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低鱼粉饲料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低鱼粉饲料对罗非鱼生长性能影响的研究

     罗非鱼是热带中小型鱼类,原产非洲,遍及非洲内陆及中东大西洋沿岸淡水咸水海区, 北部分布到西亚的以色列及约旦等地。罗非鱼具有适应性强、食性杂、病害少、繁殖迅速、生长快、产量高、肉质细嫩、无肌间刺等优点, 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世界推广的一种具有优良生长特性和良好饵料适应性的养殖品种。 它是继青鱼、草鱼等传统养殖种类之后,居我国淡水养殖品种的第六位。在我国水产品种引种项目中,无论从商品规格,还是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价,罗非鱼是最获成功的品种。

     蛋白质是鱼类生长和维持生命的必需营养物。鱼粉因适口性佳、营养丰富,尤其是氨基酸组成平衡,维生素 B2、B12等维生素及未知生长因子的含量丰富,一直以来是水产饲料中不可缺少的优质蛋白源。水产饲料中鱼粉的添加量远远高于畜禽的用量,在一些海水养殖品种,如对虾饲料中,鱼粉的添加量一般均高于30%。然而,由于捕捞量的下降和气候变迁的影响,导致鱼粉价格上涨且供应不稳定。而且,还有研究报道,鱼粉中磷含量虽然高,但不易被鱼、虾充分利用,相当数量的磷会随鱼的代谢产物排入水体,易形成富营养化水体,因此,开发适当的替代品是极为重要的。寻找替代鱼粉的新型蛋白源,特别是利用廉价的植物蛋白源来部分或者全部替代鱼粉,是国内外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罗非鱼是一种杂食性鱼类,食性广,配合饲料应用广泛,配合饲料中鱼粉用量较大。 近年来,由于国际上渔业资源日渐匮乏,进口鱼粉价格居高不下,由于资源和加工工艺等问题,国产鱼粉质量不稳定,国家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鱼粉。同时,由于饲料中鱼粉含量高,蛋白质水平较高,一部分不能被罗非鱼消化吸收,造成养殖水体污染较为严重。本试验用常规的蛋白质原料替代罗非鱼日粮中的部分鱼粉,研究配方中鱼粉含量小于 5%的可行性,对配制罗非鱼低鱼粉饲料、减少鱼粉用量、降低氮磷的排放等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试验用罗非鱼

     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某罗非鱼种场购得健康的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 × niLoticus)500 尾(35.12±0.80 g)。

     1.1.2  仪器

     增氧机,圆形水族箱(高1 m、直径80 cm,25个),循环水系统,海尔电冰箱(4 ℃),电子天平,烘箱。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将个体大小相似的罗非鱼(35.12±0.80 g)随机放入25 个已消毒的圆形水族箱中,平均每箱20 尾。 将 25 箱罗非鱼分为5 组,每组5个重复,分别标号记录,并按照要求给不同组饲喂相应的低鱼粉饲料。利用已充分曝气的自来水作为水源,水温为自然水温,并持续充氧。饲养周期为4 周。饲养试验期间每天投食 3 次。

     罗非鱼购回后经消毒,在试验开始前先暂养2d,再进行正式试验。试验期间每天 8:00,12:00 和17:00 进行投食,每组投食一种饲料(根据罗非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确定投食量,每次投食量约为鱼体重的 2%)。每次投食之前虹吸底部污物,并添加等量清水,以保持水质清洁,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总体积的1/3,水位保持在约50.0 cm 处。每天在固定时间测量水温并记录鱼体活动情况。

     检测水中的氨氮值和 pH,每周4 次,保持水中的氨氮值不超过1.0 mg/L 和pH 在7.8~8.5。每周分别使用净水宝和聚维酮碘消毒水体1 次,并在水质较差时彻底换水。

     每周从每缸中随机抽取5尾鱼,测量鱼体的全长、体长、体高和体重,同时测量每组鱼总重,并根据罗非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调整投食量。试验结束后计算净增重,并通过对各试验组和对照组罗非鱼的增重情况、体长增长量、全长增长量及体高增长量等指标的对比和分析来评价各低鱼粉饲料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2.2  罗非鱼生长性能的测定

     1.2.2.1  罗非鱼初始数据的收集

     饲养开始时测量并记录每组鱼的总重,并随机抽取每组鱼中 5 个样本,测量鱼体的全长、体长、体高和体重等数据。

     1.2.2.2  罗非鱼每周生长数据的收集

     饲养的每一周结束时分别测量每组鱼的总重,并测量样本鱼体的全长、体长、体高和体重等,以分析罗非鱼生长基本情况,并对饲养方案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

     1.2.2.3  罗非鱼饲养结束后生长数据的收集

     饲养结束时对每组鱼总重量进行测量并记录, 并从每组中随机抽取 2 尾鱼作为样本,测其湿重,并经烘干处理后测其干重。

     1.2.2.4  对罗非鱼生长性能的分析

     以增重情况、体长增长量、全长增长量及体高增长量等几个指标对每组鱼的生长性能进行比较和评价。

     1.2.3  试验饲料

     试验用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饲料制成沉性颗粒,放置在阴凉干燥处备用。
             
     1.2.4  罗非鱼生长性能的计算公式

     罗非鱼的净增重=饲养后体重(g)-初始体重(g);罗非鱼的增重率(%)=(试验后体重-试验前体重)/试验前体重 *100饵料系数=罗非鱼所摄食饲料重量/罗非鱼净增重。
1.2.5  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用 Microsoft ExceL 作初步处理,用 SPSS11.5 软件包(2002)ANOVA 模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X±SD)表示。

     2  结果

     2.1  各试验饲料的平均增重情况


     各试验组罗非鱼每周平均增重结果见表 2。 经过 4 周的饲养试验,无论是投食基础饲料(对照组饲料),还是投食低鱼粉的试验组饲料(1~4 号饲料),罗非鱼的体重每周都比前一周有明显增长。 投食对照组饲料的罗非鱼最大增重为 25.50 g,最小增重为 25.00 g,平均增重为 25.28 g;投食试验 1 组饲料的罗非鱼最大增重为25.05 g,最小增重为 23.65 g,平均增重为 24.55 g;投食试验 2 组饲料的罗非鱼最大增重为 24.85 g,最小增重为 20.80 g, 平均增重为 23.74 g; 投食试验3 组饲料的罗非鱼最大增重为 24.30 g,最小增重为23.80 g,平均增重为 24.03 g;投食试验 4 组饲料的罗非鱼最大增重为 23.65 g,最小增重为 23.40 g,平均增重为 23.57 g。 各投食试验组饲料的罗非鱼的增重与投食对照组饲料的罗非鱼的增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2.2  罗非鱼的生长性能

     2.2.1  各试验组每周净增重情况  见图 1。
            
     2.2.2  罗非鱼的体长

     经过 4 周的饲养试验, 无论是投食基础饲料(对照组饲料),还是投食低鱼粉的验组饲料(1~4 号饲料),罗非鱼在试验结束时体长都有明显增长。 投食对照组饲料的罗非鱼体长最大增长量为 3.54 cm,最小增长量为 2.78 cm,平均增长量为 3.07 cm;投食试验 1 组饲料的罗非鱼体长最大增长量为 3.47 cm,最小增长量为 2.74 cm,平均增长量为 3.01 cm;投食试验 2 组饲料的罗非鱼体长最大增长量为 3.32 cm,最小增长量为 2.74 cm,平均增长量为 2.85 cm;投食试验 3 组饲料的罗非鱼体长最大增长量为 3.31 cm,最小增长量为 2.66 cm,平均增长量为 2.94 cm;投食试验 4 组饲料的罗非鱼体长最大增长量为 3.26 cm,最小增长量为 2.64 cm,平均增长量为 2.81 cm;各投食试验组饲料的罗非鱼的体长增长量与投食对照组饲料的罗非鱼的体长增长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 3、图 2。
              
     2.2.3  罗非鱼的全长

     经过 4 周的饲养试验, 无论是投食基础饲料(对照组饲料),还是投食低鱼粉的验组饲料(1~4 号饲料),罗非鱼在试验结束时全长都有明显增长。 投食对照组饲料的罗非鱼全长最大增长量为 3.58 cm,最小增长量为 2.85 cm,平均增长量为 3.18 cm;投食试验 1 组饲料的罗非鱼全长最大增长量为 3.54 cm,最小增长量为 2.81 cm,平均增长量为 3.12 cm;投食试验 2 组饲料的罗非鱼全长最大增长量为 3.38 cm,最小增长量为 2.77 cm,平均增长量为 2.96 cm;投食试验 3 组饲料的罗非鱼全长最大增长量为 3.39 cm,最小增长量为 2.71 cm,平均增长量为 3.02 cm;投食试验 4 组饲料的罗非鱼全长最大增长量为 3.28 cm,最小增长量为 2.75 cm,平均增长量为 2.92 cm;各投食试验组饲料的罗非鱼的全长增长量与投食对照组饲料的罗非鱼的全长增长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 4、图 3。
               
     2.2.4  罗非鱼的体高

     经过 4 周的饲养试验, 无论是投食基础饲料(对照组饲料),还是投食低鱼粉的验组饲料(1~4 号饲料),罗非鱼在试验结束时体高都有明显增长。 投食对照组饲料的罗非鱼体高最大增长量为 1.97 cm,最小增长量为 1.72 cm,平均增长量为 1.85 cm;投食试验 1 组饲料的罗非鱼体高最大增长量为 1.89 cm,最小增长量为 1.71 cm,平均增长量为 1.81 cm;投食试验 2 组饲料的罗非鱼体高最大增长量为 1.88 cm,最小增长量为 1.68 cm,平均增长量为 1.74 cm;投食试验 3 组饲料的罗非鱼体高最大增长量为 1.87 cm,最小增长量为 1.69 cm,平均增长量为 1.75 cm;投食试验 4 组饲料的罗非鱼体高最大增长量为 1.86 cm,最小增长量为 1.67 cm,平均增长量为 1.72 cm;各投食试验组饲料的罗非鱼的体高增长量与投食对照组饲料的罗非鱼的体高增长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 5、图 4。
            
              
     3  讨论
       
     各试验组及对照组饲料成分中, 只有对照组饲料中鱼粉含量超过 5%(达到 12%), 其他试验组中除了试验 1 组饲料鱼粉含量为 4.7%,其他 3 个试验组饲料鱼粉含量都是 4.8%,且所有试验组饲料鱼粉含量都低于 5%。 此外,试验 1 组饲料中添加了酶制剂; 试验 2 组饲料中赖氨酸 (0.216%) 和蛋氨酸(0.144%)水平相对较高,但豆粕含量相对较低;试验 3 组饲料中赖氨酸含量为 0.216%, 蛋氨酸含量0.072%,豆粕含量为 14.80%;试验 4 组饲料中赖氨酸(0.18%)和蛋氨酸(0.036%)水平相对较低。试验结果表明,各试验组罗非鱼的增重情况、体长增长量、 全长增长量及体高增长量等指标与对照组罗非鱼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

     各试验组生长情况略有不同,以增重情况、体长增长量、 全长增长量及体高增长量等几个指标来比较,各组生长性能如下:对照组>试验 1>试验 3>试验 2>试验 4。

     结合各试验组饲料的营养成分差异, 初步认为鱼粉和豆粕含量较高的试验组生长情况相对略好;含有酶制剂的试验组生长情况比不含的略好; 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的试验组生长情况也相对更佳。

     4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 各试验组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罗非鱼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利用低鱼粉饲料饲养罗非鱼是可行的。

上一篇: 高温对猪人工授精效果影响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