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细小病毒和小鹅瘟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治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番鸭细小病毒(muscovyduckparvovirus,MPV)引起,以雏鸭为易感的急性传染性病毒病,临床以腹泻、呼吸困难、脚软、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症状,具有较高的死亡率。鹅细小病毒病俗称“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gooseparvovirus,GPV)引起的1月龄以内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传播快、死亡率高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在临床上主要发生于雏鹅,少见雏番鸭发病死亡的报道。现将福建莆田某饲养区番鸭MPV和GPV混合感染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
2014年1月福建莆田某饲养区5日龄开始的番鸭先后出现精神萎顿,羽毛蓬松、两翅下垂,两脚无力,厌食、离群,不同程度的腹泻。呼吸困难,喙端发绀,后期张口呼吸,喜蹲伏。濒死前双脚麻痹,倒地,并伴有较高的死亡率。
2剖检病变
剖检病理变化主要是肝脏肿大,胆囊充盈,肾脏和脾脏肿大。胰腺肿大,表面散布针尖大灰白色病灶。肠道呈卡他性炎症或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点状出血,尤以十二指肠和直肠后段黏膜为甚,少数病例盲肠黏膜也有点状出血。
3实验室检查
3.1病料采集和处理
无菌采集濒死番鸭肝、脾、胰腺等组织,并制作冰冻切片检测。
3.2GPV和MPV检测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IFA)试验,取上述冰冻切片经冷丙酮固定10min。每个样品取2张,分别滴加1∶100稀释的GPV和MPV单克隆抗体孵育30min,用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再加入1∶50稀释的FITC-羊抗小鼠IgG孵育30min,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加PBS-甘油封片,镜检。结果GPV和MPV均出现亮绿色荧光灶。
3.3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DRV)、鸭肝炎病毒
(DHV)和蕃鸭呼肠孤病毒(MDRV)检测取250μL病料匀浆样品,用TRIzol(Invitrogen产品)试剂抽提RNA,按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方法进行RT-PCR,扩增产物在10g/L琼脂糖凝胶上电泳鉴定。电泳结果NDRV、DHV和MDRV均未扩增出特异片段。
4诊断
根据以上结果,确诊为番鸭细小病毒和番鸭小鹅瘟病毒的混合感染。
5防控措施
由于明确了该病的病原,立即将未发病的雏鸭与病鸭隔离,鸭舍、场地、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在饲料中添加恩诺沙星,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以增进机体抵抗力和防止继发感染,并结合强效双黄连,清瘟败毒散等清热解毒中草药制剂进行治疗,最终有效控制了此番鸭饲养区的病情,减少了养殖场的经济损失。
6讨论
GPV和MPV在分类学上均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两者不仅在病毒大小、形态、结构蛋白、理化特性和核酸类型等方面极为相似,而且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也极为相似,所以番鸭小鹅瘟病在临床上与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容易混淆。目前已有研究表明,GPV和MPV的单克隆抗体在ELISA等血清学方面互不交叉,其中单抗介导的IFA是至今检测该病病原最为特异、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
本研究应用IFA和RT-PCR的方法从发病鸭病料组织中检出番鸭细小病毒和番鸭小鹅瘟病毒两种病原。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有鸭群首先部分感染番鸭细小病毒,致使其肝脾等组织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导制免疫力下降,随之又继发感染了番鸭小鹅瘟病毒,从而使混合感染番鸭细小病毒病的疫情更为严重。随着我国水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国内番鸭细小病毒病不断发生,其与番鸭小鹅瘟病毒病的混合感染在临床更趋于常见,应引起高度重视。
(1.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崔国杰;2.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陈少莺)
上一篇: 二甲酸钾对断奶仔猪胃功能的影响(下)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