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乳仔猪教槽料原料选用的研究进展(下)

乳仔猪教槽料原料选用的研究进展(下)

    2.2.3高品质鱼粉

    高品质鱼粉蛋白质含量一般为60%~70%,是乳仔猪优质的蛋白质来源。由于鱼粉品质难以控制,在使用时一定要测定其新鲜度,检测一些理化指标,鉴别是否掺假。仔猪教槽料添加鱼粉的目的是增加氨基酸含量和饲料的采食量,一般使用3%~6%的高品质鱼粉不会增加成本。

    2.2.4小肽类制品

    小肽类制品属于功能性蛋白质原料,具有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和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谷娟等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多肽(由免疫提高促进肽、组织细胞修复肽、抗菌促生长肽3种生物活性肽因子复合而成)0.5%、1.0%,研究断奶仔猪各项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添加复合肽可增加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料肉比(P<0.05),显著提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血清免疫指标及白细胞介素等免疫相关因子的含量(P<0.05);添加复合多肽0.5%可显著降低肠道大肠杆菌数量(P<0.05),增加乳酸杆菌数量,促进肠道健康[7]。周韶等选用7日龄仔猪进行试验,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鱼粉2%、血浆蛋白粉2%、植物蛋白小肽2%和植物蛋白小肽4%,测定血液生化指标及肠道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添加植物蛋白小肽4%可显著提高仔猪血糖浓度、血清总蛋白浓度(P<0.05),显著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P<0.05);植物蛋白小肽组血清IgG的水平显著高于鱼粉组和血浆蛋白组(P<0.05),植物蛋白小肽组中乳酸杆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有害菌数量显著减少(P<0.05)[8]。罗治华等研究发现,在仔猪料中添加抗菌肽制剂0.3%能够显著提高仔猪平均日增重(P<0.05),改善料肉比,降低仔猪腹泻率(P<0.05)[9]。黄木家等研究了抗菌肽制剂替代血浆蛋白粉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及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教槽料中添加抗菌肽制剂替代血浆蛋白粉可有效缓解仔猪断奶应激,提高日增重,改善饲料转化率,减少仔猪腹泻率[5]。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发酵法和酶解法等制备小肽类制品已被广泛应用,且小肽符合我国绿色、环保和低碳政策,因此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小肽制品对提高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对小肽的吸收、代谢和转运的生理机制尚不清楚,同时其应用和生产工艺还并不完善,这些方面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2.3添加剂类原料

    断奶对仔猪黏膜屏障功能、生长性能及健康影响的完整机理:通常情况下,环境和日粮的改变会降低畜禽的采食量,导致肠内营养物质缺乏,进而使肠黏膜功能受损,不仅会造成消化吸收不良,而且还会因机体吸收抗原、毒素和细菌移位引起炎症,造成生长性能降低和引起腹泻,增加感染疾病的几率。肠道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其完整性,通常肠道完整性的维持依赖于肠黏膜上皮屏障、肠道免疫系统、肠道内正常菌群、肠道内分泌及肠蠕动,其中关键的屏障是肠黏膜上皮屏障和肠道黏膜免疫屏障。可通过添加剂有酸化剂、多糖提取物和微生态制剂来改善仔猪肠道健康。

    2.3.1酸化剂

    教槽料中添加酸化剂有助于降低胃肠道pH,有利于胃蛋白酶原转化成有活性的胃蛋白酶,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仔猪腹泻,还有助于改善饲料的适口性。陈宝江等研究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酸化剂,可显著降低胃和十二指肠的pH(P<0.05),显著改善肠道菌群平衡(P<0.05),提高结肠食糜挥发性脂肪酸中丁酸和戊酸含量,降低乙酸含量,还可显著促进空肠绒毛生长(P<0.05),促进胃肠道健康[10]。张旭晖等研究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复合有机酸化剂可显著改善断奶仔猪料肉比,降低腹泻率,同时还可显著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有效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11]。晏家友等研究表明,微囊包被处理的复合酸化剂可极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胃和小肠pH(P<0.05),极显著提高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P<0.01),结果表明,包被工艺可显著提高酸化剂对仔猪的饲喂效果[12]。

    但在酸化剂使用过程中,饲料的类型和组成差异、酸化剂种类、添加量、添加时间、吸收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应用效果。当前影响其应用的主要原因是其使用效果不稳定,成本相对较高。今后要解决好酸化剂在生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动物品种、消化生理特点及饲粮的类型,加强饲料酸结合力与原料组成达到最佳定量时酸化剂最适添加量的研究,为其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依据,保证使用效果;加强不同酸制剂对动物的生理与营养作用机理研究以及不同酸化剂复合配比优化及生产工艺的研发,开发出专用、高效复合酸来供应市场;开展酸化剂与其绿色饲料添加剂配合使用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酸化剂的应用效果。

    2.3.2多糖类提取物

    近年来,多糖类提取物因具有无毒、无害、无耐药性等优点,应用于仔猪保健效果较好,成为研究热点。大部分多糖可结合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结合位点,竞争性地抑制其吸附侵染肠黏膜细胞,发挥抗菌抗病毒作用;此外,多糖还可激活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网状内皮系统、补体,促进干扰素、IL生产从而起到增强机体免疫性能的作用。近来研究较多的多糖类提取物主要有黄芪多糖、甘露寡糖、刺五加多糖等。骆先虎等在断奶仔猪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复方黄芪多糖(添加量为200、500、1000mg·kg-1),结果表明,试验组在平均日增重、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料肉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腹泻率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添加复方黄芪多糖500mg·kg-1即可达到最佳促生长、降腹泻的效果,过多添加则会增加食糜黏性,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率[13]。甘露寡糖广泛存在于酵母等多种植物和微生物的细胞壁中,具有保护肠道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孙丹丹等研究了酵母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酵母提取物0.5%可显著提高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P<0.05),并可显著降低腹泻率和料肉比(P<0.05)[14]。游金明等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甘露寡糖、丁酸钠及其组合来比较不同组间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水平,结果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一定水平的甘露寡糖可显著提高日采食量及抗体水平(P<0.05),极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P<0.01),显著降低料肉比(P<0.05)[15]。刺五加多糖是从刺五加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韩杰等研究了刺五加多糖对仔猪免疫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刺五加多糖800mg·kg-1能够缓解由于免疫应激引起的仔猪生长抑制[16]。杨侃侃等、韩杰等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刺五加多糖,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刺五加多糖300~1000mg·kg-1可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P<0.05),极显著降低料肉比和腹泻率(P<0.01),显著提高血清IL-2、干扰素-γ含量(P<0.05),极显著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P<0.01),显著降低血清皮质醇水平和大肠杆菌数量(P<0.05),同时可显著提高肠道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数量(P<0.05)[17-18]。

    多糖作为一种生物活性添加剂,可增强动物免疫力、降低疾病死亡率和促进动物生长。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和化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多糖及其复合物的活性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多糖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天然产物中含量很低,提取分离比较困难,质量不容易控制,由于多糖类结构测定有难度和其特殊性。因此,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类提取物对提高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3.3微生态制剂

    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微生态制剂包含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屎肠球菌、复合微生态制剂、活化卵白蛋白等。张董燕等研究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猪源罗伊氏乳酸杆菌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平均日增重、血清球蛋白和r-干扰素含量(P<0.05),显著降低料肉比(P<0.05)[19]。邓军等给仔猪混合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和猪源乳酸杆菌,研究其对仔猪肠绒毛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菌同时饲喂可显著增加十二指肠绒毛的数量(P<0.05),提高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增加十二指肠绒腺比;极显著提高回肠绒毛高度(P<0.01),降低回肠隐窝深度,增加回肠绒腺比;显著增加空肠绒毛数量和空肠绒腺比(P<0.05)[20]。王永等在
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屎肠球菌,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微生态系统、免疫器官发育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屎肠球菌能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P>0.05);能显著增加结肠中乳酸杆菌数量、脾脏重量、血液淋巴数量和血清IgG、IgM含量(P<0.05),有利于改善断奶仔猪免疫性能和维持仔猪肠道菌群平衡,从而促进仔猪生长[21]。刘虎传等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由屎肠球菌、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组成),研究其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肠道pH、黏膜形态结构及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制剂可显著提高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肉比及腹泻率(P<0.05);有效增强断奶仔猪免疫性能,维护肠道健康,缓解断奶应激[22]。蒲万霞等研究活化卵白蛋白(活菌制剂,由酵母发酵卵白蛋白制备而成)对断奶仔猪结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卵白蛋白可增加断奶仔猪肠道有益菌的种类和数量,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减少断奶腹泻发生率[23]。

    但是微生态制剂产品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微生态制剂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使用微生态制剂要充分考虑使用对象和目的,对不同动物要区别对待;在实际应用中缺乏可操作性的技术标准;市场缺乏质量监管;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如一些有益菌在仔猪肠道中定植的决定因素及分子基础,正常微生物菌群之间及与仔猪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等[24-25]。开发兼具促生长、抗病和治理环境等功能的高效菌剂将是微生态制剂的主要研究方向。

    3应用前景

    目前,可用到乳仔猪教槽料中的原料有限,需要结合乳仔猪生长发育特点,开发一些新原料运用到该阶段乳仔猪料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乳仔猪的生长潜力。

   (湖南九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田冬冬,张颖,刘志强,肖淑华)

上一篇: 浅析养猪企业的人员管理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