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舍仔猪腹泻常见原因及综合防制措施
仔猪腹泻特别是分娩舍仔猪腹泻仍然是当今养猪业的一大难题,通过加强分娩舍仔猪饲养管理、减少因仔猪腹泻造成的损失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办法之一。
1仔猪腹泻常见原因分析
1.1分娩舍仔猪腹泻的发生原因
(1)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新生仔猪本身没有保护性免疫机能,通常只有从初乳中获取免疫球蛋白才能初步建立免疫力。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虽很高,但下降也快,仔猪肠道免疫应答能力低下,因此仔猪受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易患病。
(2)仔猪调节体温的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抵抗力差,易患病。初生仔猪体温调节的神经系统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仔猪在出生20d内体温受环境变化的影响很大,当外界环境温度比仔猪的体温低很多时,仔猪的体温即迅速下降,代谢减弱,机体的免疫抵抗力降低,常发生各种疾病,特别是腹泻病易发生。
(3)新生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功能不完善,上皮细胞仅能分泌乳糖酶,胃内仅含有凝乳酶,而胰脂肪酶、胃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皆很少,其活性也很低,胃酸缺乏,尤其是盐酸缺乏。而仔猪胃液pH低于4时才有利于蛋白质消化,才能使大量病原菌灭活。
(4)规模化猪场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应激过强促使发病。尤其是实施早期断奶,其环境温度、饲料营养、管理条件未跟上需要,更易致病。据研究,早期断奶应激可降低仔猪体内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使免疫反应抑制,仔猪抗病力弱,易发生腹泻。
(5)营养和饲养管理不当所致。由于母猪无奶综合征而导致仔猪低血糖,仔猪由不活泼到水样腹泻,严重的由虚弱发展到低温、昏迷或神经症状。由于对仔猪突然强制补料或吃不良的奶汁和饲料,可导致乳猪补料诱导性腹泻或营养性腹泻。仔猪活泼有食欲,无全身症状,仅是腹消化不良的稀臭粥样状粪便。
1.2细菌性原因致泻
1.2.1黄痢
1~7日龄的仔猪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以第一胎母猪所产仔猪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时发病率较高;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排黄色稀粪,内含凝乳小片,排粪失禁,脱水消瘦,衰脱死亡。
1.2.2红痢
四季可发病,主要是1~3日龄仔猪发病,多为c型魏氏梭菌产生外毒素致病,发病急剧,病程短促,大多于1~3d内死亡,排出浅红色或红褐色稀粪,以后排含灰色坏死组织碎片,变成“米粥”状粪便。
1.2.3白痢
四季可发病,主要是10~20日龄仔猪发病。饲养管理差、气温剧变、阴雨连绵等多发,病程2~10d,以排出乳白色或灰色腥臭的糊状稀粪为特征。
1.2.4仔猪副伤寒
主要发生于多雨潮湿季节,多见于营养、卫生状况差的猪场流行。主要以慢性结肠炎,与肠型猪瘟相似。有的呈急性败血症,经1~6d死亡。
1.3病毒性原因致泻
1.3.1猪传染性胃肠炎
冬春季节较易发,各种年龄猪均可感染发病,日龄越小的仔猪危害越大。仔猪呕吐、水样腹泻,最后脱水死亡或成为僵猪,成年猪轻度水样腹泻。
1.3.2轮状病毒
早春和晚冬季节多发,以10~20日龄的仔猪最易感,新疫区偶有暴发,多为散发。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仔猪呕吐、腹泻,粪便黄白色或黑色,较腥臭,呈水样或糊状。
1.3.3猪流行性腹泻
各种年龄猪均可发病,多在冬春发生,夏季也偶有发生,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比,传播速度较慢,病死率较低,腹泻症状也较轻,常与胃肠炎混合感染。
1.3.4伪狂犬病
冬春季节多发,病猪精神抑郁、呕吐、腹泻、发抖,有的有后退、转圈等神经症状。
1.4寄生虫性原因致泻
1.4.1弓形虫
夏秋季节多发,呈地区性,湿热季节较多发,似猪瘟、流感症状,体温升高稽留,腹泻或便
秘,皮肤发绀。
1.4.2仔猪球虫病
高温高湿环境较易发生该病,多见于7~11日龄临床健康的哺乳仔猪拉黄色或灰白色稀粪为主。任何抗生素的使用都不理想或无效。
1.5缺铁性贫血
四季可发,以规模化猪场多发,病猪消瘦,食欲不振、便秘与下痢交替,可视黏膜苍白。
2综合防治措施
2.1科学饲养母猪,防止怀孕母猪过肥或过瘦
要获得健壮的仔猪,必须保证母猪饲喂全价的配合日粮,一般在怀孕的前期可采用适当的低标准饲料,但此时也是胎儿组织器官形成的阶段,对日粮中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质量有较高要求,所以怀孕前期的母猪多喂青绿饲料或多汁饲料有重要意义。怀孕后期应采用高标准饲养,以保证营养供给,促进胎儿正常发育,减少母猪脂肪消耗,为产后恢复体力和初乳积蓄营养。产后当天不要喂精料,适当饲喂麸皮汤或硫酸镁等轻泻剂,产后第三天起逐渐增加母猪饲喂量,可防止因母猪产后不食,便秘、缺奶而导致仔猪腹泻。
2.2做好母猪分娩前的免疫接种工作和产后母猪的护理
(1)母猪于产前36~42d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二联苗,于产前21~28d注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四价苗,予产前30d、15d各免疫接种一次红痢疫苗。
(2)待产母猪进入分娩舍前,必须对产栏和母猪进行彻底消毒,有条件的猪场可实行全进全出的方法,更有利杜绝病原微生物的交叉感染。
(3)做好母猪围产期的保健用药,在临产前一周到产后一周的母猪饲料中添加药物,可在每吨饲料中加“福立欣(复方氟苯尼考粉)500g+板青颗粒1000g”或“板青颗粒1000g+维克健(复方阿莫西林粉500g”,对预防母猪产后感染及仔猪腹泻病和呼吸道疾病有良好效果。
(4)母猪进分娩舍后和临产中,均应用温热的0.1%高锰酸钾溶液冼涤母猪的阴门、乳房、腹部。临产中擦冼并按摸乳房,挤掉奶头第一、二把奶,辅助仔猪吃上初乳,是防止母猪乳房炎和仔猪下痢的重要措施,尤其对第一胎母猪更重要。
(5)母猪分娩后用益母净(益母生化合剂溶液)100mL灌注子宫,对预防母猪乳房炎和产后无乳有良好防治作用。
3做好仔猪保健工作
(1)应用高蛋白、酶制小肽等成分的高质量乳猪料。
(2)注意保温工作,保持猪舍干燥,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
(3)适当限制仔猪的采食量,防止仔猪过度采食而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4)产出仔猪3~5日龄口服抗球虫药1mL/头。对球虫病引起的腹泻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5)仔猪出生后72h内注射铁剂l~2mL,对仔猪因缺铁面造成的贫血、腹泻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6)仔猪出生后3、7、21d做好三针保健工作,对仔猪腹泻及呼吸道疾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近年来对猪有害的细菌和病毒数量明显增多,而且还在不断变异,其中许多可引起仔猪拉稀和母猪发病。有些疾病可用疫苗来预防,但猪场已经注射了不少种类的疫苗,我们必须要清楚疫苗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同时免疫耐受的不断出现也是养殖业发展遇到的一个新瓶颈。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长远的观念来说,应采取更为严格的猪场管理措施,如严格控制引种猪场的数量,确保猪场与外界严格隔离,分娩舍和保育舍严格遵守“全进全出”的生物安全模式等,不断提高猪场的卫生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更多更健康的仔猪。
(黄梅县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蔡礼杰)
上一篇: 对肉鸡疾病防治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