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分别于2001年和2009年启动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评审创建工作;为了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畜牧业科技贡献率,2010年国家农业部又启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创建活动。随着农业示范区、科技园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河北省各级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畜牧业建设成果显著,对促进河北省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笔者针对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提出了部分建议与对策。
1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畜牧业发展现状
1.1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畜牧业发展现状
目前,河北省共有3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其中三河农业科技园区于2001年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畜牧养殖为园区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现已培育了明慧养猪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2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畜禽产业科技园、畜禽改良与繁育中心分别为规划建设的“五园”之一和“十心”之一[2]。邯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3年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园区以邯郸市人民政府为主体,依托曲周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进行建设。曲周县以“中法养猪”和“节粮型蛋鸡”两个龙头项目为依托发展现代畜牧业,该县国家级秸秆养畜示范场、国家级生猪养殖示范场、蛋鸡标准化示范场等项目有力促进了该园区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3]。
1.2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畜牧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现有6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其中藁城市、玉田县于2010年成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定州市、武强县、肃宁县、武安市于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4]。玉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还被农业部、财政部在2013年选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5],以深入推进农业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藁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中,蛋鸡规模养殖率在95%以上,生猪规模养殖率82.3%,奶牛养殖全省率先实行100%规模化养殖和入区饲养,肉兔规模养殖场达到20多家;各种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达到200个以上,完成畜牧业增加值17.15亿元。另外,有42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全部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畜禽良种覆盖率较高,猪、鸡、奶牛、兔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7.5%、100%、98.0%和99.0%以上;畜禽粪污处理和综合转化利用率达到98.0%以上;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0%以上。玉田县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该区以“一园四区四大基地”建设为核心,“四区”即生猪、奶牛、禽类和甲鱼四大养殖产业区。唐山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作为该县生猪产业链条生产加工龙头企业,有力拉动了全县乃至周边县区养猪业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发展较快,全县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总数达到59个。
定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将奶牛养殖作为三大特色产业之一,在畜禽养殖上,规模奶牛养殖场100%、规模养猪场的65.0%以上使用了人工授精技术;畜禽养殖机械化程度和现代化、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并通过畜牧养殖创建组加强组织领导,建设现代化畜牧养殖基地,争取多元资金投入,重点支持畜禽标准化养殖等项目建设。
武强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则培育形成了奶牛、蔬菜、肉鸡三大主导产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养殖业占农业总产值比例达到65.0%。蒙牛高端奶、华都肉鸡产业等一批重点项目为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长远发展备足了后劲。肃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标准化示范场创建为抓手,大力发展养殖业,截至2012年10月份,全县鲜肉总产量达到21025t,鲜蛋产量18421t,鲜奶总产量3580t。肃宁县鹏程小店种猪繁育有限公司种猪繁育项目成为沧州市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全县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达12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5家,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畜产品共4个。武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狠抓瘦肉型猪等四大主导产业,2012年瘦肉型猪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3亿元,全市规模猪场总数867个,无公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单位分别为90个、23个,总数均居全省首位;此外,6个万头猪场的沼气综合利用进村入户被列入国家清洁能源机制项目。瘦肉型猪产值达10.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0%。
1.3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建设现状
自2010年以来,全国已经建成3批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其中河北省建成生猪28个、蛋鸡40个、奶牛65个、肉鸡6个、肉牛5个、肉羊4个共148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对促进河北省畜牧业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发展现代畜牧业养殖创新示范基地有重要意义。
1.4省级及以下农业园区中畜牧业发展现状
河北省于2010年启动建设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截至2013年11月份,省级以上农业科园区达到43家,其中国家级3家。另外,县级、级农业科技园区达百余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中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之一的主要有武安市智寿源现代农业示范园工程(生猪产业)、行唐一县一业一园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奶牛产业)、正定县宏发良种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元氏农业科技园区(奶牛、肉驴养殖产业带)、邓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肉、奶牛胚胎移植中心,现代化肉、奶牛养殖场)、怀来农业技园区(奶牛养殖)等。目前河北省共有564个省级示范场[6],这些农业园区在推动畜牧业科技成推广,促进河北省畜牧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2存在问题
2.1不同畜禽养殖发展不平衡
“六畜猪为首”在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畜牧业中普遍存在,除了武强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河北省所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畜牧业主导产业中都涉及到了生猪养殖。奶牛、蛋鸡规模化进程推进也较快,基本实现了规模化;但其他畜禽品种养殖较少或规模较小,只有藁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有肉兔规模养殖,玉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有甲鱼养殖产业区,武强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有肉鸡规模养殖。肉牛、肉羊养殖水平、规模化程度滞后,国家级肉鸡、肉牛、肉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都较少,仅占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总数的6.1%。
2.2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是指粪便、尿、污水、饲料残渣、垫料、畜禽尸体等[7]。2013年10月份通过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草案)》着重强调了“要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养殖污染防治”[8],国家也规定养殖场建设需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后才能办理有关审批手续,要求养殖场采用无害化、资源化等污染处理模式,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粪污处理问题。如目前在不少规模型养殖场推行的粪污生产沼气,不仅投资较大,而且大量沼液沼渣处理问题也亟待解决。
2.3精细化管理有待加强,高素质的养殖、管理专业人才缺乏
养殖企业片面认为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现代化就是生产现代化、标准化,在品种引进、畜舍设备造上不惜血本,而忽略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缺少高素质的养殖管理人才,不按标准化生产,导致生产水平和养殖效益不高。
2.4畜产品深加工企业较少,产加销一体化模式尚未全面建立
虽然河北省已跨越入全国畜牧业强省,但是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尤其是竞争力强的畜产品深加工企业相对较少。由于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养殖环节通常风险最大而利润率较低,出现了养殖场运转困难,而加工企业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如三聚氰胺事件击垮了河北省的支柱乳品加工企业,河北省奶牛养殖业也因此受到了巨大冲击,而在振兴河北乳业的呼声中,奶加工企业的发展又受到了奶农养殖积极性低、奶源不足等问题的制约。
3建议与对策
目前,河北省畜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的畜牧业在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孵化和培育科技型畜牧业企业中起到积极的推动示范作用。今后河北省畜牧产业发展还要重点加强示范区、示范场的建设发展,因此河北省现代农业示范区中畜牧业在发展中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
3.1平衡畜禽养殖发展模式
猪为耗粮型家畜,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猪肉在人们日常膳食中的比例已经下降,大力推进秸秆养畜等食草家畜养殖,促进牛羊产业发展。
3.2种养结合,用生态学理论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
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粪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变废为宝,关键要考虑好处理方法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应进一步完善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的考评机制,建议增加种养结合的生态学评价机制。
3.3加强专业人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针对目前农学相关专业择业观念滞后[9],不愿到基层和农村就业等现状,国家应该适时引导,支持农业示范园区吸纳相关专业大学生参加现代农业推广示范工作,培养其成为养殖企业高素质人才后备军。
3.4建立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格局
通过政策引导,使养殖企业真正与市场对接、与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对接,建立健全畜产品产加销全链条的风险共担防控机制。
3.5重视畜牧业内涵质量建设,不盲目追求数量
在国家鼓励投资新型农业经营体、建设家庭农场的大好形势下,各园区务必要有的放矢,抓好畜牧业园区的内涵建设,发挥好引导示范作用。
(邯郸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乔莉娟,叶嘉,付伟,申海玉,韩超)
上一篇: 从动物营养学发展趋势看饲料科技创新思路(上)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