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饮用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饮用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是纳米技术在动物营养领域的应用突破,是将纳米工艺和动物营养学有机融合起来的一项前沿创新技术。运用纳米技术可以改善或改变维生素的水溶性、分散性和吸收率;改善维生素在畜禽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提高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改善维生素和其它营养素之间的相容性,并且在纳米尺度上观察认识维生素在提高畜禽保健功能和营养功能上的新现象和新规律。纳米级维生素是纳米级非连续相液体,由于尺寸小,比表面积大等原因,使其具有不同于微米粒度维生素的特性,即它的光学、热学、电学、磁学、力学、化学方面,生理、生化过程和营养性与微米粒度的维生素相比,都有着显著不同。独特的纳米载体和复合乳化技术,使各种维生素单体形成等量均质稳定的双层纳米结构,颗粒直径在10~30nm范围内,具有超大的比表面活性,可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无竞争跨膜方式吸收,使复合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由原来的30%左右提高至90%以上[1]。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对蛋鸡生产性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本实验旨在探究饮水中添加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与试验动物

    选择3600羽一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鸡群完全随机分为四组,探究在饮水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试验期42d。

    1.2试验地点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兴镇耀军肉鸡场。

    1.3试验日粮

    试验组和对照组日粮均使用陕西正大肉鸡颗粒饲料。

    1.4试验材料

    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粒径范围10~30nm;普通电解多维,粒径范围300~600μm。两种复合维生素中各项单体维生素种类及含量均相同。每1kg产品中,维生素A含量1080万IU,维生素D3为400万IU,维生素E为8000IU,维生素K3为1000mg,维生素B1为2000mg,维生素B2为2000mg,维生素B6为1000mg,维生素B12为20mg,生物素为60mg,叶酸为450mg,烟酰胺为26000mg,泛酸钙为5500mg,维生素C为60000mg。

    1.5试验方法

    1.5.1维生素饮用

    试验前对饲养场地及设备进行清洗消毒。整个试验期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室温控制在25~32℃。光照时间:前3d为24h,以后为23h。机械通风,自由采食和饮水。3个试验组分别饮用稀释比例为1:2000、1:3000和1:4000的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水溶液;对照组饮用稀释比例为1:2000的普通电解多维水溶液。

    1.5.2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按照艾维茵商品肉鸡饲养管理手册推荐程序进行。

    1.6肉鸡生产性能测定

    试验期间每日记录耗料量、观察鸡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鸡、残次鸡,记录淘汰、发病、死亡等情况;分别于1日龄、43日龄空腹逐一称重记录。计算各组出栏重、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残次率及死亡率等。

    1.7胴体品质测定

    试验鸡群于43日龄上午空腹进行测定。每组随机选取20只肉鸡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屠宰率=屠体重/活体重×100%;半净膛率=半净膛重/活体重×100%;全净膛率=全净膛重/活体重×100%;胸肌率=胸肌重/全净膛重×100%;腿肌率=腿肌重/全净膛重×100%。

    1.8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A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对肉鸡生产性能影响见表1。



    由表1可知,在整个试验期内(1~42日龄),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其中,试验I组的平均日增重最高;饲料利用率试验I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试验组肉鸡残次率及死亡率显著降低;试验I组出栏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2.2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对肉鸡胴体品质的影响见表2。

    由表2可知,各试验组屠宰率比对照组均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试验I、Ⅱ组肉鸡的半净膛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Ⅲ组提高不明显;各试验组全净膛率均有提高,但以试验I组最高,差异极显著;试验组的胸肌率和腿肌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



    3讨论

    3.1脂溶性维生素利用率均大幅提高

    普通电解多维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D3和维生素E经乳化处理后在水溶液中呈悬浮状态,粒径大,溶液不稳定,易分层沉淀,影响肉鸡吸收利用。纳米级水溶性维生素的微粒,以其独特的表面效应、界面效应和小尺寸效应,加强了水溶性维生素与胃肠道细胞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提高其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这对肉鸡维生素的及时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中脂溶性维生素是亲水性的,又处在胶体分散状态,因而是一种热力学稳定体系。更重要的是10~30nm级别的脂溶性维生素,改善了脂溶性维生素在肉鸡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性,使脂溶性维生素的胃肠道吸收率和生物利用率均大幅提高。

    3.2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溶液稳定性高

    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由于采用了先进的界面工艺,充分利用了维生素间不同的表面张力,瞬间纳米级超微粉碎,并在分子水平上瞬间进行生物膜深层次包埋,使不同酸碱度、不同热敏度、不同光敏度和不同氧化还原程度的维生素及其它营养物质共处于同一非连续相的液体中,彼此稳定而互不干扰,很好地解决了由于环境因子不稳定而使维生素效价降低的问题。有效成分被严格保护,维生素不易被氧化、降解,稳定性得到很大提高。

    3.3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各单体成分协同作用

    加强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有一个动态的功能协同结构体的衍生过程。纳米级复合维生素的功能协同结构体的衍生过程,实际上是维生素纳米结构的自组装体系或是分子自组装体系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说,纳米级复合维生素是由许多维生素和其它营养物质所组成的纳米结构体及大的分子聚集体所组成。例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C形成的功能协同结构体,其抗氧化功能会大大加强。纳米级维生素正因为有此特性,所以它的生物学功能的形成,并不是数种单体维生素功能的简单叠加和复合,而是所有具有保健和免疫功能的物质间,通过纳米结构和分子间的自组装,形成一种新型活性的、协同作用更强的、有独特营养保健免疫功能的功能协同结构体存在的维生素复合剂[3]。这种功能协同结构体的衍生过程在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产品中表现较为突出,而在普通电解多维中则不明显。

    由于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具有上述独特的物理特性和营养保健免疫功能,以及在生产应用中优良的效价比和方便的使用方式,所以说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是继粉状维生素和电解质维生素后的第三代新剂型维生素,势必会引发饲料添加剂领域的革命,改变人们对畜禽营养和免疫保健的思维理念。

    4结论

    本试验证明饮用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水溶液可显著提高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和出栏重,降低肉鸡残次率和死亡率;显著提高肉鸡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表明固体纳米复合维生素的吸收利用率显著高于普通电解多维。

    (陕西金冠牧业有限公司,党晓鹏)

上一篇: 引起肉鸡瘫痪的常见原因分析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