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提高东北农区肉羊繁殖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提高东北农区肉羊繁殖成活率的主要措施

     羊肉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众多优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1],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羊肉的需求呈现上升趋势,为养羊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12年我国羊肉价格创历史新高,羊肉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也是历史最好的一年[2]。肉羊繁殖当中影响繁殖成活率的因素很多,有些是单一因素,有些是综合因素,因此养殖者只有正确分析这些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如何提高肉羊的繁殖力成为肉羊养殖业的首要任务。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较大,肉羊养殖方法不尽相同,笔者就如何提高东北高寒地区肉羊繁殖成活率进行总结,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1肉羊品种的选择

     选择和培育多胎品种是提高母羊繁殖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肉用羊不论绵羊还是山羊,其繁殖性能受不同品种的影响较大,因此应选择产羔率高的个体或引进多胎品种。目前应以地方品种为基础,引进国外优良品种进行杂交,如夏洛莱、波尔山羊、陶赛特、德克赛尔、杜泊、萨福克等均具有体躯大、后躯丰满、肉用性能好等特点。我国农区地域辽阔,生态条件各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形成了很多地方品种,以肉用山羊为例,一般以本地山羊为母本,比羊为父本的二元杂交或以努比羊与本地羊的杂交代为母本,以波尔山羊为父本的三元杂交组合较为适宜,杂交羊具有生活力强、育肥增重快、饲料报酬高、屠宰率高等优势,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养羊者应坚决淘汰土、杂、劣羊种,实现二元或三元杂交育肥饲养体系。我国现阶段发展肉羊业可利用的品种,如杜泊、德克赛尔与小尾寒羊杂交,德克赛尔、萨福克、陶赛特与滩羊杂交,波尔山羊与南江黄羊杂交,南江黄羊与地方山羊杂交等。

2适时配种

     羊属季节性多次发情的家畜,其繁殖季节出现的早晚与饲草条件、营养状况、妊娠、分娩、泌乳、育羔、光照和品种等密切相关。在我国北方地区由长日照变短日照和长期在寒冷地区形成的品种,大多在秋末、冬初季节发情配种。绵羊的排卵时间一般在发情后20~39h,排出的卵子在6~12h可到达受精部位,在此部位具有受精能力的存活时间为4~8h;公羊精子在母羊生殖道内具有旺盛受精能力的时间长达24h左右。山羊排卵时间在发情后24~36h,精子在母羊生殖道内的存活期只有9h左右。绵、山羊精子从进入受精卵到完成受精的时间为16~21h。一般上午观察到的发情母羊,下午第1次配种,第2天上午再复配1次;若下午发现发情的母羊,在第2天早上第1次配种,下午再复配1次。一般情况下,绵、山羊精液每毫升含精子数在20亿~30亿个,每次射精量在0.3~1.8mL。因此,发情母羊不必多次配种,以保证公羊贮存有足够的精子数,再与其他母羊进行交配。有条件的羊场可采用孕激素阴道栓埋植10~14d后再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经30d达到同期发情,采用人工授精[3]技术,将母羊的产羔间隔缩短为8个月,则可使母羊年繁殖羔羊效率提高0.5倍,而育肥羔羊的繁殖成本则降低30%。同样,提高母羊配种受胎率和羔羊成活率也是降低育肥羔羊繁殖成本的有效途径。

3提高繁殖母羊比例及母羊的管理

     3.1保持母羊合理的年龄结构

     2~5岁的经产母羊在繁殖母羊群中的比例应达75%以上,l岁初产母羊比例在25%以内。每年将不孕、难产、母性弱、有生殖疾患和老龄母羊从羊群中清理淘汰。

     3.2妊娠期母羊的管理

     羊的妊娠期一般为150d,早熟品种、肉羊专用品种、肉毛兼用品种的妊娠期略短,大约在140~150d,晚熟品种在146~155d。胎儿发育增重的90%主要集中在妊娠后期的2个月,因此要加强妊娠后期母羊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羊良好的体况,促进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若母羊营养不良,易造成流产,影响繁殖率。

     3.3哺乳期母羊的饲养

     母羊补饲精料的时间应从妊娠后2个月开始,产羔前20d开始增加补饲量,并根据母羊所孕单、双、三或四羔情况,执行不同的补饲标准。除延长放牧时间、补饲精料外,还应补饲优质青干草、青贮饲料、多汁饲料,以保证母羊泌乳量充足,加快恢复体况,后3个月内发情配种,实施2年3产或3年4产、5产的频繁产羔体系。另外,要注意畜舍的环境卫生及羔羊的个体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母羊的繁殖力和繁殖成活率。

4产羔、接羔和羔羊护理

     4.1产羔前的准备

     在产羔前20d要注意羊舍的清洁保暖,产羔时要清除地面污物、石块,铺上干燥柔软的垫草,使临产、母羊处于舒适、安静的环境。冬季要堵塞墙壁和门窗的缝隙,严防贼风和过堂风,必要时在产羔房生火炉,使室温维持在10~20℃。同时准备消毒用品及器材,如碘酒、酒精、药棉、剪刀、电子称、耳号钳等。

     4.2助产和接产

     经产母羊多数可正常分娩,但对产羔无力、多胎、初产、难产羊需要人工助产。助产人员蹲在母羊体躯后部,待羔羊头部出现时,一手托住羔羊头部,一握住两前肢,随着母羊腹部的收缩,顺势牵引拉出。个别通过助产仍不能正常分娩或胎位不正的母羊,需请当地兽医或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帮助。

     4.3羔羊护理

     羔羊一经产出,即用脱脂棉擦净口腔和鼻腔中的黏液,以防羔羊窒息死亡。羔羊脐带一般会自然扯断,这时可用5%的碘酒在断口处消毒。如羔羊自己不能扯断脐带时,在距腹壁3~4cm处用消毒后的剪刀剪断,涂上碘酒,并把羔羊置于母羊身旁,让母羊舔干羔羊身上的黏液,建立母仔嗅觉、气味感情关系。母羊分娩后lh左右,胎盘即会自然排出,应及时取走胎衣,防止母羊吞食,若产后2~3h胎衣仍未排出,应及时采取措施。对结束产羔的母羊,应喂给适量温热的麸皮汤或淡盐水,以加快母羊恢复体力[4]。

     4.4保证羔羊吃足初乳

     初生羔羊吃足初乳在血液中会产生免疫球蛋白和抗体,从而提高抵抗力;此外,初乳中含有较多的镁盐,具有轻泻作用,清理肠道,抑制病菌繁殖,进胎粪排出。初乳是羔羊初生后不可代替的食物,接产工作一结束,就应立即辅助羔羊哺食初乳,且越早越好。

5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

     我国农区有丰富的粗饲料,且大多不计成本或者成本很低,但由于没有草场,饲养方式主要是舍饲或半舍饲,即春、夏、秋季节放牧加补饲,冬季舍饲。实际上有些地区冬季也可以放牧加补饲,这种方式能大大节省饲养成本,对于自繁自养农户是可行的。规模羊场大多采用全舍饲,导致饲养成本过高,效益低下。

     当前我国的肉羊产业化不高,特别是农区,散户多且未形成规模,羊只的购进、饲养和出售均无统一管理。因此,发展“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对发展肉羊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公司负责产品的销售,农户负责饲养,降低农户养殖风险。另外,通过公司的屠宰深加工提高了肉羊产品的价值,养殖者的利润也得到提高,使三方共赢,提高产业化程度,带动产业发展[3]。

6合理选择和建造圈舍

     肉羊适宜生活在干燥、通风、凉爽的环境之中。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建造羊舍时首先要考虑圈舍冬季保暖问题,最好建造塑料薄膜暖棚羊舍;在气温较温和的地区,可建造开放或半开放式羊舍,既满足羊的生活需要,又节约建筑投资。圈舍类型很多,如长方形、楼式、农膜暖棚式等。在筑羊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饲养方式及经营方向等来确定类型。羊舍地面要高出地面20cm以上,饲养密度要合理。此外,羊的圈舍中要有足够的槽位和活动空间,每只羊应有1.5~2.5m2的活动场地。

7科学配制营养完善的日粮

     肉羊所采食的饲料绝大多数是植物及其副产品,营养价值低且不完全,因此要求肉羊饲料种类必须丰富、多样化。在农区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秸秆青贮可有效保存青绿饲料的营养成分,一般青饲料晒干后养分损失30%~50%,而经青贮保存后仅损失10%左右,并且青贮饲料酸香可口、柔软多汁,可提高肉羊采食量和消化率。若在制作青贮饲料时加入适量尿素,还可提高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秸秆氨化可显著提高秸秆等粗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并且质地柔软、气味糊香、适口性好,可使家畜采食量和有机物消化率均提高20%以上。饲料加工调制方法很多,养殖场(户)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品质较差饲料进行合理的加工调制。育肥日粮的精粗饲料比例一般以45%精饲料和55%粗饲料的配合比例为优。

8健全防疫制度

     坚持入场消毒,禁止在生产区屠宰解剖羊只,定期对羊舍、用具和运动场等进行预防消毒,消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疫病发生。注意将粪便及时清扫、堆积、发酵以杀灭粪便中的病原菌、寄生虫或虫卵。可选用3%的来苏儿、20%的石灰乳、1%~2%的火碱、0.5%~2%漂白粉等常用的消毒品。每年春、秋两季各彻底消毒1次。当某种疫病发生时,可用火碱进行扑灭性的消毒。另外,养羊生产中应注意驱虫和药浴。驱虫可在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药浴,于剪毛后10d左右彻底进行1次。

9科学管理育肥肉羊

     对肉羊进行正式育肥前,应彻底清扫和消毒羊舍,将育肥羊根据年龄、体况和来源等进行合理分组,并进行防疫注射、驱虫和编号,根据育肥肉羊品种、体重结合市场需求确定育肥进度和育肥方案。由于不同年龄育肥羊所需的营养需要量和增重指标的要求不同,因此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缩短羊肉生产周期,增加肉羊出栏量和肉产量,对于具有放牧条件和一定补饲条件的地区,混合育肥是生产羊肉的最佳育肥方式。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吕树臣,王春清,霍勤)

上一篇: 提高蛋鸡产蛋率“十要点”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