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物营养学发展趋势看饲料科技创新思路(下)
3饲料科技创新思考
理论进步是技术创新的前提,饲料科技的创新须依赖动物营养学的理论突破,关键是必须解开黑匣子,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营养结构;二是动物遗和表观遗传;三是肠道微生物。
3.1营养结构与营养平衡技术
营养平衡是饲粮配制的基本要求。营养平衡的本质问题是营养结构平衡。营养结构涉及四个营养要素的相互关系,即营养素及其互作、营养源及其互作、添加物及其互作以及营养水平及水平组合。营养平衡包含四个层次,营养素的平衡、营养源的平衡、营养素与营养源的互作效应以及营养素、营养源及添加剂的组合效应。传统营养平衡只是营养素的平衡,与真正的营养平衡相距甚远。真正的营养平衡是全方位的(涉及四大要素)和动态的(随环境、饲料、管理而异)。全价饲料是单个饲料营养结构的平衡,而全局饲料是动物生产全程各阶段饲料之间的系统平衡,包含了从母体营养到后代营养,从出生到出栏的全部饲料,例如猪的全局饲料就包含了后备料-配种料-妊娠前期料-妊娠后期料-哺乳料-空怀料以及教槽料-断奶料-仔猪料-生长料-育肥料,饲料之间必须做到营养结构的系统平衡。
如果上述营养平衡的概念成立,则当前的饲料配制技术参数存在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目前的饲料营养价值参数是否准确,养分可加性是否成立,动物营养需要是否取决于饲料种类,当前饲养标准的科学性和局限性,如何评判饲料产品或配方的效果等等。
3.2营养价值与营养需要数据库
营养价值,即营养源的价值。营养源的价值=营养源的化学结构+生物学效应。一方面,我们要利用现代分析手段,弄清组成饲料的所有营养物质及其存在方式和化学结构;另一方面,我们要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系统评估饲料成分的可消化性、代谢效应和安全性。目前这方面的研究非常薄弱,需要深入研究营养源的比较生物学效应,包括生长调节效应、微生态效应、营养代谢效应、代谢调节效应等。因为营养水平相同,营养源不同,动物在生长和健康存在巨大差异。如,根据我们的研究,对生长性能,纯合粮不如实用日粮、氨基酸平衡不能改变蛋白源的差异;对肠道健康,玉米淀粉不如豌豆淀粉、大豆油不如椰子油。营养需要的评估取决于标识。从宏观层面来讲,以养分边际效应、生产性能、养分排放量为标识确定的需要量差异很大。从微观层面来讲,养分的功能很多、发挥功能的机制复杂,功能不同或机制不同,需要量就不同。营养需要量也是动态的,随动物、饲料、环境、管理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3.3肠道保健技术
肠道是猪只健康的第一道门户。营养、宿主、微生物互作决定动物的肠道健康。营养影响动物基因组的同时也影响微生物基因组,动物基因组与微生物基因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动物的健康与表型。调控肠道保健的关键靶点在于黏膜的形态结构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在黏膜形态结构方面,必须确保正常发育,防止受损,受损后尽快修复。在肠道微生物方,必须通过合理的营养模式或调节措施确保微生物菌群平衡或失衡后尽快恢复平衡。
肠道保健的营养技术就是营养平衡技术,平衡的目标就是同时满足宿主和微生物的需要。首先必须优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有机养分的种类及来源,这是最重要的,远比添加剂重要;其次优化量养分即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种类及来源,最后是选择适宜的添加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菌群整体移植成为解决一些重大疑难疾病的重要手段。在动物生产上,当微生物菌群失衡时,整体菌群移植的效果如何,值得深入探究。
3.4营养状况评估体检技术
一方面,营养供给模式必然影响动物的消化吸收和组代谢,最终影响体液或排泄物的化学组成。另一方面,体液或排泄物的化学组成可以反映养分的代谢率和消率,最终反映饲料营养结构状况。因此,通过检测动体液或排泄物中标识物的种类和含量既可反映动物的养需要,也可反映饲料营养价值。因此,研究建立时体检技术十分重要和必要。
3.5营养源的开发与改造
饲料资源短缺是限制畜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酵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等)来改造营养源,合成蛋白质氨基酸改善饲料蛋白质品质,合成脂肪酸提高饲料能值,破坏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适口性和利用率,分泌有机酸、抗菌肽增强抗病力,分解粗纤维产生低聚糖调节微生态平衡,开发生物蛋白饲料、生物高能饲料以及生物饲料添加剂,是缓解饲料资源匮乏问题的有效途径。现代加工工艺和技术,例如粉碎、制料、膨化、浸泡、熟化也是改造营养源的途径之一。
3.6营养调控技术与功能饲料
营养调控具有简单、有效、快速和安全的特点。利用营养手段可有效调控动物生长、采食量、免疫、微生物、自由基平衡等,实现动物生长和健康的营养调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营养调控的靶点生产功能饲料。功能饲料的种类很多,例如免疫增强料、抗应激料、抗腹泻料、肠道保健料、攻胎料、催乳料等等。这类饲料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进一步实现动物健康养殖的生产目的。
4结语
动物营养学的进步是饲料技术创新的前提,并且,从营养学的进步到饲料技术创新还有一个中间环节——孵化和转化。技术创新仅仅是产业发展的一个方面,产业要提升还需要多方面的支撑。作为饲料产业的一员,我们的目标是做懂市场的技术员、有技术的科学家、懂管理的思想家、有思想的管理员,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共同努力促进饲料产业的进步和发展。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陈代文)

上一篇: 2014年赖氨酸市场回顾及2015年展望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