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析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混合质量管理

浅析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混合质量管理

     摘要:在饲料的生产过程中,混合工艺既是确保饲料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又是提高整个饲料生产系统生产率的关键。 本文主要对饲料加工过程中混合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混合质量管理措施进行了综述。

     0  引言

     对于整个饲料厂而言,要想在成品库中得到质量满意的配合饲料(饲料的混合均匀度达到标准要求), 除了必须要配备一台结构及技术参数符合工艺要求、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满意的混合均匀度的混合机外,前后工序的合理安排及混合机本身的合理使用均是重要因素,其中预混合添加剂的制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除此之外,混合机良好的装料情况、合理的操作顺序以及混合时间的妥善掌握等均会影响饲料的混合质量。 以下就饲料加工过程中对混合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混合质量管理措施做一概述,旨在为饲料生产的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1  混合质量概述

     混合质量指的是混合均匀度,目前公认并获得普遍使用的定量化表征混合均匀度的指标是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CV)。 在实际测定中,可以通过混合料中的内源物(例如食盐、赖氨酸和核黄素等) 在若干个样本中的含量分布来求得 CV的值,也可以通过外源示踪剂(例如甲基紫等)在样本中的分布来求得 CV 的值。 甲基紫示踪法和沉淀法都是 GB5918 规定的饲料混合均匀度测定方法。 饲料若混合不均匀,将使动物出现某些营养成分过剩, 而另一些营养成分不足的现象,特别是某些微量组分,必须充分混合均匀,否则将影响畜禽摄入的数量,难以保证动物获得全面的营养, 从而直接影响饲料利用率和动物生产性能。

     2  混合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机型的影响

     由于对流混合是将物料成团地从料堆的一处移到另一处的作用,因此可以很快地达到粗略的、团块状的混合,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有较多的表面进行细致的、颗粒间的混合,故以对流作用为主的混合机的混合速度必然较快,如卧式带状螺旋混合机既为此例,而且,各组分的物理机械性质对混合效果的影响比以扩散为主的机型小。

     2.2   组分的影响

     主要是指物料的比重、粒度、颗粒表面的粗糙程度、水分、散落性、结团的情况和团粒的组分等。 这些组分的物理特性差异越小,混合效果越好,混合后也越不易再度分离。 而某组分在混合物中所占的比例越小,即稀释的比例越大,越不容易混合。 为了避免混合后的再度分离,可在接近完成时添入粘性的液体成分(如糖蜜等),以降低其散落性从而减少分离作用。

     2.3   操作的影响

     操作对于饲料的混合质量也具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在进料时,应把配比量大的组分先进入机内或大部分进入机内后,再将少量及微量的组分置于上面,即置于易分散之处,否则微量组分团聚在一处不易迅速分散,影响进一步混合。 除此之外,维生素 B2等物料易产生静电效应而使之被吸附于机壁,影响饲料的混合均匀度,故应将机体妥善接地。

     3  混合质量管理措施

     3.1   预混合添加剂的制备

     3.1.1   载体或稀释剂的选择

     一般预混合添加剂占全价配合饲料不少于0.5%,若某预混合添加剂包括畜禽所需的全部微量成分,则可将预混合添加剂的剂量增加到全价配合饲料的 1%,甚至更多。 如果载体或稀释剂选择得当,成品不需要运送,添加剂中的活性成分不太集中,则不必用黏合剂,要是预混合的成品需在厂内进行长距离的输送, 则应当使用油脂,而使用油脂的最大缺点是一部分添加剂的活性成分会滞留在混合机的叶片上,影响清理。

     3.1.2   混合机的供料

     饲料厂在进行混合工艺时,添加各种成分的顺序取决于混合机的类型,一般混合机的添加顺序是首先将约 80%的载体或稀释剂送进混合机,然后再将称量好的活性成分铺到载体或稀释剂上,而对于有些装置,进行人工铺放不方便时,可将活性成分用一般的机械方法送进,最后再送进其余的 20%载体或稀释剂。

     3.1.3   预混合物的贮运

     添加剂经预混合之后,应以尽可能短的途径将其取出,贮仓的高度绝对不能太高,否则混合物下落会引起分级或分离。 对于每批混合物必须能识别分明,无论是袋装、罐装或用其他容器贮存,在容器上均须有明显的标志,最好用有色的符号或用标签加以区别。

     3.2   混合机的合理使用

     3.2.1   装料状况

     不论哪种类型的混合机,适宜的充满系数是混合机正常工作, 并且得到预期混合效果的前提条件。 卧式螺带混合机的适宜充满系数为 50%~80%, 立式螺旋混合机的适宜充满系数为 80%~85%, 行星绞龙混合机的适宜充满系数为 50%~60%, 水平圆筒混合机间歇作业的适宜充满系数为 30%~50%, 连续作业时的适宜充满系数为10%~25%,V 型混合机的适宜充满系数为 30%~50%。

     3.2.2   混合时间

     最佳混合时间是指达到最高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 CV 最小)所需要的最短混合时间。变异系数 CV 的值越小说明混合的均匀度越高, 混合时间过长不仅会浪费能源,增加成本,同时还可能因为物料相互摩擦产生静电,反而降低饲料的混合均匀度,而混合时间过短则达不到混合均匀的目的。 除此之外,最佳搅拌时间也与混合时所加入的物料数量有关, 在预混合饲料的生产过程中,加入含量很微量的成分,所需的搅拌时间往往也较生产全价配合饲料的混合时间要长一些。

     3.2.3   操作顺序

     饲料中含量较少的各种维生素、药剂等添加剂或微量组分均需在进入混合机之前用载体事先稀释做成预混合物,然后才能和其他物料一起进入混合机。 在加料的顺序上,一般是配比量大的组分先加入混合机内,将少量及微量组分置于物料上面。 在各种物料中,粒度大的一般先加入混合机内,而粒度小的则后加,物料的容重亦会有差异,当差异较大时,一般是先加入容重小的物料,后加容重大的物料。

     3.2.4  避免分离

     固体颗粒的混合物有静态流动性,即使物料在仓内或袋内明显地处于静止状态时,物料的颗粒仍在不断地相对运动着,任何有流动性的粉末都有分离的趋势。 故为了避免分离,饲料厂多采用以下方法: 力求混合物各种组分的粒度相同,也可用添加液体(油脂或糖蜜等)的方法来避免分离;掌握混合时间,不要过度混合;把混合后的装卸工作减少到最小程度;混合后立即压制成颗粒, 使粉状混合物的各种物料成分固定在颗粒中。

     4  小结

     实践生产表明,混合不均匀的饲料不仅容易使动物出现某些营养成分不平衡的现象,影响畜禽对于饲料的摄入量,而且将难以保证动物长期的生产需要,影响饲料的利用率和动物的生产性能。 故在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应加强饲料混合质量管理,提高饲料产品的整体品质和经济效益。

     (江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林传星;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药学院  张晓鸣)

上一篇: 浅谈粗纤维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