲、四季青等中草药注射剂;也可配合青霉素类等部分抗生素来退热, 以减少母猪的死胎数。
3)防止妊娠母猪便秘。 母猪怀孕中后期易发生便秘,要注意添加青绿饲料或调整饲料配方(如增加麸皮含量)。
4)母猪在妊娠 80 d 后,建议在妊娠母猪饲料中添加清瘟败毒散或黄连解毒散等中药制剂, 为母猪泻火解毒。同时要注意妊娠母猪蹄病的防治。有蹄裂的外涂优碘、龙胆紫或消炎软膏,若是饲料缺乏生物素的可适量添加;个别蹄部化脓的,外科切开引流排脓后,用双氧水清创,生理盐水冲洗,再撒布消炎粉或青、链霉素。
5)认真做好母猪舍的夏季通风降温工作。 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建造水帘设施, 以保障母猪生产环境的舒适,避免胚胎早期过多死亡。
(福建省云霄县火田镇畜牧兽医站 李鸿泰)
上一篇: 安徽拟拉长产业链发展肉牛养殖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