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猪肉产业链市场价格传导机制(上)
随着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减少了对粮食的消费而增加了畜产品消费,而在畜产品中,猪肉的消费量又高于其他畜产品,因此猪肉成为居民消费的一项重要食品。供给方面,猪肉产业链包括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猪肉批发零售。近年来,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猪流感疫情以及猪肉市场不健全等原因的影响,猪肉价格出现较大波动,既不利于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居民的消费和CPI的走势。在此背景下研究猪肉价格波动和各环节的价格传导,有利于把握猪肉价格的波动规律,促进猪肉产业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猪肉产业链主要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因此产业链中的价格传导包括上游仔猪价格和育肥猪饲料价格、中游待宰活猪价格、猪肉批发价格与下游猪肉零售价格。在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行业价格传导方面,杨志波等[1]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选取了2008-01-04—2010-09-03期间的猪肉价格研究了其传导机制,并认为生猪出场价与猪肉批发价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贾伟等[2]基于省份数据,考察了中国主要省份及全国猪肉产业链各价格之间的联系性,得出上游产品价格波动时下游产品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反之未必成立。李哲敏等[3]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从上、中、下整个产业链角度动态分析研究了禽蛋产业链的短期市场价格传导机制,并得出禽价格传导机制表现为成本推动型的结论。何忠伟等[4]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从生猪生产价格总指数、农产品批发价格指数、食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肉禽及其制品消费指数分析了生猪产销的价格传导,研究结论为生猪产业产销间的价格传导非常通畅。聂爽等[5]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揭示养猪业价格系统各产品阶段价格之间的引导关系。在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价格传导机制研究方面,曹晓青等[6]建立了VAR模型考察无锡市蔬菜的批发、零售市场的价格传递。周金城[7]等采用门限模型分析猪肉产业链非对称的价格传导。王锐[8]根据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国际和国内大豆价格的关系。Nurlan等[9]运用VAR模型考察了吉尔吉斯斯坦货币传递机制对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Joseph等[10]应用误差修正模型讨论了加纳番茄市场中的季节变化对价格传导的影响。Ihle等[11]通过马尔科夫局面转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在施加与不施加贸易禁令2种情况下东非市场的玉米价格传导机制。
本研究将猪肉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分为上游饲料价和仔猪价,中游待宰活猪价和猪肉批发价,下游猪肉零售价,并以猪肉零售价的波动情况和原因作为考察的重心,拟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其中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产业链上游的饲料和仔猪价、中游的待宰活猪价和猪肉批发价及下游的零售价格之间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旨在摸清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波动情况和传导方向,为相关部门制定猪肉市场调控政策提出建议和对策。
1数据来源与基本特征
1.1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2004年1月—2014年3月的仔猪价、育肥猪饲料价、待宰活猪价、批发价和零售价的月度数据进行猪肉产业链短期市场价格传导机制研究。仔猪价、饲料价(以下简称饲料价)、待宰活猪价
和零售价的数据出自中国畜牧业信息网,批发价的数据出自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
1.2 数据特征
1.2.1价格的月度走势
图1显示,猪肉零售价、批发价、仔猪价和待宰活猪价的走势情况大致相近,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猪流感疫情的影响,均在2007和2012年出现较大的波动。饲料价格走势平缓,与其他价格明显不同。
1.2.2 变量的基本统计特征
由表1可见,零售价和批发价的均值、偏度、峰度及波动性相近;就波动情况而言,仔猪价的波动性最强(标准差为8.25元/kg),其次是零售价格(标准差为5.30元/kg);根据峰度来看,各个价格的峰度偏小,分布平坦。
1.2.3 各价格序列的相关性
价格序列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除仔猪价和饲料价的相关系数为低于0.80外,其他相关系数都在0.80以上。零售价格与待宰活猪价、饲料价、仔猪价和批发价都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85及以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王静怡,陈珏颖,秦富,刘合光)
上一篇: 中草药在现代养鸡生产中的实用组方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