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羊绦虫病的症状及防治

羊绦虫病的症状及防治

    羊绦虫病是羊的主要寄生虫病。是寄生于羊小肠内的莫尼茨绦虫、曲子官绦虫和无卵黄腺绦虫等数种绦虫引起的,尤其对羔羊危害严重,甚至造成成批死亡。

    1羊绦虫病的生活史

    位于羊肠道内的绦虫成熟节片及虫卵随粪便排到体外后,被中间宿主地螨吞食,在其体内一个月左右发育为具有感染力的似囊尾蚴,羊吞食地螨后,似囊尾蚴即在羊肠道内翻出头节,吸附在肠黏膜上发育成成虫,以机械作用、毒素作用和夺取营养而使羊致病。

    2临床症状

    患羊症状表现的轻重通常与感染虫体的强度及其体质、年龄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可表现为食欲减退或饮欲增加,消瘦,精神不振,贫血与水肿。羔羊腹泻时,粪中混有虫体节片,有时还可见虫体的一段吊在肛门处。被毛粗乱无光,喜躺卧,起立困难,体重迅速减轻。若虫体阻塞肠管时,则出现肠臌胀和腹痛表现,甚至因肠破裂而死亡。有时病羊也可出现转圈、肌肉痉挛或头向后仰等神经症状。后期患羊仰头倒地,经常做咀嚼动作,口周围有泡沫,对外界反应几乎丧失,直至全身衰竭而死。

    3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羊可见尸体消瘦、肌肉色淡,胸腹腔渗出液增多。有时可见肠阻塞或扭转,肠黏膜受损出血,小肠内有绦虫。

    4实验室检查

    查找可疑羊的粪便中是否排出有虫体的节片,也可用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虫卵检查。其方法是:取可疑粪便5~10g,加入10~20倍饱和盐水混匀,通过60目筛网过滤,滤过液静置0.5~1.0h,则虫卵已充分上浮,用一直径5~10mm的铁丝圈与液面平行接触以蘸取表面液膜,将液膜抖落在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即可镜检。

    5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检出绦虫卵)符合绦虫病特征即可做出诊断。对因绦虫尚未成熟而无节片排出的患羊,可进行诊断性驱虫,如服药后发现排出虫体或症状明显好转,即可作出诊断。

    6防治措施

    (1)有条件的,易采取圈养的饲养方式以免羊吞食地螨而感染。

    (2)尽量避免在湿地放牧,尽可能避免在清晨和雨天放牧,以减少感染。

    (3)定期驱虫,舍饲改放牧前对羊群驱虫,放牧一个月内应驱虫1~2次,一个月后再次驱虫。常选用以下药物拌料喂服:a.丙硫咪唑10mg/kg体重;b.氯硝柳胺(驱绦灵)100mg/kg体重;c.硫双二氯酚75~150mg/kg体重。

    (4)驱虫后的羊粪便要及时集中堆积发酵处理,至少2~3个月才能杀灭虫卵。

    (5)经过驱虫的羊群不要到原来的草地放牧、应转移到清净无病原污染的牧场,可有效减少羊群再次感染绦虫病。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畜牧局,李四红,春慧敏)

上一篇: 畜禽养殖中易感染疾病及预防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