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企业资讯
首页>企业资讯>一春新加系的种猪性能测定

一春新加系的种猪性能测定

《一春新加系猪综合性能初探》发表于2015年第1期《养猪》杂志,本文对部分数据进行更新。

 乔建国2曾新斌1伍丽辉1蒋腾飞1楼平儿1*

(1 福建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福建省生猪良种选育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福建农林大学)

     摘要:本文以新引进加系猪及其第一代后代为研究对象,观察第一胎的繁殖性能、第一代后代的生长性能及肉质情况。结果表明:1、大约克第二胎的活仔达到13.95头,比第一胎高1.45头;长白第二胎的活仔达到12.52头,比第一胎高0.52头。经T检验,大约克不同胎次间各性状均为差异极显著(p < 0.01);杜洛克不同胎次间的窝均产活差异显著(p < 0.05),而平均出生窝重和窝均死仔数差异极显著(p < 0.01);长白不同胎次之间的平均出生窝重和窝均死仔数差异极显著(p < 0.01)。2、生长性能和饲料报酬:10批共315头断奶仔猪(平均断奶日龄为28天)在断奶后3天的日增重为204.6 g/d;运用美国奧饲本自动饲喂系统测定在40 kg~100 kg 99头(公)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的日增重分别为(889.4±104.0)g/d、(848.1±81.5)g/d 和(887.8±109.6)g/d,品种间不显著(P> 0.05);料重比都为2.4,品种间不显著(P> 0.05);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每次采食所需时间分别为(5.7±1.7)分钟/次、(6.9±1.7)分钟/次和(4.9±1.1)分钟/次,杜洛克和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之间达到极显著(P< 0.01),大约克和长白之间达到显著(P< 0.05)。场内大群测定(3840头)表明,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达100 kg日龄分别为157.39天、150.92天和152.18天,达100 kg背膘厚分别为15.28mm、13.28mm和14.57 mm。3、胴体性能:在宰前活重为102 kg时,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的屠宰率分别为74.2%、73.5%和74.3%;瘦肉率分别为65.5%、68.9%和68.4%。经肉色仪(OPTO-STAR)和pH计(pH-STAR)测定,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猪的肉色值58.34、69.2和71.88;失水率分别为4.38%、2.84%和2.26%。

     前言

     得益于中国-加拿大瘦肉型猪项目,加系猪在上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后,陆陆续续已有引入近万头。但近几年对新加系种猪的性能报道较少,尤其是系列的性能测定报告更少。

     2013年11月加裕(GENESUS)的1080头种猪到达一春公司后,到目前为止已全部完成第一胎的分娩,其后代(第一代)的整体性能测定也已基本完成。本文从引进种猪的第一胎繁殖性能开始测定,到其后代的生长性能、饲料报酬、胴体性能和肉质等进行一系列的测定。

     现将测定成绩简单汇报如下,希望能得到更多老师和同行的指导。

     1 测定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所用资料来自于福建一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核心场的繁殖记录、背膘测定记录、断奶称重记录。

     1.2 测定性状

     1.2.1 繁殖性状

     包括窝均总产、窝均产活、个体出生重。每胎产仔24 h内进行产仔记录。

     1.2.2 生长性状

     断奶后1天~3天的增重、日增重、料重比、采食量、采食次数、达100公斤体重日龄和背膘厚。

     1.2.3 胴体性状

     测定宰前活重、左半胴体重、左半胴体瘦肉量、宰后45分钟和24小时的pH值、失水率、肉色。

     1.3 测定方法

     繁殖性状和生长性状的测定严格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育种手册》进行;胴体测定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 825--2004 瘦肉型猪胴体性状测定技术规范。

     1.4 测定仪器

     美国奥饲本自动饲喂系统(Feed Intake Record Equipment, FIRE)、美国奥饲本单体笼称(FS-PSW500)、肉色仪(OPTO-STAR)、pH计(pH-STAR)、游标卡尺(上海量具厂)、胴体背膘仪(LIN-STAR)。

     1.5  营养标准
    
     测试期内(30 kg ~115 kg)的营养标准为:代谢能为13.6 MJ/kg,赖氨酸为0.88%,苏氨酸:赖氨酸为63%,色氨酸:赖氨酸为17%,蛋+胱氨酸:赖氨酸为55%,钙为0.75%,有效磷为0.35%,盐为0.22%。

     1.6  数据分析和检验方法

     所有数据用微软EXCEL软件进行分析,用其中的T两尾检验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繁殖性能
   

     从表1 可看出,随着胎次的增加,三个品种的窝均活仔数、平均出生窝重、窝均公仔和窝均母仔的数量均有所增加;而窝均死仔数有所下降。其中大约克第二胎的活仔达到13.95头,比第一胎高1.45头;长白第二胎的活仔达到12.52头,比第一胎高0.52头。经T检验,大约克不同胎次间各性状均为差异极显著(p < 0.01);杜洛克不同胎次间的窝均产活差异显著(p < 0.05),而平均出生窝重和窝均死仔数差异极显著(p < 0.01);长白不同胎次之间的平均出生窝重和窝均死仔数差异极显著(p < 0.01)。

     2.2 生长性能

     2.2.1 断奶后3天的增重

     对每批断奶后仔猪随机选30头左右进行断奶当天、断奶满3天后逐头称重(两次称重的猪需同一头),根据增重情况反应仔猪对新环境是否适应。从2014年7月18日到2014年12月24日,总共测定了10批共315头断奶仔猪的增重情况。详细见表2。
   

     从表2可见,每批断奶仔猪在断奶3天后平均日增重都为正,315头断奶3天后的平均日增重为204.6 g/d,说明断奶仔猪能较好地适应保育舍新环境,在断奶3天后也没有掉膘,甚至,最高的一批断奶3天后的平均日增重达到392.4 g/d。但也存在批次间差异较大的问题,说明还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2.2.2 生长性能测定

     (1)美国奥饲本测定情况

     利用进口的8套美国奥饲本自动饲喂系统在2014年8月16日至11月25日对99头公猪进行采食量、采食行为、日增重、料重比等性能进行测定。测定结束后进行活体背膘测定,汇总结果见表3。
   

     从表3可知,在平均体重39.9 kg~100.0 kg时,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889.4 g/d,848.1 g/d和887.8 g/d,三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 > 0.05);达100 kg的校正日龄分别为149.7天、151.4天和148.7天,平均为150.0天,这与大群测定(1620头)的达100 kg的校正日龄(153.0天)基本一致(见表4)。三个品种的料重比都为2.4。三个品种的采食行为有比较大的区别: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的日均采食量分别为2.2 kg/d、2.1 kg/d 和2.2 kg/d,三个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 > 0.05);三个品种的每次采食量分别为193.1 g、243.9 g和182.0 g;大约克每次采食需要5.7分钟,杜洛克需要6.9分钟,长白猪吃得最快,只需要4.9分钟。经T检验,大约克与杜洛克之间的采食速度差异极显著(p < 0.01);杜洛克和长白之间的采食速度差异极显著(p < 0.01),而大约克与长白猪之间的采食速度差异显著(p < 0.05)。也就是说,大约克每天平均完成2.2 kg的采食量,需要65.0分钟的时间;杜洛克每天平均完成2.1 kg的采食量,需要59.7分钟的时间;而长白每天平均完成2.2 kg的采食量,只需要57.8分钟的时间。可以概括地说:杜洛克每次吃得多,每次吃的时间最长;长白每次吃得最少,吃得也较快;大约克每次的采食量和采食速度居于它们之间。

     (2) 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种猪测定情况

     送了33头的大约克公猪到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进行种猪质量的测定和检验。测定结果优良【见38期农业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种猪测定成绩表】,其中一头大约克进行拍卖,其校正30 kg~100 kg日增重达到971g/d、料肉比为2.05,达到100 kg背膘厚为9.66 mm。所有投标猪的校正30 kg~100 kg日增重为853~971g/d、料肉比为2.3。这表明在测定中心的环境下,一春种猪能适应环境并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

     (3) 场内大群测定情况
   

     从表4可看出,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总共测定了3840头,平均结测体重为110.02 kg,达100 kg 体重时的日龄分别为157.39天、150.92天和152.18天,全部平均为155.70天;达100 kg 体重时的背膘厚分别为15.28 mm、13.28mm和14.57 mm,全部平均为14.94 mm。

     2.3 胴体性能和肉质情况

     在11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现场指导下,每个品种每个性别各随机选择性能中等的2头猪,共12头猪进行胴体性能测定,具体性能见表5。
   

     从表5可见,在宰前活重100公斤左右时,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的屠宰率分别为74.2%、73.5%和74.3%;瘦肉率分别为65.5%、68.9%和68.4%。
   

     从表6可得,长白猪的肉色值最高(71.88),大约克最低(58.34),杜洛克居中(69.2);失水率也是长白最低(2.26%),杜洛克居中(2.84%),大约克最高(4.38%)。pH24和pH45的差值,大约克、杜洛克和长白分别为0.84、0.31和0.62,表明杜洛克猪肉宰后酸化进程最慢。从肉质整体来看,在三个品种中,长白猪的肉色最好,失水率最低,宰后酸化最慢。

     3 结论

     3.1繁殖性能大有改进。在保证高产仔数的同时,仔猪的出生个体重仍保持在1.35 kg以上(见表2)。对比前几年报道的加系种猪性能[1-3],一春新加系长白和大白种猪窝均总产高出3~4头左右,窝均产活高出1~3头左右。与近年报道的美系种猪生长性能相比[4, 5,7],一春新加系长白和大白种猪窝均总产高出3头左右,窝均产活高出0.5~1.5头左右。

     3.2 生长速度提高明显。对比前几年报道的加系种猪性能[1, 2],一春新加系所有品种种猪达100公斤体重的校正日龄减少了5~10天左右。与近年报道的美系种猪生长性能相比,一春新加系所有品种种猪达100公斤体重的校正日龄不相上下[4, 5,7],甚至可以缩短15天左右[6]。

     3.3胴体及肉质性状较好。与近年报道的美系种猪生长性能相比,一春新加系所有品种种猪的瘦肉率基本持平[4]。综上所述,该批种猪具有适应性强,体质强壮,繁殖性能佳,生长速度快,胴体瘦肉率高等特点。

     4  结语

     育种是严谨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用科学的育种方法,更需要系统工程的思路和决策(平衡营养、健康管理、精细管理等)。无论哪一项的漏洞或不足,都会造成前功尽弃。

     (注:标“*”为撰写和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于百平,王羽.正成新加系种猪生长发育性能和繁殖性能的测试报告[J].现代畜牧兽医,2011(03):61-62.

     [2] 邓志欢,吴志君,;李琼华,等.永新加系种猪选育与配套组合的研究报告[J].养猪,;2007(02):19-21.

     [3] 秦英林,范海斌,胡旭.新加系种猪繁殖性能初报:2006中国猪业发展大会,中国海南海口,;2006[C]:249-250.这是会议论文。会议名称为2006中国猪业发展大会,出版地为中国海南海口。

     [4] 吴细波,肖有恩,韩定角,等.;良圻原种猪场新美系种猪生产情况初报[J].广西畜牧兽医,;2010(04):219-221.

     [5] 叶道武,张伟力.新美系种猪生产性能初探[J].养猪,;2012(05):59-60.

     [6] 孟庆利,徐利,王朝军,;等.北京养猪育种中心新美系种猪生长性能初探[J].养猪,;2014(03):77-78.

     [7] 常凤琴,杨和伟,付荣顺,等.诸美杜洛克种猪新品系选育报告:2013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学术研讨会,郑州,2013[C].

上一篇: 专访通威股份副总裁、海南片区总裁兼海南食品总经理易刚辉

下一篇: 正邦科技:四季度主要出于为提升应对周期底部的主动性而进行的产能缩减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