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1 黄曲霉概述
1.1 黄曲霉的生长及特性
黄曲霉是一种真菌,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 花生和玉米以及核桃等干果是其良好的繁殖场所。在有氧条件下, 温度范围在 4 ~50 ℃(最适宜生长温度为 25 ~30 ℃)和潮湿(相对湿度 80% ~90% )的环境中最收稿日期: 2014 -11 -18容易生长, 特别是我国南方每年 7 8、 9 月梅雨季节是黄曲霉发生高峰期。黄曲霉即使在含氧量极低的环境中生长也不受影响, 但能明显地延缓黄曲霉毒素的形成。黄曲霉非常耐热, 只有通过长时间高温(100 ~ 120 ℃)高压的作用才能失活, 在一般情况下并不足以完全失去活性, 但对强酸和强碱较为敏感。
1.2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的代谢产物, 其化学分子基本结构为二呋喃氧杂奈邻酮,毒性很强, 一次性摄入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的霉变饲料(达到中毒剂量)会发生急性中毒。日常养殖生产实际中, 这种一次性摄入达到中毒剂量的情况非常少见, 一般多为长时间使用霉变饲粮, 致使动物体内长期累积从而达到黄曲霉中毒剂量上限阈值引发的黄曲霉慢性中毒现象较为多见。在各类黄曲霉毒素中, 黄曲霉毒素 B1 的毒性最大, 也最为多见, 其次是 M1、 G1、 M2、 B2 和 G2。蛋鸡对黄曲霉耐受值为 200 mg/kg。
2 黄曲霉的毒害作用
2.1 损害肝脏
黄曲霉对动物肝脏组织具有极强的破坏作用, 表现急性肝炎、 出血性坏死、 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胆管增生, 严重时可导致肝脏发生癌变。脾脏和胰脏也可发生轻度的病变。
2.2 免疫系统抑制剂
黄曲霉毒素的核心危害作用是对免疫系统的破坏及对免疫应答的强烈抑制, 使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急剧下降, 动物免疫能力降低或者产生免疫应答反应迟钝,导致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 抗病力下降。
2.3 凝血因子抑制剂
动物黄曲霉中毒后, 因体内凝血因子被破坏, 常出现皮下出血, 肝脏弥漫性出血, 以致贫血、 黄疸性肝炎等。
2.4 高度致癌性
黄曲霉可以诱发动物很多器官的组织细胞发生增殖现象, 具有高度致癌性, 特别是肝脏发生癌变几率最大。
3 蛋鸡黄曲霉中毒临床症状
蛋鸡出现咳嗽、 甩头现象, 同时有脸肿、 流鼻涕等现象。随后采食量减少, 蛋的颜色变白, 产蛋率大幅度下降, 蛋变小, 软壳蛋和砂壳蛋增多, 并且出现黄绿色的稀便, 采食量下降, 严重者死亡。
4 蛋鸡黄曲霉中毒病理变化
病鸡消瘦, 脱水, 鼻腔黏膜出血, 内有黏液;肝脏肿大、 硬化, 有 1 层包膜, 并有黄白色的坏死点和出血点;心包炎、 肝周炎、 气囊炎等;腹腔内有大量破碎的卵黄, 卵黄呈灰白色;脾脏肿大, 有出血点;胰腺肿大;肾脏肿大, 有出血点;胆囊肿大, 充满胆汁;腿肌和胸肌有出血点。
5 黄曲霉中毒的防治
黄曲霉中毒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只能通过预防,养殖严禁使用发霉变质饲料, 存放环境要干燥通风。在饲喂过程中饲料要少喂勤添, 每天要清除剩余饲料, 以减少黄曲霉中毒事件的发生。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应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停止使用霉变饲料, 切断黄曲霉的来源。(2)饲喂适量脱霉剂(如丙酸钙混拌饲料), 脱霉剂能与真菌胞浆膜上的固醇结合, 改变胞浆膜结构通透性, 使胞浆膜内容物渗出, 从而抑制真菌生长。(3)可用 5%硫酸铜溶液带鸡喷雾消毒, 或用 20%石灰水、 2% 次氯酸钠溶液进行器具或场地的喷雾、 浸泡消毒。(4)电解多维和葡萄糖饮水, 减缓应激, 保肝利水。(5)补充维生素A、 E、 D3粉, 同时也可添加部分维生素 K3, 最大程度减缓出血等症状。(6)少量饲喂抗生素(如氟苯尼考等), 控制因免疫力下降而诱发的其他继发感染。(7)饲喂保肝护肾的药物(如五味子、 甘露醇), 保护肝组织不被破坏或得以修复, 同时加强肾脏代谢, 及时把黄曲霉毒素排除体外。(8)饲料中补加能促进肝脏机能的营养物质, 如蛋氨酸、 硒、 维生素(尤其是叶酸)等。肝脏净化霉菌毒素过程是基于谷胱甘肽的氧化还原反应, 而硒可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 蛋氨酸有利于谷胱肽的组成, 叶酸可直接降解黄曲霉毒素。(9) 饲喂适量具有轻泄作用的钠盐,最大限度让动物排除消化道内富集的毒素, 减少吸收。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畜牧兽医局 张勇;四川省苍溪县唤马镇畜牧兽医站 邓军成)
上一篇: 环境噪音对饲养绿壳蛋鸡的影响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