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摘要:牦牛是我国高寒山区特有的古老畜种,具有耐寒、耐粗、耐劳、耐缺氧等特点,可以利用其它家畜无法利用的高寒草场牧草资源,为农牧民提供肉、乳、毛皮、役力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本文介绍了牦牛的分布和起源,牦牛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新疆巴州牦牛的繁殖特性和生产性能。
牦牛(Bos grunniens)在动物分类学上属牛科Bovidae)、牛亚科(Bovinae)、牛属(Bos),是我国青藏高原高寒地带及毗邻地区的特有畜种,自古以来就有“高原之舟”、“雪域之舟”的美誉,兼具肉、乳、毛、役等多种用途,是当地居民、特别是藏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美国一位研究西藏问题的专家甚至认为:“撇开牦牛业就很难设想藏区畜牧业能存在下去”。
1 牦牛的分布和起源
全世界共有牦牛1600多万头,分布在中国、蒙古、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我国是拥有牦牛数量最多的国家,现有牦牛1530多万头,主要分布在以青藏高原为中心,以阿尔泰山、昆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为骨架的中国西北、西南高原地带的西藏、四川、青海、甘肃、新疆和云南6省区,牦牛头数分别为497.13万头、470万头、420.12万头、125.92万头、19.25万头和4.53万头。
家牦牛的祖先是野牦牛(Bosmutus)。野牦牛又称犛牛,体格硕大(600~1200kg),性格凶猛,生活在海拨4000~6000m的高山寒漠地带,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野牦牛曾经分布很广泛,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乱扑滥猎以及恶劣气候与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已沦为濒危物种。进入21世纪,由于保护措施的逐渐落实,数量有所恢复,现在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及其毗邻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一带,且仅限于中国,总数约20000~30000头,其中西藏羌塘自然保护区约13200~14700头,新疆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约5800头,青海和甘肃约5000头。
中国是牦牛的发源地,据史料推断,大约在距今1~2万年,我国藏族的祖先—古羌人已开始驯养野牦牛,经过约5000~15000年的时间将野牦牛驯养成功并逐步形成了原始的牦牛业。其后又经过数千年不断选育,改进饲养管理,终于培育成现代的家牦牛。
牦牛由于长年生活在高寒贫瘠的山地草场,在极其严酷的自然环境下锻造了耐寒、耐粗、耐劳、耐缺氧、耐射等强大的生存能力,其受自然选择的影响大于人工选择,至今仍然是一古老而原始的畜种。由于产地的生态条件、草地类型、饲牧水平、选育程度、社会经济结构等有所不同,造成牦牛在体型结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利用方向等方面的差异,目前我国牦牛共有12个地方品种和1个培育品种(大通牦牛),新疆巴州牦牛就是优良的地方品种之一。
2 牦牛的生物学特性。
牦牛一般生活在其它家畜难以生存的海拔3000~5000m的高山草原地带,在西藏有些地区暖季放牧点超过5500m,成年阉牦牛甚至可到达6500m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牦牛在形态特征、生理特性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对严寒贫瘠、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的适应性。牦牛外貌粗野,体矮,身健,腿粗短,蹄坚实耐磨;头短额宽,鼻镜狭窄,嘴宽大,嘴唇薄而灵活;门齿坚利,齿面宽大;舌面附有强韧的丝状乳头。因此牦牛既可用舌卷食较高的牧草,又可依靠嘴唇协助用门齿啃食低矮牧草。在冬春冰封雪飘的严寒季节,牦牛仍可用颜面、嘴巴刨开厚雪采食低矮枯黄的牧草。牦牛善走崎岖的高山险路,翻越峭壁陡坡,长途跋涉,耐力极强,因此可以扩大采食范围,有更多的摄食机会。
高山牧区寒冷、潮湿,氧气稀薄。牦牛遍体密生长毛,双肩、体侧、大腿上的毛长达20~60cm,冬季粗毛间密生绒毛,整个身体像是被毛织的“围裙”包裹,可有效的保护机体御寒防湿,减少散热,避免冻害。牦牛的皮肤较厚,透水性小,汗腺不发达,汗腺管比普通牛长1倍,在寒冷环境下能保持被毛干燥,减少汗水在被毛中重新凝聚或冻结,或是再次蒸发而导致热量散失,有利于御寒保暖。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条件下,牦牛能在恶劣暴风雪、气温低于-40℃的冬季生存数月。牦牛还可以通过调节呼吸次数应对气温变化。在白天荫处气温为28℃时,牦牛呼吸次数为80次/min,而在早晨气温为5℃时,呼吸次数降为25次/min;1月龄的幼牦牛,在高温时呼吸次数可达130次/min,而在-6℃时则减少到7~15次/min。在寒冷时减少呼吸次数可相应的减少失热,维持体温正常。为了应对高原缺氧,牦牛的组织器官和机能形成许多不同于普通牛的适应性特征。牦牛的气管比普通牛短而粗大,胸腔大,心肺指数高,肺泡面积大,血液的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比普通牛高50%以上,所有这些特征使牦牛能够适应频速呼吸,其呼吸快、脉搏快,可增加气体交换量,获取更多的氧气。
3 新疆巴州牦牛的繁殖特性和生产性能
新疆巴州牦牛来源于西藏,至今已近百年,主要分布在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和静县、和硕县的高山地带,以和静的巴音布鲁克、巴轮台地区为集中产区。当地平均海拔2500m,四周高山环抱,草原辽阔,水源充沛,冷季长达8个月,积雪期150~180d,主要草种有针茅、狐茅、蒿草等[8,12]。巴州牦牛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选育,已形成体格大、体质结实、体型外貌较一致、遗传性能稳定、能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牦牛地方品种,2007年底存栏数为9.4万头。公牦牛1岁左右有明显的性反射,2~2.5岁开始配种,3~7岁时配种能力最强,8岁以后逐渐减弱,3~4岁的公牦牛可自然交配10~20头母牦牛。母牦牛初配年龄为2.5岁,繁殖年限可达10岁,发情配种季节为6~10月,上年空怀母牛发情较早,当年产犊的母牛发情推迟或不发情,膘情好的母牛多在产犊后3~4个月发情,7~8月为发情旺季,发情周期21d,持续时间32h,妊娠期257d左右。受胎率65%~90%,产犊率85%~ 95%,繁殖成活率57%。
牦牛是肉、乳、毛、役兼用的多用途家畜。巴州牦牛公犊平均出生重15.4kg,母犊14.4kg。1岁公牦牛平均体重68.8kg,母牦牛71.6kg。成年公牦牛平均体重260kg,母牦牛209kg。产肉性能较好,据2007年6月对刚度过冬季膘情较差的牦牛所作屠宰测定,公牦牛宰前活重237.8kg,胴体重114.7kg,屠宰率48.3%,净肉率31.8%;母牦牛分别为211.3kg、99.9kg、47.3%、30.3%[8]。牦牛肉含蛋白质21.19%,脂肪2.04%,其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牛肉、羊肉和猪肉,而脂肪含量则显著较低,因此牦牛肉属于高蛋白、低脂肪肉类。由于牦牛血液中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因此肉色较深。牦牛的皮、骨、毛、角、内脏、血液都是制药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牦牛每年可剪毛1次,剪毛时间多在5~6月份,剪毛部位主要是耆甲、臀股、腹、尾,平均剪毛量1.5kg,粗毛毛股平均长18.7cm,尾毛长51.2cm,此外每头牦牛还可抓绒0.5kg。牦牛是高寒牧区重要的役用家畜,可供驮、耕、骑、驾,一般能驮载70~80kg,日行30~40km,健壮阉牦牛可驮载200kg,日行25km。
巴州牦牛泌乳性能较好,在巴音布鲁克草原全年放牧条件下,6~9月份每天挤乳2次,平均日挤乳量2.6kg(不含犊牛自然哺乳量),年(120d)挤乳量约300kg。牦牛乳中含干物质17.35%,其中蛋白质5.36%、脂肪5.6%、乳糖4.62%,干物质是普通牛乳的1.34倍,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是普通牛乳的1.62和1.4倍,乳糖和普通牛乳基本持平[8,14],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是巴州牦牛的诞生地,也是全疆牦牛存栏数量最多的地州,具有发展牦牛乳及乳制品生产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牦牛乳属特色乳,适合加工酸乳、干酪等高档特色乳品。目前新疆尚无一家企业生产牦牛乳制品,建议当地畜牧业主管部门和乳品企业通过调研奶源和产地,在牦牛集中的产区选择适合的地点设立牦牛乳生乳收购站,每年6~9月牦牛产乳旺季收集牦牛乳,加工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牦牛乳制品,既可提高牧民的收入,又可增加乳制品新品种,满足不同人群对新型特色乳品的需要,并可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赢利途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奶业办公室 李景芳、叶东东;新疆奶业协会 李景芳、叶东东、陆东林 ;乌鲁木齐市奶业协会 陆东林 徐 敏;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预防与诊断中心 徐 敏)
上一篇: 双胞胎服务养殖产品降价将干毛巾拧出水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