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鸭旱养现状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肉鸭的养殖逐步由传统的山塘、水库、鱼塘、江河等水上养殖转变为旱养,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笔者深入南宁市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南宁市为保障城乡居民食品的有效供给,通过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推动生产方式转变,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财政支持力度,营造畜牧业发展良好环境,使肉鸭旱养成为全市养殖业的新亮点和增长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3年全市旱养肉鸭出栏1500多万只,其中,以广西实隆、华兴、扬翔3个畜牧公司为主的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带动旱养肉鸭农户400多户,养殖面积50多万平方米,年出栏量1200多万只。
2旱养的方法
养殖户根据场地环境、原材料采集和资金投入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养殖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
2.1平地垫料旱养
在栏舍地面垫上以木糠为主的垫料,肉鸭直接放到垫料上养殖。饲养员定期巡回检查垫料干湿度、均匀度及鸭粪量,发现过湿、缺少垫料及鸭粪量多的地方及时更换或补充新垫料,保证垫料干湿适宜、均匀和覆盖鸭粪。肉鸭全进全出,每出栏一批肉鸭即清理更换垫料,对场地进行彻底消毒。这种方法投资相对较少。
2.2离地网上旱养
地面用水泥硬化成光滑弧状,利用专用塑料网或竹片在距离栏舍地面60厘米左右搭建网架,双列式,中间为人行喂料道,网架外缘两侧安装饮水槽供鸭饮水,内缘两侧安装料槽便于喂料,鸭粪通过网缝落到地面。肉鸭全进全出,每出栏一批肉鸭即清理粪便一次,并对网架、地面等进行全面清洗和彻底消毒。
2.3网上旱养+底层发酵床
利用专用塑料网或竹片在距离栏舍地面60厘米左右搭建网架,双列式,中间为人行喂料道,将鸭放在网架上养殖,网架外缘两侧安装饮水槽供鸭饮水,内缘两侧安装料槽便于喂料。网架下的底层低于中间人行道40厘米~60厘米处用水泥硬化成平面,四周砖砌用水泥沙浆抹平,然后填满拌有发酵菌种的木糠或秸杆粉碎料的垫料而成发酵床,同时安装自动翻耙机。鸭粪通过网缝落到地面垫料,自动翻耙机定期翻耙垫料,使鸭粪与垫料搅拌均匀,让发酵菌将鸭粪有机物降解,达到无臭排放的目的。每批肉鸭全进全出,但垫料不用更换可以连续使用。这种方法设施化程度高、投资相对较大。
3旱养的好处
3.1提高了养殖用地利用率
传统的水陆放养占地面积较大,而采用旱养方法每平方米养殖肉鸭达到6只左右。
3.2缩短了饲养期,减少了饲料用量
同样品种和出栏体重的鸭,传统的水陆放养,由于水陆活动空间大、能量消耗大,所以消耗饲料多、养殖时间较长,一般需要饲养50天才能出栏,料重比为1∶2.8~3.0;而旱养方法鸭的活动空间小、能量消耗少,所以消耗饲料减少、养殖时间缩短,一般饲养45天便可出栏,料重比为1∶2.3~2.5。
3.3减少了病原体的侵害
传统的水陆放养,由于多批次反复使用场地和水体,场地和水体受到累积粪污的污染,给病原创造了滋生繁衍的条件,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从而使鸭容易被感染致病;而旱养方式使鸭远离污染源,极大减少了病原体的侵害。
3.4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旱养方法的肉鸭从进栏至出栏都集中在栏舍饲养,方便粪污的统一收集处理,周边环境不易受到污染。
3.5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
肉鸭旱养集约化程度较高,方便管理,特别是采用设施化旱养方法,劳动强度较小,饲养员只管加水添料、观察鸭的动态情况便可,一个劳动力可饲养管理10000只鸭左右。
4旱养存在问题
4.1栏舍建设较简陋
除公司的养殖基地或示范场外,绝大多数农户的养殖栏舍建设较简陋,只是水泥柱子撑起低矮的石棉瓦或油毛毡天面。
4.2生产配套设施不全
栏舍没有配套降温、防鼠、防鸟等设施,没有专门的兽医室、消毒更衣室,料房简陋、无防潮、防鼠、防鸟等设施。
4.3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完善
没有硬化排污沟渠,排污不畅通;缺乏专门的粪污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存在脏、乱、差、臭等现象。
4.4生产及投入品使用记录不全
大多数养殖户的生产及投入品使用记录不全,有的甚至不作任何记录,不利于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
4.5平养场地易脏、乱
平地垫料旱养方式,过湿、缺少垫料及鸭粪量多的地方未能及时更换或补充新垫料,裸露泥土容易被鸭搅拌成浆糊状。
5建议
5.1加强栏舍的标准化及配套设施建设
将传统的简易栏舍改造成标准化栏舍,重点对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造。
5.1.1南方地区温湿度较高,鸭舍高度以2.8米~3.0米,跨度以8米~10米为宜。按每平方米养鸭4只~6只,每栋养殖5000只左右为宜。
5.1.2鸭舍屋檐两侧滴水处分别建设雨水排水沟,实行雨污分离。
5.1.3鸭舍四周安装卷帘,便于调节气温,保证鸭场良好的通风换气,避免产生环境应激。有条件的可安装水帘降温设备,确保夏天防暑降温。
5.1.4配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化尸池、焚烧炉等设施,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原则,及时将病死鸭及排泄物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5.1.5净化环境。健全消毒池、消毒室等消毒设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消毒制度,强化消毒工作;平养式及时更换或补充新垫料;采取彻底消除蚊、蝇、鼠害等措施。
5.2强化疫病防控
制订科学免疫程序,重点实施鸭禽流感、鸭瘟、鸭传染性浆膜炎和大肠杆菌等免疫预防;制订主要疫病监测和控制方案,定期委托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实施主要疫病监测、检测。
5.3注重产品质量安全
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兽药使用准则》要求使用兽药,严格执行用药休药期。定期或不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检。
5.4加强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
肉鸭旱养是对传统养殖方式的革新,仍然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设施建设和养殖技术参差不齐,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应该深入调研,总结出系统的规范的适宜推广的标准化肉鸭旱养技术,加强对养殖业主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无公害标准化肉鸭旱养技术水平,促进养殖效益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升。
5.5加强养殖档案管理
养殖档案管理是提升产业水平和质量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党中央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更充分体现了养殖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因此,从养殖业主层面,一定要建立并健全生产记录、主要疫病免疫监测记录、投入品采购使用记录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记录等管理档案;从政府监管层面,要逐级做好养殖场备案管理工作,建立并健全监管数据库档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现场检查指导档案管理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养蜂指导站,吴清越)
上一篇: 降低鸡场饲养成本的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