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业信息化现状与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今,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领头羊,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和不同层次得到广泛应用。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畜牧业已基本形成了从千家万户小型养殖向工厂化、集约化生产转变的格局,这一重大变化对畜牧业生产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现代化畜牧业必须解决产业升级、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畜牧业生产从饲养管理到加工销售等环节都需要更高、更科学的管理水平,畜牧业信息化的推广普及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的必然手段[1]。
1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一种典型的通用目的技术(GeneralPurposeTechnologies,GPTs)。通过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信息技术能使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组织形态与生产方式产生变革,从而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衍生新的产业形态,有效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许多领域能够产生关联和带动效应,已经成为新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
2畜牧业信息化的含义
畜牧业信息化,指的是为全面提高畜牧业经济运行效率、劳动生产率及畜牧企业市场竞争力,在畜牧生产、管理、经营各环节推行和运用信息技术(如电脑、通讯、网络)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畜牧业信息化建设中包括硬件、软件和信息资源3个重要组成部分[3]。
但在当今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畜牧业信息化有了新的含义:通过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通信技术和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网络技术,对畜牧业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获取,并加以处理,随后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畜牧从业人员手中,实现畜牧业不同过程或环节中(如生产、管理、营销)信息化的普遍应用和推广,是传统畜牧业发展为现代畜牧业的演进过程[4]。
3我国畜牧业信息化的现状
3.1我国畜牧业信息化研究进展
我国农业信息化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等技术应用于包括农业在内的许多行业,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20世纪90年代,国家在科技攻关和“863”等项目中都设置了农业信息技术专题,畜牧业信息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近十多年来,随着畜牧业信息化的发展,从业者可以深切感受到信息化带给我国畜牧业的巨大变化。但总体而言,信息化的建设与普及在畜牧业中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且各地发展不平衡[5]。
3.2我国畜牧业信息化技术介绍
3.2.1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的储存与管理是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MIS)指的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并为管理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6]。MIS一词起源于美国,1968年开始流行,在许多发达国家,MIS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MIS的研发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
近年来,我国畜牧场MIS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较快的发展,在大中型猪场中,目前使用较多的MIS除了国外的PIGWIN和PIGCHAMP外,国内自己研制的有GBS、PIGMAP、专家智能咨询系统、畜禽诊断专家系统、饲料配方系统及企业管理系统等。以畜禽诊断专家系统为例,该系统对疾病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畜牧兽医专家或畜牧业从业人员根据自身理论知识和经验,对不同的疾病信息分别分值化,采取相关理论(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根据所获信息得到较为准确的结论,具有简单易学、使用方便和诊断准确率高、速度快的特点,适合于各类畜禽养殖场和兽医诊断部门进行疫病诊断,也适合于饲料厂兽药厂进行售后服务使用[7]。
3.2.2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简称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亦称电子标
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系统由3个基本部分组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实际应用
中需要配备其他软硬件。与现今广泛应用的条形码技术相比,RFID具有多方面的优点,如耐高温、防磁、防水、读取距离远、数据可加密和可重复使用等,而且具备防伪功能[8]。
随着畜牧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式的转变,需要对传统畜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以节约成本,方便管理。畜牧生产管理系统由网络服务信息系统、公共网络数据库和消费查询系统3部分组成。在网络服务信息系统中,畜牧生产各环节通过RFID标签快速准确读取牲畜信息,实现从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的信息对接,保证了畜牧生产过程的信息可追溯。公共网络数据库是畜牧生产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平台,进行整个系统信息的录入、分析、输出和管理。标签中的信息均存放在后台数据库中,实现了业务的透明存储[9]。消费查询系统可以保障消费者通过终端查询系统(超市终端查询机、个人电脑、手机)查询所购畜产品的来源和质量信息,使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8]。
3.2.3广角视频监控 养殖场的集中管理和规范管理可以提高其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管理人员即使不在现场,也能通过该系统实现对养殖场生产过程的监督管理。另外,也可以邀请专家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养殖场提供指导和诊疗。通过采用视频监控系统能有效实现养殖场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广角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监控前端、网络通信平台、管理服务器、监视系统等组成,具有强大的用户管理功能、良好的兼容性、方便的可扩展性、分布式管理等众多优点,能够对养殖场进行实时远程监控。具体来说,可以完成以下方面的功能:第一,牲畜监控。防止牲畜互咬、互殴、跳栏及践踏,防止其他动物进入场内。第二,配种监控。能及时掌握牲畜的发情期,有利于配种准确和成功,减少流产。第三,分娩监控。养殖场管理人员无需现场观看牲畜的生产过程,可以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远程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四,防盗监控。夜间有外来人员进入养殖场,可以实时监控,也可以随时观看存储于电脑中的录像。
3.2.4智能化畜牧生产统计监测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市场变化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原有的行政体制下,畜牧生产数据的统计监测采取的是层层下达统计指标、层层上报统计数据,存在中间环节过多和统计间隔时间过长等问题,导致时效性差和数据失真。为有效解决畜牧业统计监测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及时、准确、全面掌握畜牧业生产销售情况,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广大养殖户合理规划经营规模提供科学依据,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有效的畜牧生产统计监测系统。
以辽宁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和辽宁省地理信息资源中心共同开发的全省畜禽分布定位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调度指挥系统为例,2007年,该省以畜牧兽医在线网站为平台,依托省、市、县、乡、村五级畜牧兽医组织体系,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地图定位技术和畜牧兽医信息技术,建立了畜牧生产统计监测体系。通过该信息平台,用户根据权限可以进行数据查询、分布定位、数据分析等功能的操作。该系统的运行主要包括四部分: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传输和数据汇总。该体系采取以户为单位、实名制录入的统计方式,上级畜牧主管部门无权修改下级数据,排除了对统计数据的人为干扰,大大提高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该系统的主要作用包括:科学预警(如畜禽产销走势)、辅助宏观调控、辅助政策落实(如能繁母猪、后备奶牛和疫苗补贴等政策的落实)、修正业务统计和辅助疫病防控指挥调度五个方面。假设某村发生重大动物疫情,通过“地图工具栏”找到该村,确定该村为疫点,单击“疫点”,能快速在地图上划出疫区、受威胁区和市场关闭区的范围。再通过单击“畜禽统计”,可以很快查找出疫区内畜禽数量数据和分布位置。重大动物疫情指挥部和动物卫生防控部门能快速进行物资、人员、专家的调度,确保第一时间对疫情进行防控[10]。
3.3我国畜牧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畜牧业信息化水平不高,同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畜牧信息资源不足,能提供给用户的有效资源(畜牧信息)不充分;畜牧业信息技术成果应用程度不高,信息技术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较小;畜牧业网络建设存在重复建设、小而散的问题,各部门、各企业各自为政,没有进行有效联合与资源共享,访问价值大的网址不多;畜产品市场动荡不安,供需之间始终处于周期性波动中,养殖户难以得到准确数据进行市场预测,导致养殖盲目跟风,养殖风险增加。
4我国畜牧业信息化未来发展
4.1强化政府在畜牧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未来我国畜牧业要想实现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技术将是重要的推动力,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畜牧业是否实现了信息化。政府部门(以畜牧兽医部门为主)要树立信息化观念,真正认识到信息就是资源和财富,把推进畜牧业信息化作为未来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切实做好畜牧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11]。
4.2建立信息化管理网络体系
畜牧业生产中,不同主体对信息的关注点和取向不同,因而需要根据不同用户对信息需求多样化的实际情况,加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加工等方面的工作,以确保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和及时有效的信息数据库,供政府制定政策和养殖户进行生产决策,避免生产的盲目性[12]。
4.3尝试畜牧业的虚拟经营
“虚拟经营”就是利用不同方式,如聘请、分包、联合等形式,把原本属于不同单位的资源和能力联合起来,形成一种虚拟组织。该组织中各个组成部分间资源和能力互补,可以弥补本身的不足和劣势,提高自身的营运功能和生产效果。“虚拟经营”具有两大特点:第一,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回报;第二,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采用“虚拟经营”模式,将使畜牧业与外部力量整合,虚拟的组织形式又能促使其灵活有效地利用来自不同方面的资源,大大提高其市场竞争力[13]。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经营”已在工业领域中大展身手,相信未来“虚拟经营”势必会成为畜牧产业经营的一种主要理念,并对提升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参与国内国际竞争起到重要作用。
5结束语
畜牧业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它的发展与上游的种植业、饲料加工业和下游的食品加工业密切相关,畜牧产业的发展是个开放的过程。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正逐步渗入农牧业的各个领域,从不同方面影响着畜牧业的发展,并必将对畜牧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与世界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畜牧业信息化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比例均不高,畜牧业信息化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展望未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信息技术对畜牧业的推动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
(1.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谢军峰,杜晋平;2.湖北省红安县畜牧兽医局,李劲松,占地潮,周其同)
上一篇: 外购仔猪发病的诊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