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猪场及场内不同品种母猪的产仔情况调查分析
母猪的产仔数和产仔频率(每头母猪年产仔窝数)是构成母猪生产力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提高猪场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养猪技术与水平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其生产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实用技术则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对这些实用技术的合理组装应用,是提高一般猪场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在为猪场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场的生产记录多流于形式,仅为单纯的记录,连最简单的统计分析都未做过,只是在生产不断出现问题,进入困境后才找专业技术人员查找原因,其实许多问题在其生产及记录数据中就有反应。为了帮助猪场加强对猪群的管理,有效地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探讨猪场生产数据的分析利用方法,我们对武汉近郊三个猪场2013年下半年的母猪产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发现和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也为其他猪场提供借鉴和参考。
1资料来源
1.1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武汉近郊三个猪场(1、2、3)2013.6.26—2013.12.25期间的杜洛克(D)、大克美系(M)、大约克英系(S)及湖北白猪(H)4个品系母猪产仔原始记录逐页输入电脑,转化为Excel表格形式。收集整理各场2013.6.26和2013.12.26盘存母猪头数。收集整理此时间段及前后各猪场各种疫病抗体水平测定的相关资料。
1.2数据处理
利用Excel进行一般的统计计算,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并作差异显著性比较。产仔率计算方法:实际产仔窝数/期初母猪头数。
2统计及计算结果
各场产仔情况见表1、表2。
不同配种方式的产仔情况见表3。
3结果与分析
3.1产仔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场2与场1、场3间产仔率差别很大,场2最高,为92.5%,场1最低,只有60.1%,场2分别高出1、3场32.4%和27.3%窝平产仔数场1最高为10.02头/窝,场3最低为9.18头/窝,两场之间差异显著,从后面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其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场3杜洛克猪产仔数较低造成的。场2窝平产仔数为9.60头/窝,介于两场之间,与各场间的差异都不显著。窝平产活仔数场1、场2均为9.51头/窝,场3只有8.66头窝,两者之间差异显著,从后面的分品系统计分析结果看,其差异原因不仅仅是杜洛克猪群的影响,其配种与母猪群的管理可能出现了问题,这可能是形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
从其他情况看,全窝产死胎及木乃伊,场1、2各只有1窝,场3有10窝。全窝产死胎及木乃伊的头数,场1、2间差别不大,场3则远远高于两场。这说明在其生产过程中,场3的母猪群管理与健康水平可能出现了问题。调查发现,事实也如此,在2012年4~5月间场3的母猪群健康状况较差,产期炎症较多,曾为此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保健投药,其后情况有所好转。
3.2大约克在不同场内及各品系群的产仔情况
从表2看,大约克窝平产仔数场1、2分别为9.63头、9.60头,场3较低为9.26头,但3个场间差异不显著。而窝平产活仔数3个场间则有差别,场2最高9.51头/窝,场1为9.09,场3最低,有8.71,但仅场3与场2之间差异显著(P<0.05)而与上年全年相比产仔数(7942/810=9.80头/窝)、产活仔数(7568/810=9.34头/窝)差异均显著。场3的配种及生产猪群管理可能出现了问题,这才是造成场3产仔数过低的根本原因。
从各品系产仔情况的统计结果看,杜洛克产仔数最低,与除大约克S系外的各品系猪群差异显著,这可能是品种的原因,杜活克做为父系品种,其繁殖性能低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对3场的产仔数造成了影响。湖北白猪(H)产仔数最高,其初胎窝平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为12.12头和11.89头,极显著的高于其它各品系猪群(P<0.01),这可能是由于其地方猪血液含量较高所致。而在本场内一直被认为繁殖性能有优势的大约克S系其产仔数反而相对较低,从中看不出优势,应对其给以足够重视,认真分析原因,使该猪群的优势得到表现和提高。新品系大约克M系产仔数则优于S系,但其产仔率低下,生产中也发现该猪群发情征状不如原大约克猪明显,发情鉴定比较困难,配种率较低,有待进一步观察。此分析仅就事论事,因原始记录不全,有相当部分母猪没有注明母猪品系及与配公猪,数据缺失,可能影响统计结果的准确性,但场1各品系猪核心群记录均有专人负责,因此将母猪无品系标注的均归入生产群统计。
3.3不同配种方式的产仔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场2纯人工授精、本交及人工授精+本交3种配种方式均取得了较好的产仔成绩,窝平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均不显著,其中以纯人工授精方式最高,本交最低。其窝平产仔数人工授精达到9.722头/窝,比本交高0.044头/窝,窝平产仔数高0.261头/窝。场2其人工授精母猪比例达到了62.3%以上,效果很好。场1、3由于人工授精的母猪头数较少,且配种方式记录严重不全,不能进行有效的比较,从配种产仔率来看,此两个场与场2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其配种技术可能有较大的问题,此两场还不适宜进行大群的人工授精配种。同时不同的输精员输精的效果差异很大,选择责任心强,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经过培训、技术水平高、悟性好且有耐心的人来担任输精配种工作非常重要。
3.4场间比较
从表1、2可以看出,与场2比较,上半年场1产仔数相对减少313×(92.5%-60.1%)×9.51=964头,场3产仔数相对减少380×(92.5%-60.5%)×9.51=1156头。以场3的人工工资水平(年总额33万元,出栏5800头,完全按出栏头数进行计算,每出栏一头猪其人工工资为56元),所产仔猪按90%育成,97%育肥出栏计算,场2的人均月收入可以达到3281×90%×97%×56÷6÷25=1069元,而场1人均月收入则减少964×90%×97%×56÷6÷24=314元,场3减少1156×90%×97%×56÷6÷25=376元。场1、场3之间差别不大,但两场与场2差距很大。
4小结
要加大人工授精的推广应用力度。应加强对原始记录的管理,认真全面地做好产仔记录。要加强猪群管理和做好员工培训。
(1.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赵青松;2.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李德军)
上一篇: 如何提高仔猪骟割和免疫管理水平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