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特色养殖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武宣县位于广西中部,东临桂平市,南靠贵港市,西接来宾市,北连柳州市,辖区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水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209国道由北向南贯穿6个镇(乡),来宾-武宣-平南二级公路横跨4个镇(乡),与建设中的三江-北海、平果-梧州高速公路呈双十字形交汇。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黔江上接柳江、红水河,流经5镇1乡,是广西正在打造亿吨黄金水道的重要一段,与郁江交汇后,经西江直通珠三角,常年可通航1000吨的船舶,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可常年通航2000吨以上船舶,是桂中的“水运门户”和桂中地区水路物资集散地。2013年该县甘蔗种植面积达43.21万亩,进厂原料蔗214.89万吨,山林面积达60.2万亩,境内的百崖大峡谷水质堪称超纯净水,被誉为“天然氧吧”,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十分有利于龟鳖、野山猪、竹鼠、家兔等特色养殖业的发展。
1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宣武县有两种特色养殖方式,其一是严格控制养殖物种进食中的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生产“无公害”“生态”和“有机”肉食产品,争取近期在养殖方式上有所突破。其二是特种养殖,以驯化、繁殖野生动物为主,追求养殖内容上的新、异。针对我县养殖业短、平、快的特点,武宣县近年来积极引导扶持广大群众调整养殖结构,尽最大努力发展区域特色养殖业。
特种养殖对于技术要求比较高、风险也较大、数量又不多,因此,相比较传统的养殖业来说,利润回报大。在稳定传统农作物种植优势的基础上,典型的有庭院林下火鸡、山猪、兔子、竹鼠、龟鳖、肉鸽养殖等。其中,在武宣县目前的特种动物养殖中,三里镇杏村移民新村竹鼠养殖已初具规模,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养殖收益。该村采取基地+农户+公司的管理形式,2013年竹鼠养殖创收135万元,全村人均竹鼠养殖近万元。另外,该县金鸡乡赖山村一农户尝试承包山头养殖野猪,目前,野猪数量已达1000多头。
到2014年第一季度,全县共有特种养殖户232户,其中,养殖龟鳖92户、养殖野山猪3户、火鸡3户、竹鼠12户、蜜蜂116户、其他养殖业户数为6户。合计存栏野山猪1350头、火鸡650只、养蜂5100群,畜牧产值当季度达到1.46亿元,同比增长3.91%,这些养殖户实现经济收入885万元,效益显著。
由于区位和交通以及特有的资源,该县的特色养殖产业正朝着扩规模和树品牌方向发展,为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2特种养殖中的一些问题
从目前武宣县特种养殖业的发展现状看,发展方向和思路值得肯定,但大都处在探索尝试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2.1土地调整难度大
目前武宣县正处于工业经济迅猛发展阶段,用地指标大多往工业企业方向倾斜,对畜牧业尤其是特色养殖业尚未出台相关政策。
2.2专业技术人才少
武宣县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机会少、时间短,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操作技能不强。药物供应、饲料的技术以及管理方法滞后,对养殖业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加强药物的供给,强化饲料新技术的推广,改革管理方法很有必要。
2.3没有龙头企业
虽然近年涌现出不少相关企业,但龙头企业几乎没有,这样导致了这些企业的经营规模小,产品不精等问题,整体链条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与市场对接,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2.4生产资金筹措难
特色养殖的动物品种引进成本较高,生产周期较长,饲养户生产资金缺乏,贷款融资困难,造成资金断链,形成发展瓶颈。资金短缺也造成养殖栏舍不规范,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同时,有的养殖户盲目发展,缺少项目支撑和资金扶持,影响和制约了特色养殖业的发展。
2.5急功近利,盲目上马
特种养殖这个行业,急功近利是大忌,但偏偏在我县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急功近利,盲目上马一些养殖业,夹杂一些虚假信息,尤其是在种源方面。种源质量没有保证、配套的服务又跟不上,加上过分的暴利,最终影响和制约了特色养殖业的发展。
3加快发展特色养殖产业的几点建议
3.1合理布局,减免程序
各乡镇在土地规划时,应按“畜牧法”有关规定,未雨绸缪,预留养殖业用地,明确地域功能划分,制定总体规划和控制规划。尤其是国土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抓好土地流转工作,整合土地资源,按照规划和布局的要求引进项目和企业,逐步培养龙头企业,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特色养殖布局模式。
3.2正确引导,加大扶持
积极争取相关的项目资金支持,统筹并加大畜牧、农业、交通、财政、电力、国土等部门的政策扶持力度,为产业发展创造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特色养殖业的改造升级。建立起一套企业与农户
自筹、政府补贴、银行贷款以及社会融资四大资金来源体系。企业和养殖户应适度发展,量力而行,按照自身投资承受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制订切合实际的发展规模,规避市场风险。
3.3培育龙头,延长产业链条
要大力引进和培植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走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在加强龙头企业建设过程中,要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资金、政策、基地建设、产品开发与认证上进行全方位支持。
3.4强化培训,引进人才
一是多渠道发挥农民才智,积极培养高素质的本地养殖人才。二是通过人才引进、培训的开展和政府输血的帮助模式全面提升养殖业从业人员的养殖水平,对基层技术人员在工资福利待遇、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稳定基层科技技术人员队伍。
3.5兴建小区,规范生产
兴建养殖小区是提高养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减少环境污染,推进村镇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武宣县二塘镇政府,唐湘景)
上一篇: 通辽养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